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衛大力   編輯/麗雅 

來源/陸玖財經

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這四家AI創業公司,有很多共同之處,例如都成立於2010年之後,都有着深厚的技術基因,都起步於計算機視覺領域,在AI的投資熱潮中都曾是資本追捧的對象。

這四家公司,在業界並稱“AI四小龍”。

和飽受爭議的AI一樣,一直以來,對AI四小龍的關注和質疑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今年9月9日,曠視科技科創板IPO過會,成爲“AI四小龍”中繼雲從科技之後,第二家科創板上市過會的公司。在此之前,8月27日,商湯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另一家依圖科技,則在終止科創板上市計劃後又傳出計劃赴港上市的消息。

四小龍集體闖關,誰會率先叩響資本市場大門?在上市的光芒背後,四小龍的業績到底如何?人工智能產業化究竟有沒有機會?

01

上上上:集體闖關資本市場

2019年開始,四小龍紛紛開啓了IPO的上市融資之路,但過程並不順利。

成立於2011年的曠視科技,是四小龍中最早推進IPO的公司。早在2019年8月,曠視科技就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計劃在港上市,但未獲批准。今年,曠視科技轉向科創板發起衝刺,其上市申請在2021年3月獲得受理,經歷二輪問詢之後,9月9日IPO過會。公司擬募資60.18億元,投向基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AI視覺物聯網解決方案及產品開發與升級項目、智能機器人研發與升級建設項目、傳感器研究與設計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在曠視科技之前,今年7月20日,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已率先過會,並於8月4日提交註冊,這也意味着,雲從科技或將成爲四小龍中第一個擁抱資本市場的企業。去年12月,雲從科技上市計劃獲科創板受理,今年3月31日,因財務資料過期,雲從科技上市申請被中止審覈,直到今年6月恢復。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科創板IPO擬募資37.5億元。

雖然並稱AI四小龍,但商湯科技卻是名副其實的“龍頭”,其營收相當於其他三個公司的總和。商湯科技是四小龍中最後一家啓動上市計劃的企業。8月27日,在經歷多次上市傳聞後,商湯科技終於公開了招股書,並計劃採用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赴港上市。此前一輪Pre-IPO融資,商湯的估值已經高達120億美元,如果這次IPO順利,可能創下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規模最大IPO。

上市之路最爲坎坷的,是依圖科技。去年11月,上交所受理了依圖科技的上市申請,但其間兩度被“中止”。一次是今年3月,公司主動要求終止審覈,原因是發行人和保薦機構需要較長時間落實規則和監管的核查等要求。另一次是6月11日,因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依圖科技上市再度中止。據上交所官網顯示,依圖科技的科創板IPO已變更爲“終止”狀態。最近,又有消息傳出依圖科技有赴港上市的計劃,但並未有具體進展。

除了四小龍,近日,人工智能領域龍頭第四範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書,6月22日,格靈深瞳科創板IPO申請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未來,也許還會有更多AI領域的公司尋求登陸資本市場。

業內人士告訴陸玖財經,上市是以AI四小龍爲代表的AI企業在目前階段的必然選擇。人工智能行業投資回報週期長、投入高,已經逐漸成爲普遍認知,投資市場已經不再青睞AI賽道。與此同時,AI企業普遍以燒錢換研發,需要不斷保持技術優勢來站穩腳跟。面對龐大的研發投入,這些AI獨角獸們需要通過IPO募資來支撐企業的未來發展。

02

虧虧虧:三年累計虧損超400億

上市道路坎坷,與四小龍“高估值,高投入,難盈利”的經營現狀不無關係。從四小龍的招股書中,陸玖財經發現,AI四小龍看似很火,其實做的都是賠本賺吆喝的生意。

四小龍之首的商湯科技,成立七年,累計已完成12輪融資,募資總額52億美元,但掀開高估值的光環,商湯的虧損也讓人咋舌。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18.53億元、30.27億元、34.46億元、16.52億元;同期虧損淨額分別爲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以及37.13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高達240.72億元。

最有可能率先上市的雲從科技,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營收分別爲4.84億元、8.07億元、7.55億元;淨虧損分別爲2億元、17.63億元、7.2億元,過去三年營收20.46億元,但虧損接近27億元。雲從科技表示,公司所處行業競爭激烈,後期需要不斷投入研發,未來將面臨短期無法盈利、虧損存在持續擴大等風險。

