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居民收入分配佔比呈“微笑曲線”,勞動報酬佔比待提升

2018年以後,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應該繼續呈現提高趨勢,不過達不到上世紀90年代的最高值。

居民收入分配情況近日備受關注。而在國民經濟“蛋糕”中,居民其實分了大頭,其餘由企業和政府平分。

基於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金流量表(更新至2018年),粵開證券研究院測算發現,2018年,居民、企業和政府三部門再分配後,三部門可支配收入佔國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分別爲59.43%、21.84%和18.73%。

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近六成算高嗎?

從1992年至2018年的數據來看,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基本呈現“微笑”曲線,從1996年的65.47%高點降至2008年的低點56.99%,再回升至2018年的59.43%。與上世紀90年代初相比,目前居民收入佔比偏低。

與全球16個主要經濟體相比,粵開證券研究院發現,中國居民部門收入佔比仍處於國際偏低水平,低於美國(75.9%)、英國(66.5%)等,略高於日本(57.2%)。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2018年以後,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應該繼續呈現提高趨勢,不過達不到上世紀90年代的最高值。

居民收入主要來源是勞動報酬。1992年至2018年勞動報酬淨額佔國民收入比重趨勢,也呈現“微笑”曲線。這一佔比自2008年降至30.3%低點後開始回升,2018年升至38.4%。

羅志恆分析,隨着人口出生率不斷降低,勞動力市場供求發生轉變,市場環境對勞動者開始變得友好,進而導致工資上漲,勞動報酬提升。2008年《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企業用工更加規範,就業保障有所提高,加上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改革,社會保險費不斷提高,帶動勞動報酬佔比上升。

與主要經濟體相比,居民收入中勞動報酬佔比偏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十四五”時期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羣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

羅志恆建議,堅持並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包括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範圍,建立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等。切實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包括建立工資增長長效機制等。

近些年中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且城鄉差距逐步縮小,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標基尼係數已經從2008年的高點0.491開始逐步回落,維持在0.46~0.47之間,仍處於較高水平。其中,財產性收入差距擴大值得警惕。

爲了避免收入差距過大,整體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中央明確“十四五”時期要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未來可以進一步完善個稅綜合稅制,進一步發揮收入調節分配功能。適時推出房地產稅,發揮財產分配調節作用。中央加大對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從而更好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並完善社保制度,從而給老百姓提供基本社會保障。

另外,中央明確“十四五”時期要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