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風裏來雨裏去,工作10多年的順豐快遞小哥李楠最近被“請”進了有空調和熱水,還能免費上網、看書的驛站。

近日,團天津市委先後與建設銀行天津分行、中國銀行天津分行共建的227家“青年驛站”揭牌亮相了,快遞小哥、外賣配送員和網約車司機等近4萬名奔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新興領域青年有了屬於他們的“家”——青年驛站。

今年,天津團組織發起海河“青”聽實踐活動,團市委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全市4萬餘名基層團幹部主動走到青年中間,與青年交朋友,在面對面交流、實打實幫青年跑腿發聲的過程中,把黨的關懷和溫暖傳遞到青年心中。

李楠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快遞小哥而言,除了夏天酷暑、冬天極寒等極端天氣的考驗,如廁是他們每天都要面臨的難題。就是這樣的“小事”,在團組織一次次與城市新興領域青年的交流中,被一點點“打撈”上來。

求學、工作、婚戀……那些困擾青年的每一個心聲都有人傾聽,每一個煩惱都有人來排憂解難。“海河‘青’聽就是要廣泛聽取青年的聲音。”團天津市委書記李龍表示,當代青年有着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只有主動、及時地瞭解青年思想動態和現實需求,才能把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爲爲青年、爲羣衆服務的務實舉措。

聚青才 助力雙城發展

位於渤海之濱的天津濱海新區是吸引全球人才的高地,不久前,該區升級了高層次人才服務政策,推出面向高層次人才的“白金卡”“金卡”和“銀卡”3類服務證,在落戶、子女教育、醫療、旅遊、交通等29個領域爲人才開通“綠色通道”。

團濱海新區區委在海河“青”聽實踐活動中,發現了一個在青年人才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他們在各自領域有着突出表現,但因爲年紀輕、資歷淺,尚達不到高層次人才的評選標準,因此享受不了3類人才卡的福利。“這些年輕人正處在人生的爬坡期,也正面臨着落戶、子女教育等問題的困擾。”團濱海新區區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說。

爲此,團區委與區人才辦積極對接,重新梳理出青年人才認定標準,協調推動區人才辦出臺濱海新區高層次青年人才申報標準,以“政策窪地”構建“青年人才高地”,以人才發展引領濱城高質量發展。目前,包括“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全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項目負責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等在內的優秀青年代表已經拿到了首批高層級人才服務證。

通過海河“青”聽,基層團組織把各個領域的青年之聲“打撈”上來,彙總至團天津市委,最終建立起重點青年羣體問題清單;隨後天津團組織圍繞青年人才發展、新天津力量、家庭貧困青少年等重點羣體,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關愛服務行動。

90後青年劉芳林來天津工作3年了,2018年大學畢業後,他被天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海河英才”人才計劃吸引,決定紮根天津。他在網絡公司工作,但一直想創業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店,卻苦於缺少啓動資金。

海河“青”聽幫他找到了讓夢想成真的途徑。在團和平區委聯合區人社局開展的創業就業人才政策宣講活動中,他享受到爲創業者提供的“一對一”“點對點”精準服務,申請並獲得了海河英才落戶人員創業補貼。如今,他開了一家網紅咖啡廳,還吸引了好幾名志同道合的青年跟着他一起幹。劉芳林感慨,創業真的很難,那筆創業補貼更像是給自己邁出第一步的鼓勵,“感謝津城,給了我們信心和勇氣”。

暖青心 感受城市溫暖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天津力量”成爲這座城市發展的動力。爲了幫助青年快速融入城市,海河“青”聽展開了面向“新天津力量”青年的專項調研,結果顯示,這些青年的平均年齡24.69歲,男女比例約6∶4,就業行業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服務業。

他們充滿活力、富有奉獻精神,很多人積極參與捐款、無償獻血、志願者活動。與此同時,他們也有自己的困惑,比如迫切需要提升就業技能,對人才公寓等也有一定的需求。針對青年的實際需求,團天津市委推動各級團組織聽需求、送服務、做促進青年發展的服務員。

今年上半年,團和平區委聯合相關部門爲248人發放創業社保和崗位補貼共28萬元,發放創業房租補貼13.7萬元、就業見習基地補貼511.5萬元,推動金融機構服務青年創業融資需求。

與此同時,團天津市委還多次對接銀行、國企、住建部門等多個單位,共同研究如何盤活現有閒置樓宇,爲初入職場的青年打造質優價廉的人才公寓。

在商圈、樓宇、衆創空間等“新天津力量”聚集區,在交通運輸、物流快遞、文化創意、餐飲服務等“新天津力量”聚集行業,一個個團組織建立起來,一個個社區“青年之家”掛牌成立,打造出“青年身邊的共青團實體門店”,成爲青年在城市紮根落腳的“孃家人”。

圓青夢 情繫困難羣體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裏,海河“青”聽收集到許多年輕家長都面臨的難題:孩子無處安置,很多孩子的假日被手機遊戲佔據。隨後,團天津市委、市少工委推出的“津彩假日”紅領巾夏令營再度開營。

武清區少先隊輔導員劉靜雅通過海河“青”聽反映了一些貧困家庭青少年的假期煩惱。爲了讓這些孩子的暑假生活過得既有意義又有意思,今年天津團組織專門啓動了面向困難家庭青少年、外來務工家庭少年兒童及農村留守兒童的“陽光少年”夏令營。

四年級女生曉羽的暑假終於不再是一個人過了。多年前,她的父親去世,母親外出工作,一到假期,她不得不一個人待在家裏。這個暑假,她和來自全市的百名“陽光少年”參加了夏令營活動,體驗了很多個“第一次”。她第一次來到海邊,登上大沽炮臺遺址,瞭解中國近代史;第一次逛科技館,和小夥伴一起觸摸最新的科技產品,感受時代發展的脈搏。這一切讓她感到很激動,“祖國很偉大,我要好好學習!”

在薊州區出頭嶺鎮一所農村學校,619名學生“點亮”了微心願,235名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獲得了生活費用補助。

在海河“青”聽實踐活動中,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困難青少年的心聲被“聽見”。團天津市委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密切聯繫青年,與青年交朋友,把黨的關懷和溫暖傳遞到青年心中。全市4萬餘個基層團支部團幹部主動走近青年,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溝通感情、拉近關係、解決問題。海河“青”聽的“雲上青春”青年在線交流平臺實行扁平化管理,每名團員青年均可隨時在線向所在團支部及上級團組織直接提出意見建議。

一點一滴的心聲被收集在一起,團組織再從中梳理出青年成長髮展的普遍性訴求,通過青年工作聯席會機制,加強共青團與相關黨政部門、人大、政協、社會組織等之間的溝通與聯繫,提高協調議事效率,努力推動形成促進青年發展的政策措施和社會環境。

李龍說,共青團就是要當好青年的代言人,傳遞好黨和政府的溫暖,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增強青年獲得感,讓團組織成爲青年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和貼心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9月23日 01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