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 劉亮)多家國際機構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有所放緩,但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依然維持穩定。22日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做好跨週期調節,穩定合理預期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再次向外界釋放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信號。

一段時間以來,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的肆虐令全球經濟再度承壓。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已至少有185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德爾塔毒株感染者。近期,不少國家單日新增報告病例中,也多與該毒株的傳播相關。

受此影響,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日前最新發布的經濟展望預計,2021年全球GDP增長預期下調至5.7%,較今年5月預測值下降0.1個百分點。作爲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20國集團(G20)GDP的增長預期也由5月的6.3%下調至6.1%。

在22日亞洲開發銀行(亞行)披露的《2021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中,亞行也預測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的增長率爲7.1%,而此前4月份的預測爲7.3%。亞行指出,拉低本地區增長前景的因素包括:新冠病毒變種、局部疫情捲土重來、各級限制和封鎖措施重啓、疫苗接種緩慢且不均衡等。

儘管全球經濟再遇“頂頭風”,但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仍保持樂觀,中國官方也持續釋放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預期信號。

在最新的預測數據中,OECD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爲8.5%,與此前5月發佈的預期數據保持一致。縱觀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國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增長速度在G20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數據顯示,美國增長預期下調了0.9個百分點;英國下降0.5個百分點。

亞行報告則稱,作爲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中國2021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將繼續保持在8.1%,並且對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也繼續維持5.5%的預測。上述數據和今年4月亞行預測的情況保持一致。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看來,上述預測數據透露了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她表示,中國穩定的宏觀政策持續爲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尤其今年以來中國外貿和投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是國際機構穩定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重要原因。

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恢復態勢,就業形勢穩定。面對近期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等挑戰,國常會提出,要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跟蹤分析經濟走勢,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有效性,做好預調微調和跨週期調節,加強財政、金融、就業政策聯動,穩定市場合理預期。具體動作包括: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更多運用市場化辦法穩定大宗商品價格等;研究出臺進一步促進消費的措施,更好發揮社會投資作用擴大有效投資,保持外貿外資穩定增長,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面對當前國內外經濟複雜形勢,近期中國官方多部門已陸續釋放出有能力應對的信號。如針對外貿形勢,商務部近期透露,中國外貿有信心完成全年“量穩質升”的目標,並將密切跟蹤國際市場形勢變化,關注市場主體發展動態,做好政策儲備,增強外貿抗風險能力,保持外貿跨週期平穩運行。

國家統計局近期也表示,今年三四季度中國經濟保持穩定恢復仍有諸多支撐,包括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態勢仍在延續,隨着疫情防控逐步顯效,消費拉動仍會繼續顯現;隨着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中國繼續成爲外商投資的熱土;一系列減稅降費、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持續發揮作用等。

“隨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紮實推進,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有效實施,中國經濟運行有望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本月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說。(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