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CEO陳睿批中視頻概念:視頻長短不是用戶喜歡的原因

來源:36氪

文/張信宇

編輯:王毓嬋

距離“中視頻”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已經過去了一年,在9月15日的第五屆西瓜PLAY好奇心大會上,西瓜視頻總裁任利鋒再次爲賽道“標點”,並稱“中視頻已經迎來多屏時代”。

到底什麼纔是中視頻呢?

一年前任利鋒闡釋“中視頻”概念,將其定義爲:1-30分鐘視頻,橫屏,以PGC內容爲主。在那之前,央視知名主持人白巖松也曾說,5G時代,相比起幾十秒的短視頻,更看好5到10分鐘的中視頻。後來,騰訊視頻也發佈了中視頻戰略。總之,在長視頻和短視頻的成功之後,很多人都不約而同想在“中視頻”裏,挖掘出一個賽道性機會。

但並非所有人都認可用時長來劃分視頻業務。

“我一直不明白爲什麼有‘中視頻’這個提法,難道是比短視頻長,比長視頻短嗎?”去年11月,B站CEO陳睿大概是被問得煩了,也怕被競爭對手帶跑了節奏,在財報會上回答分析師問題時稱,視頻長度不是用戶選擇內容的關鍵要素,“把視頻做短做長都是容易的,難的是讓用戶喜歡。本質上來說,用戶消費的是自己喜歡看的視頻、內容好的視頻。”

對“中視頻”的高調唱多,再搭配上高價挖角運營,最遲鈍的互聯網人也能感受到西瓜視頻無疑是在劍指這兩年大紅大紫、出圈之後的B站。

作爲一個概念的“中視頻”,有人高歌、有人嘲笑,有人擁抱、有人旁觀,可見行業對“中視頻”仍然沒有基本共識。長視頻有愛優騰的格局,短視頻有抖快的格局,雖然B站異軍突起,但所謂的中視頻領域,並沒有到達寡頭穩定拉鋸的時期。

任利鋒“三標準”和陳睿的“用戶喜歡”

有趣的是,任利鋒的中視頻三標準都是客觀標準,非常容易界定和衡量。不管有沒有“中視頻”這個概念,不管任利鋒把它稱爲“中視頻”還是“不長不短的視頻”,符合這三大標準的視頻內容都一直存在。

而陳睿的策略是,用一個主觀的模糊標準“用戶喜歡”,來對抗任利鋒的中視頻三標準。顯然,這是一次定義之爭,概念之爭。

那麼,任利鋒如果想把這些視頻叫做“中視頻”,第一是要把這些視頻內容都儘可能多吸引到西瓜視頻來,第二是把這些視頻內容的受衆儘可能多吸引到西瓜視頻來。包括B站在內,有這些視頻內容的其他平臺自然就會感受到威脅。

所謂概念之爭,往往就是一件成王敗寇的事情。

陳睿這個“用戶喜歡”的標準是無比正確、無法反駁的。如果質疑任利鋒的中視頻三標準可以說,31分鐘長度的視頻難道就不是中視頻嗎?59秒的視頻就一定是短視頻嗎?恐怕任利鋒也會遲疑。

但到了陳睿這裏,究竟用什麼來客觀解釋“用戶喜歡的視頻”呢?是視頻的播放量,互動量,互動率,完播率,轉化關注率,還是別的什麼指標呢?

陳睿自己也知道這個定義的模糊之處,但他還是在B站12週年演講中給出了第二層解釋:“我們一直認爲對於好內容的判斷是非常難的。我們實驗了很多數據之後發現,用戶的正反饋最能夠長期篩選出對於平臺來說的好內容。”

在B站,用戶的正反饋包括“一鍵三連”、正向彈幕及評論內容,這三大要素影響着內容是否值得被推薦,這三大要素都需要用戶參與跟視頻的互動,需要用戶的深度互動行爲。而在這其中,只有“一鍵三連”是能直接用數據來簡單反映的,而彈幕是否正向,什麼樣的評論是好內容,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標準漂浮不定,不容易判斷。這些行爲的判斷成本是很高的。

比如,“耗子尾汁”“yyds”本來都是年輕的B站用戶很喜歡使用的彈幕,但由於過於出圈,引人耳目,反而不再是正向彈幕了。至於內涵豐富的文字評論則更加難以琢磨。

應該說,B站願意在“用戶喜歡”這方面去下功夫,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但也必須承認的是,這個標準實施起來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更何況,所謂“用戶喜歡”從CEO陳睿自上而下一直傳導到B站運營和up主,恐怕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的理解。

