原標題:尋找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④丨武漢:千億產業集羣的夢想與挑戰

武漢市想要更大力度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單純依靠現有的傳統車企轉型顯然不行,必須更加積極地擁抱變化,吸納具有潛力的新造車公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左茂軒 報道 9月1日,小米汽車總部正式落戶北京亦莊,但雷軍奔波的腳步仍未停歇。

9月11日,雷軍赴吉林與吉林省領導會面,並與中國一汽集團洽談深度合作業務。小米汽車的“緋聞”對象又多了一個。

事實上,從3月30日小米正式宣佈下場造車以來,在這五個月裏,儘管小米汽車輪轂未動,但雷軍已經走訪了長城、比亞迪、一汽、寧德時代等多個整車及汽車供應鏈企業,並時不時與北京、上海、武漢、合肥、西安等多個地方政府傳出“緋聞”,“抓住那個小米”成爲多個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務。

在衆多城市中,武漢一度成爲小米造車落地呼聲最高的城市之一。就在小米汽車官宣下場造車不久後,武漢市經開區就已經對外透露希望引進小米。近日,又有消息稱小米汽車準備在北京及武漢建設雙生產基地。

搶奪小米汽車的背後,是各個地方政府對引入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迫切需求。地方政府看中的不僅僅是小米汽車這個項目,更是“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背後的巨大商業價值、對資金的吸引力以及對財政、稅收和就業的貢獻。 

當然,帶着“首期投資爲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的投資額爲100億美元”的小米汽車也擁有選擇權,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規劃、地方政府營商環境、相關配套產業佈局、造車所需要的技術人才以及城市居民消費能力等,也都將是影響小米落地的因素。

換句話說,對小米汽車的爭奪,其實是各地汽車產業綜合實力的PK以及對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強烈願望。

而從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到武漢、重慶等傳統汽車產業重鎮,再到合肥、西安等新興汽車產業基地,廣袤遼闊的中國城市版圖上,汽車產業的變革與升級正在加速向前推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高地正在形成。

爲此,21世紀經濟報道用全新的座標體系,從探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底層邏輯出發,重磅推出系列報道——《汽車新商業地理 | 尋找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從產業佈局、頂層設計、基礎設施、消費能力、供應鏈體系等多個維度分析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合肥、重慶、西安等國內各個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勢。

繼推出首篇《尋找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①|北京:配套逐步完善,留住小米汽車很重要!》,第二篇《尋找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②|古城西安,在新能源汽車風口上醒來》,第三篇《尋找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③|上海:多區發力遍地開花,競合懸疑待解》後,本篇將聚焦武漢。 

武漢是全國第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以東風汽車集團爲核心的武漢汽車製造業,是當地最大的支柱型產業。武漢市統計局官網數據顯示,2019年武漢市汽車產量爲154.85萬輛。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四千多輛汽車在武漢下線。

武漢汽車產業的主要支柱是東風系合資公司,但是隨着近幾年神龍汽車表現持續低迷,東風雷諾敗走中國,武漢汽車工業在汽車市場調整期和產業轉型期間,陷入瓶頸。

雖然武漢是我國中部最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佈局算不上領先。東風自主乘用車實力較弱,東風本田、神龍汽車在電動化轉型方面也並不積極。

儘管早在2011年武漢市的“十二五”規劃中,就已經提出要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但在過去十年間,武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並沒有特別大的動作。

2015年前後,新能源汽車產業萌芽階段,國內誕生了近百家新造車公司,武漢並沒有像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一樣,引入新造車公司投資項目。

這幾年來,湖北省引進的較爲知名的新造車項目也並不在武漢,而是位於黃岡的威馬汽車黃岡基地。而武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撐,主要仍然依靠原有的傳統車企轉型爲主,唯一新建的新能源汽車工廠是剛剛建成的吉利旗下高端電動品牌路特斯工廠。

從某種角度來看,武漢錯過了第一波的新能源汽車投資風口。

而隨着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爆發,產業前景愈發明朗,車市格局大洗牌在即,武漢市想要引入優質新能源車企的願望也更加迫切。

