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發改委:推行用能指標市場化交易 對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不提供信貸支持

每經記者 張懷水    

916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正式發佈“關於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實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節能降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十三五”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能耗雙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也存在能源消費總量管理缺乏彈性、能耗雙控差別化管理措施偏少等問題。

公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在我國能源結構當中,高碳能源依然佔較高比重,未來在控制好能源總量的同時,也需要對能源消耗的強度進行控制,也就是所謂的能耗雙控。“目前來看,我國單位GDP能耗大約是歐美日的3-4倍,因此必須系統地、因地制宜制定節能降耗舉措,提高‘雙控’的效率。”

對“兩高”項目嚴把審查審批准入關

《通知》要求,對新增能耗5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兩高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對照能效水平、環保要求、產業政策、相關規劃等要求加強窗口指導;對新增能耗5萬噸標準煤以下的兩高項目,各地區根據能耗雙控目標任務加強管理,嚴格把關。對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各地區要嚴把節能審查、環評審批等准入關,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信貸支持。

在總體目標方面,《通知》提出,到2025年,能耗雙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2030年,能耗雙控制度進一步完善,能耗強度繼續大幅下降,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結構更加優化。

2035年,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全面節約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撐碳排放達峯後穩中有降目標實現。

馬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雙控”方案落地以後,傳統火電、鋼鐵水泥以及石化等高耗能行業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要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因地制宜制定節能降耗措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賀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對高耗能產業要進行分析,如果使用的是風電、水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在資源富餘的部分西南省份是可以發展一些高耗能產業的,各地在對待上馬高耗能項目上,應該因地制宜。

國家發展改革委8月份新聞發佈會披露,今年上半年,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雲南、陝西、江蘇9個省(區)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還有10個省份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進度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記者注意到,多地已經迅速採取措施強化能耗雙控,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比如雲南省發改委近期發佈關於《雲南省節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堅決做好能耗雙控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強工業硅等行業生產管控,其中強調要確保工業硅企業9-12月份月均產量不高於8月產量的10%(即削減90%產量

推行用能指標市場化交易

《通知》提出,要推行用能指標市場化交易。進一步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推動能源要素向優質項目、企業、產業及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流動和集聚。

《通知》要求,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指標跨地區交易機制,總量指標不足、需新佈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節能環保等要求項目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確保完成能耗強度降低基本目標的情況下,可向能耗強度降低進展順利、總量指標富餘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償購買總量指標,國家根據交易結果調整相關地區總量目標並進行考覈。

馬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允許用能指標市場化交易,實際上是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去推進節能和能效提升,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有助於倒逼高耗能企業通過自身轉型升級實現節能降耗。

“企業要麼花錢自我轉型,要麼花錢購買指標,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市場化選擇。”馬軍認爲,與碳交易類似,推行用能指標市場化交易,同樣對指標的核算及監測體系的完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核算不準確、監測體系不完善,就難以起到倒逼市場主體自我改革的效果。

此外,《通知》還在用能預算管理和考覈制度方面也提出了具體要求。比如探索開展能耗產出效益評價,制定區域、行業、企業單位能耗產出效益評價指標及標準,推動能源要素向單位能耗產出效益高的產業和項目傾斜,引導產業佈局優化;增加能耗強度降低指標考覈權重,合理設置能源消費總量指標考覈權重,研究對化石能源消費進行控制的考覈指標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