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現在有一個大棚,專種小番茄,每年小番茄從四月份開始可以陸陸續續收到十二月份,小番茄長得好,產量多,收成也好,一年下來收入可以達到五六萬。”說起自家的大棚種植,寧夏石嘴山市廟廟湖村種植戶馬國萍激動不已。

見到馬國萍的時候,她正騎着專門拉小番茄的三輪車前往番茄分揀車間,她告訴記者,種植小番茄後,家裏的生活條件改善了許多,孩子上學的費用也有了着落,四個孩子很爭氣,三個已經是大學生了,另外一個目前是初三的學生,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很開心。

作爲寧夏“十二五”時期重點建設的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廟廟湖村聚居着來自西吉縣的1413戶7211名生態移民。平羅縣陶樂鎮黨委、政府一年成一事、十年造一村,搶抓脫貧攻堅重大機遇,在毛烏素沙漠邊緣開發1.18萬畝沙荒地,建設了萬畝沙漠瓜菜產業園區,打造了萬畝沙漠瓜菜一鎮一品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了沙漠瓜菜、草蓄一體化、勞務等特色產業。

搬遷之初,廟廟湖村的貧困發生率高達53.7%。如今,廟廟湖村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14000元,較2014年搬遷初期的2900元增長383%,住房面積也由搬遷初期54平米,增加到現在的120平米,汽車戶均擁有量超過70%,貧困人口全部清零,整村實現高質量脫貧出列。

平羅縣陶樂鎮人大主席丁光山介紹,他們先後引進了華泰農、中青、光大等6家農業龍頭企業,以訂單農業爲核心,形成了以沙漠番茄、供港菜、西瓜等主要農產品的萬畝沙漠瓜菜產業園區,打造了四季日光溫室產業園區、六連跨拱棚種植園區、供港菜基地、華泰農繁苗育苗基地、玉米制種園區、瓜菜制種園區、千畝馬鈴薯種植園區。目前,園區年產值可以達1億元以上,實現沙漠變良田的同時也帶動和培育了200餘名可穩定紮根當地、能解決實際問題、會推廣先進技術的本土專家,每年可以促進3000餘人就近務工。

如今,移民搬遷來的村民從最初的就近務工到租賃大棚,已經發展到建造日光溫室,熟練掌握瓜菜種植技術和增收致富技能。村裏創新收益分紅模式,打造託底共同富裕示範區,將84戶脫貧戶、邊緣戶、低保戶納入兜底範圍,年終分紅4000元以上;通過產業園區壯大村集體經濟552萬元;成立廟廟湖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帶動1359戶4252人實現分紅200餘萬元;同時建立勞務經濟服務平臺,解決務工4900餘人,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馬芳 賀鵬) 【責任編輯:蔡東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