多年來傳統汽車發展留下的基礎、完備的供應鏈體系,是武漢汽車工業的優勢。但武漢市想要更大力度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單純依靠現有的傳統車企轉型顯然是不行的,必須更加積極地擁抱變化,吸納具有潛力的新造車公司,小米汽車無疑是最佳的投資標的之一。

2020 年9月,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武漢經開區”)首次提出了“中國車谷”的概念。武漢市委常委、武漢經開區工委書記彭浩稱,武漢經開區將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兩大發展路徑,打造 “數字車谷”,建設 “智能車谷”,培育數字經濟和智能製造兩大發展新動能,全力推動汽車產業向下一代汽車升級跨越。

隨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過去以國有汽車集團大本營爲中心的汽車工業佈局出現巨大變化。

滬粵浙蘇皖五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的佈局更加積極,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逐漸成爲新能源車企的主要集中地,吸引了大批頗具潛力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小米汽車落戶北京,強化了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武漢更像是一個追趕者,但新的機會並不多了,距離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也還很遙遠。“中國車谷”的故事,會從小米開始嗎?

發展瓶頸

湖北省作爲全國交通樞紐要塞和中部經濟核心區,以武漢爲中心,輻射襄陽、十堰、黃岡、宜昌、孝感等城市,集結了國內大量整車企業和零部件公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湖北省汽車產量穩居全國前四,佔全國產量8%以上,是全國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的重要生產加工基地。

數據顯示,2012-2017年湖北省汽車產量持續上升,2017年的產量達到了267萬輛。2018年以來,受國內車市下行以及重點企業神龍汽車銷量斷崖式下跌等因素影響,出現明顯回落。2020年,疊加疫情的衝擊,湖北省的汽車產量降至209.5萬輛。

湖北省的汽車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武漢,而武漢的汽車產業則集中在位於武漢西南角的經開區。武漢市的汽車生產基地中,除了位於江夏區的上汽通用工廠之外,東風系生產基地大多位於經開區。

2003年,東風公司總部遷址武漢,武漢成爲東風系車企的大本營,汽車產業的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

汽車整車廠接踵建成投產,武漢汽車產能不斷走高。2012年以前,武漢汽車年產能爲80萬輛。如今,武漢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企業數量已經將近1500家,汽車年產量超170萬輛,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達4000億元。

在武漢經開區的東風大道、神龍大道兩側,是全球汽車工廠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這裏聚集了東風汽車及下屬的東風乘用車、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嵐圖等整車企業。東風旗下16萬員工中,超半數在武漢工作,大多聚集在此。

同時,在整車企業的帶動之下,武漢經開區多年來持續大力引進國內外實力較強的汽車零部件集團,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

武漢汽車產業“起點是神龍、興盛靠東本”,再加上2012年建成的上汽通用武漢工廠,這三家合資企業的工廠撐起了武漢市的絕大多數汽車產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武漢市的汽車產能已經接近300萬輛。

不過,各家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東風本田的產能利用率在120%以上,神龍汽車的產能利用率則不到20%,此外,上汽通用今年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也在持續下滑。

三家重點企業中,有兩家面臨嚴重的市場考驗。儘管東風本田仍舊保持着較爲強勁的增勢,但武漢的汽車工業整體上處在發展的瓶頸期。

擁抱變化

目前,武漢市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生產還有待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效果也較爲一般。

大搜車智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武漢市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只有6.69萬輛,今年前8月,武漢市的汽車零售銷量爲22.84萬輛,而新能源汽車的零售銷量爲1.99萬輛,其中大多數都是運營類車輛,新能源汽車目前在武漢市的市場滲透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爲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2019年12月,武漢市人民政府發佈了《關於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爲了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企業規模化發展,武漢市對當地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給予增長獎勵。以企業上一年度新能源汽車產量爲基數,按照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採取“一企一策”方式。同時,鼓勵當地汽車生產企業爲出租汽車新能源化升級迭代增加供給,按照6萬元/輛的標準給予生產企業資金獎勵。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上,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加大普通公務用車領域及社會用車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全市新增及更新公交車(應急車輛除外)、出租汽車、通勤車、郵政快遞車、輕型物流配送車、網約車、駕培駕考車(自動擋)等原則上應當100%使用新能源汽車。