另外兩家也都是一個大寫的“虧”字。曠視科技2018-2020三年累計虧損127.7億元,依圖科技兩年半虧損61億元。

粗略統計,四小龍三年累計虧損超400億。雖然虧損都包含了“公允價值損失”(主要是員工期權造成的虧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虧損後,各公司的調整虧損淨額都有降低,但數字依然龐大。以商湯科技爲例,調整後2018-2021年上半年虧損分別爲2.21億元、10.37億元、8.78億元和7.26億元,三年半累計扣費淨虧損也有28.6億元。

“AI四小龍當前最緊要的是如何能夠扭轉持續虧損的財務數據。”國科嘉和基金合夥人陸佳清對媒體說,“業界對於AI企業上市最擔憂的,莫過於股價撐不住,出現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現象。”

AI企業,無可避免地就是要在技術研發上鉅額投入,AI四小龍虧損的原因也是在研發上舍得投錢,研發投入持續加大。過去三年半,商湯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爲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及17.72億元,分別佔營收的45.9%、63.3%、71.3%、107.3%,合計研發支出達69.91億元。其他三家的研發佔營收比例也都基本在50%以上,甚至更高。 

商業化進展緩慢,而燒錢能力驚人,這讓四小龍的商業模式和變現能力受到質疑。

03

有面子無裏子:共同的困境

四小龍要實現業績自我造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四家公司從計算機視覺領域切入人工智能,憑藉技術優勢佔據行業先機,數年內取得了國內超過60%的市場份額。但隨着人工智能產業的不斷長大,這種先發優勢也在逐漸消失。

資深分析人士王涵 (化名)告訴陸玖財經,AI公司面臨的轉變,是從技術服務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在AI產業發展中,場景比技術更爲重要,現在的趨勢是做一體化、規模化的解決方案,AI只是集成在其中的一個能力。”核心驅動因素由團隊和算法技術,逐漸轉變爲數據和場景,對於創業團隊以科學家爲主的AI四小龍來說,獲客能力、服務能力、議價能力等都是新的挑戰。

更麻煩的是,在這個賽道上,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入,其中不乏互聯網巨頭和傳統的軟硬件廠商。此前,他們通常採用與AI公司合作的形式,來推動AI在特定場景的應用。當年馬雲曾在德國電子展的開幕式上親自展示刷臉買郵票,幫助宣傳螞蟻金服與曠視科技合作研發的"刷臉"系統。但積累了一定行業經驗之後,有強大資金和人才優勢的大廠紛紛選擇自建AI研發團隊。

百度(BIDU.US)率先提出All in AI,隨後騰訊(00700.HK)宣佈AI in all,深入到產業互聯網領域,馬雲啓動了NASA計劃並創立達摩院。螞蟻金服宣佈,公司刷臉系統早已不再與曠視科技合作,而是由螞蟻金服獨立研發。

科大訊飛(002230.SZ)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做得風生水起。在教育、醫療、城市生活等多個賽道中,都能看到科大訊飛的身影  。根據科大訊飛2021年半年度報告,訊飛開放平臺已對外開放434項AI能力及解決方案,聚集330萬生態合作伙伴,開發者團隊也已經從2020年底的175.6萬增長至220萬,根據IDC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研究報告-2020》顯示,科大訊飛已經在中國人工智能語音語義市場中穩居頭名。

四小龍一直在尋找破局的機會。但截至目前,AI領域殺手級的應用尚未出現。

商湯科技佈局智慧商業(即企業服務)、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塊,其中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是商湯的主力業務;曠視面向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大場景,打造AIoT平臺和生態,創收主要靠城市互聯網;依圖將芯片技術與算法技術結合,向AI算力技術及產品領域發力;雲從的營收則來自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後者爲雲從的營收主力。從財報來看,其收入沒有一家能撐起其估值。

04

業績若要起飛:場景比技術更重要

曾經的AI上市第一股寒武紀已經在A股上市整整一年,但是寒武紀在開盤後一直處於回填狀態,曾經297元的股價已經跌去了200元,跌幅近七成。

上市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在聚光燈下將面臨更多質疑,更多挑戰。誰當“人工智能第一股”只是個概念問題,關鍵是誰能實現真正有商業場景價值的技術突破,實現價值閉環和產業落地,這纔是AI企業要面對的最核心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