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明年起河南所有縣不再向市上交財力,財政省直管縣再掀高潮?

省直管縣有利有弊,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統籌推出,不能“一刀切”,省直管縣改革也需要行政體制改革配套進行。

23日,河南省政府發佈《關於印發深化省與市縣財政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將河南省財政直管縣範圍擴大至102個縣(市)。這意味着今後縣財政收入“交夠中央和省之後,剩下都是自己的”,不用再向市(即省轄市)上繳財政收入,而且省級將轉移支付、債券資金直撥到縣,可以避免地市截留財力。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河南此次改革十分徹底,縣財政將與市財政平起平坐,財政管理放權可以調動市縣發展經濟、培植稅源的積極性,有利於做大縣域經濟。

早在2005年,就有地方政府開始探索省直管縣試點,此後中國大概有一半的縣實現了省直管縣財政體制,但這項改革並未完全達到預期效果,出於各種考量,有些地方廢止了試點。

財政直管縣屬於一種管理創新,需要根據各地實際來推進,不宜全國“一刀切”硬推廣。

8000億財政資金分配更多地向縣級傾斜

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縣級財政收入除了要上繳中央和省級之外,還需要給地市一份,各地比例並不相同。不少地方縣級財政收入實力較弱,但承擔着較重的公共服務職能,財政收支矛盾大。

1992年,浙江、河北、江蘇、河南等省份陸續推行了以“強縣擴權”爲主要內容的改革試點,把地級市的經濟管理權限直接下放給一些重點縣。2005年,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會議指出:“要改革縣鄉財政的管理方式,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推進‘省管縣’的改革試點。”同年,財政部發文要求各省積極推進省財政直管縣。

所謂省財政直管縣,是指在政府間收支劃分、轉移支付、資金往來、預決算、年終結算等方面,實現省財政與市、縣財政直接聯繫,開展相關業務工作。省財政直管縣可以幫助緩解縣級財政困難,減少財政管理級次,降低行政成本。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27個省份在1080個市縣實行了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約佔全國縣級總數的54%。這項改革仍在推進,河南在省財政直管縣上邁出一大步。

9月23日,河南省政府發佈《通知》,拉開了當地全面深化省財政直管縣財政管理改革序幕。

《通知》明確,按照放權賦能的原則,財政直管縣的範圍由目前的24個擴大至全部102個縣(市)。各縣(市)的財政體制由省財政直接覈定,財政收入除上劃中央和省級部分外全部留歸當地使用,市級不再參與分享。縣(市)範圍內由地方承擔的共同財政事權支出責任,調整爲省與縣(市)分擔,市級不再分擔。各類轉移支付、債券資金由省財政直接下達到縣(市)等。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範子英告訴第一財經,這次河南將省直管縣推至全部102個縣,可見改革非常徹底。這體現在縣收入不再上繳市一級,而只用上繳中央和省兩級。相應地市一級也不承擔相應支出責任,而由省、縣來共擔。河南擁有龐大的轉移支付、債券資金,這些錢不再先分配至市,再由市分配到縣,而是直接由省分配到縣。

“這基本等於抽調了市一級對縣財政管理權限,在財政管理體制上縣級和市級處於同一個級別。”範子英說。

河南官方解讀《通知》時表示,改革後縣與市在財政管理體制上屬於並列關係,最大限度的賦予縣財政管理權限。縣範圍內的財政收入市級不再分享,能夠有效調動縣抓經濟、上項目、聚財源的積極性。各類轉移支付、債券資金由省財政直接分配下撥到縣,能夠有效提升縣財政整體保障水平,增強對“三保”支出的保障能力等。

根據官方數據,2020年中央對河南省轉移支付爲5065億元,河南省2020年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規模2728億元,2020年河南省本級廣義財政收入(不含社保)約450億元。這意味着這筆超過8000億元鉅額財政資金分配中將更多向縣級傾斜。

不宜全國“一刀切”硬推廣

2009年,財政部曾發文提出,2012年底前力爭全國除民族自治地區外全面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但從目前來看,這項改革未達到當初設定的目標。而近些年的高級別文件中,也較少直接提及省直管縣改革。

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對第一財經分析,財政省直管縣改革持續了十多年,總體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並未有效解決基層財政困難問題。這項改革試點,不屬於規範意義上的下管一級“逐級”財政體制範疇,用管理方式創新定義更爲準確。

“作爲一種改革‘試點’不宜全國‘一刀切’硬推廣,應結合國家層面有關財稅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本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重構激勵約束新機制,分類實策指導規範,避免省以下財政關係頻道調整。”王振宇說。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曾撰文分析,原先,市幫縣是天經地義,但是,隨着財政“省直管縣”,市可能不再幫縣。有一些市,本來在全省範圍內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財力比省級雄厚(“省直管縣”只能保證各縣財力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市對縣的支持力度會高於省。一些本來應安排在縣的招商項目,可能被市級政府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移到其他地方;一些需要市裏審批的事務,也可能因此滯後。

楊志勇認爲,財政體制改革單兵突進,與行政管理體制的衝突很大。財政事務雖是政府綜合事務,但它畢竟只是一級政府衆多事務的一種。財政“省直管縣”,不可避免地與行政管理體制上的“市管縣”發生衝突。

有地方財政官員曾撰文表示,省直管縣後,省轄市對直管縣支持力度減弱,一些財政獎補、配套資金不願再撥給縣。儘管財政體制實現縣與市平行關係,但人事管理、社會事務管理等仍歸市級管理,行政上是隸屬關係,導致縣工作不協調,事權財權不對稱。

“河南這次省財政直管縣改革力度大,祝願能夠探索出一條新路。”楊志勇告訴第一財經。

爲解決一些實踐中的問題,《通知》明確,鼓勵省轄市繼續對所屬縣給予資金支持,並負責省級委託的一般性工作事務。省財政直接向各縣調度現金,辦理財政結算。

實踐中,一些財力雄厚的市對縣的支持力度更大,因此有些地方重回“市管縣”;另一些地方撤縣設區後,將資源、人口等整合發展大都市圈。調整甚至取消了省財政直管縣,或者撤縣設區從而回歸市級管轄。

比如,2016年,遼寧省取消對綏中縣和昌圖縣實行省管縣財政管理體制。2017年廣西對經濟輻射能力較強的南寧市、柳州市以及納入北部灣城市羣規劃的北海市、欽州市和防城港市不再實行省財政直管縣,而改爲全部實行“市管縣”。江蘇、浙江等地撤縣設區等。

範子英表示,很多地市都將資源投入到城市發展中,而不傾向於投入到縣域。浙江很早就實行財政直管縣體制,因此浙江很多縣級市比如義烏等都很強,縣域經濟很發達,但地級市相對比較弱。因此也有地方開始進行政策反思。

近年來,隨着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穩步推進,各省也推動相應的改革,權責更加清晰。而共同富裕目標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區域協調發展被擺在更重要位置,承載主要人口的縣域也將得到更大支持。專家認爲,這些都有利於省財政直管縣改革的推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