此外,爲鼓勵新能源汽車應用,繼續實行差別化交通管理措施。新能源汽車在市內行駛時不受車牌尾號單雙號限制,實行新能源汽車停車收費優惠等。

促進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是武漢汽車工業在當前發展階段迫切需要的轉變。發展新能源汽車,武漢市需要積極擁抱行業“新四化”趨勢。

當務之急,是要以優質新能源車企爲中心,儘快先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

去年,東風汽車集團正式發佈了旗下高端新能源電動車品牌嵐圖,對標的競爭對手就是理想、蔚來等造車新勢力。新車已經在改造後的原東風雷諾工廠生產。

除了東風系之外,武漢市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

此外,今年以來,武漢市經開區已經引進了不少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

4月8日,小鵬汽車落戶武漢,擬投資百億元在武漢經開區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製造基地及研發中心,規劃年產能10萬輛。8月31日,吉利旗下路特斯科技公司全球總部落地武漢,年產能15萬輛的武漢智能工廠計劃於今年內建成投產。

在動力電池領域,5月31日,中航鋰電與武漢經開區簽署《中航鋰電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武漢基地項目投資協議》,中航鋰電正式落戶經開區,計劃新建產能20GWh。這是武漢市落地的首個大型新能源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製造項目,爲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補上了關鍵的一鏈。

在智能網聯領域,武漢市是第一批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2019年,武漢經開區建成了106公里的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道路。

不過,目前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的測試車輛以東風爲主。發放測試牌照的數量、參與測試的企業數量低於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地。目前,北上廣及長沙都在加快robotaxi的商業化落地。武漢開展得較晚,今年 2 月,東風公司技術中心牽頭打造的“自動駕駛領航項目”在經開區正式上線並開放體驗,首批投放了 42 臺自動駕駛出租車。

千億集羣

“十四五”期間,武漢市經開區準備在汽車領域特別是新能源汽車上大幹一場。經開區計劃重點打造國家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推動汽車產業跨入更高附加值區間。到2025年,力爭整車廠突破10家,整車產量突破200萬輛,汽車工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建設成爲國家車聯網先導區。

在新能源產業領域,武漢經開區正在編制和實施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發佈氫能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力爭到2025年,形成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羣,培育10家以上氫能源重點企業,成爲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

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羣,並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就目前來看,單依靠新能源汽車在行業內並不佔優勢的東風系難以達成。

然而,目前新造車勢力經歷過洗牌之後,頭部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對於目前缺乏具有競爭力新能源車企的武漢市而言,小米汽車當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小米官宣下場造車幾天後,有網友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留言:“經開區政府有沒有跟雷老闆有過接洽的,看看能不能把項目爭取一下,畢竟雷老闆也是湖北人。

對此,武漢經開區管委會態度很積極,很快便回應道“小米作爲世界500強,是我區重點的招商目標企業。我們高度重視小米官宣造車事件,已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將主動、熱情對接小米,充分展示我區優質汽車生態圈和優越營商環境,爭取合作可能性。”

雖然小米汽車已經落戶北京亦莊,但武漢可能還會爭取小米的生產基地項目。當然,亦莊也希望小米能夠留在北京生產汽車。

從目前造車新勢力的佈局來看,總部所在地和工廠很有可能不在同一座城市。例如,理想汽車的總部在北京順義,但工廠位於江蘇常州,不久前才通過收購北京現代舊工廠的方式建設新廠。小鵬汽車的總部位於廣州,但第一個自建工廠位於肇慶,去年和今年分別又佈局了廣州開發區和武漢兩個新的生產基地。

不過,從中國新造車運動的發展過程來看,地方政府想要吸納一家優質的車企落戶當地,也需要本身提供優質的資源。小米汽車項目的確對於地方政府有着很強的吸引力,但地方政府究竟能給小米帶來多少資源,則將是小米考慮的重要依據。

當然,任何一項投資,都存在風險。現在還是投資新能源汽車項目的好時機嗎?

儘管在上一輪的新能源汽車風口投資中,誕生了合肥+蔚來、上海+特斯拉、廣東+小鵬、常州+理想等“優質CP”,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地雞毛。即便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靠前的江蘇、浙江等地,也曾經出現過不少PPT造車暴雷項目。而現在的小米汽車連一個“造車PPT”都還沒有,誰也說不準會不會是下一個“樂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