所以,如果想要吸引“用戶喜歡”視頻內容,就需要有很多人工干預的參與。而任利鋒在今年的西瓜視頻Play大會的整個演講上,沒有提到一次用戶是否“喜歡”中視頻。他對中視頻的理解是用戶“習慣”,需要的場景被“滿足”,這顯然要比主動表達“喜歡”更爲輕度和容易。

過去習慣的打法並不永遠正確

今年,任利鋒再度豐富了他對“中視頻”概念的理解,在去年的三標準基礎上,用一串數據爲中視頻增加了新的註腳。

1)教育內容大V李永樂的視頻播放量,來自TV端的比例超過總播放量的50%;

2)從2020Q4到2021Q2,西瓜視頻中視頻內容播放時長在TV端的佔比,從21%增長到了35%;

3)在海外,從2019Q4到2020Q3,Youtube內容在TV端的播放佔比,從27%增長到了35%,與之對比的是App端佔比有一個明顯下降。

再加上一系列平板和智能電視的數據增長,任利鋒得出他的結論:此前中短視頻界限較爲模糊的時候,人們認爲手機是消費PUGC內容最理想的場景,但如果加以區分,把1到30分鐘長度的內容更爲清晰地界定爲中視頻,那麼用戶將很習慣在大屏上消費這些內容。

因此,今年的西瓜視頻決定將戰略向多屏化傾斜。

多屏少屏其實只是一家公司怎麼分配自己所掌握的資源的問題,但任利鋒提到的這點,確實顯示出我們過去十年對“移動”過於迷信而忽略了一些角落。

自智能手機成熟以來,幾乎人人都得到了一塊有屏移動終端,加上數據流量加速降價,極大降低了用戶上網門檻,催生出豐富多樣的移動互聯網形態。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把移動用戶活躍度、移動用戶平均時長、移動端交易額當作業務和財報中的一個重要指標,而且在總量中的佔比越高越好。一些公司還喊出了“All in 無線”、“生而移動”等口號。

移動,確實極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智能手機的方寸小屏,把絕大多數人都連接在了一起

但,也只是連接了“絕大多數人”,而非“所有人”。在主流人羣之外,其實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被時髦的、誘人的移動互聯網忽視。比如,習慣了看電視的銀髮老人羣體,儘管也在學習,但可能是過小的字體(還有些老人不識字)、過多的彈出廣告、各種複雜的驗證碼,總是在阻撓着他們像我們一樣熟練使用智能手機。電視仍然是這部分人的一個主要娛樂和信息渠道,使用門檻是電視相比起智能手機的一個重要優勢。

當然,目前各家的智能電視仍然要比閉路電視複雜不少,老人們也對此有一定的學習成本。如果智能電視廠商可以將門檻降到更低,或許大屏內容將再次迎來一個機遇。

爲此,西瓜視頻的策略是選擇與各大智能電商廠商和運營商合作。“目前,我們已經爲80%的智能電視、機頂盒、有線電視提供了中視頻服務。”任利鋒稱,在內容形態、大中小屏交互以及商業化模式幾個方面,西瓜視頻和廠商、運營商也處在一起探索階段。這令人想起智能手機出貨量不斷上漲的時期,很多App都會與手機廠商合作搶佔裝機量,只不過智能手機的市場規模更大。

除了不擅長智能手機交互的人羣適合大屏,一些視頻內容或許也更適合用大屏來承載。

想象一下,你在觀看視頻的時候,是不是既會爲某些精彩的彈幕拍案叫絕,也會爲一些不友好、沒有建設性的彈幕煩惱,而乾脆選擇關閉?有人喜歡看彈幕發彈幕,也有人不希望彈幕破壞掉視頻內容本身的完整性。

其實不斷飄過的彈幕這種超強互動形式並不適合所有的視頻內容,一些信息量很大、結構性很強、製作精良的視頻或許更適合單向傳播,也能在觀衆裏形成更強的共識和公約數。而電視大屏天然就不鼓勵彈幕互動,因而會更適合一部分視頻內容的消費。

在視頻這個領域,高互動率並不一定是金科玉律,不同的視頻內容不妨就去適用不同的標準和渠道。而我們的市場足夠大,不同的內容也總能找到屬於它自己的用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