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財對話|獨家專訪何超瓊:《橫琴方案》爲促進粵澳多元交融發展提供新契機

南財對話|獨家專訪何超瓊:《橫琴方案》爲促進粵澳多元交融發展提供新契機

編者按: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發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高水平建設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支持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在合作區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會議展覽、體育賽事觀光等旅遊產業和休閒養生等內容,引起了粵澳文化和旅遊業界的廣泛關注,近日,《南財對話》專訪了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女士,她表示對橫琴、澳門兩地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對粵澳深度融合充滿期待。

南方財經:在此次發佈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中,哪些亮點是你最關注的?

何超瓊:澳門所有人都很興奮,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發佈,意味着兩個重要觀點:第一,(這是)“一國兩制”實踐下(帶來的)新影響;第二,它很明確地指出了粵澳共商、共建、共管,這其實才是真正在“一國兩制”,富裕共享的概念得到充分體現。我覺得意義非常深遠,是澳門人民迴歸後真真正正成爲國家發展的一部分,踏出了重大的一步。

南方財經:您一直很關注文旅產業的發展,此次方案提出打造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平臺,從文旅產業角度來看,應該如何藉助這個利好發力?

何超瓊:一直以來我們都很重視,希望將澳門打造成一個國際旅遊休閒中心,以及希望可以作爲中華民族文化延伸和發展的基地。如何在這個方案背景下,在橫琴粵澳新區建設更多更好的文體休閒旅遊配套以及整體規劃,我們非常感興趣,也認爲這是我們可以發展發揮自己作用的好機遇。之前,我們在澳門,本身也很重視我們共同的文化底蘊,在這個地區,嶺南文化是粵港澳地區共同的文化。澳門當然有自身特色,裏面體現了嶺南文化,也有西方元素,在迴歸前後產生了自己的特色和自身的(文化)條件。如何將這些運用在橫琴粵澳合作區,打造更多更好的服務,在橫琴的土地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澳門地方雖小,但基本設備設施齊備,每年也有四千萬旅遊遊客量,我們要運用好這個市場力量,澳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IP,將來在(橫琴、澳門)兩地做好,利用橫琴遼闊的地方好好地做延伸,大家都有共同關心的議題,但大家怎樣去將它做好呢?我們可以探索將來在合作區裏建設園區,可以運用這個地方。(方案提及的)產業也包括如何做好高端產業和科研,我們可以在橫琴粵澳合作區內打造一些新的思維和概念。可以吸納一些外國人士或者企業,同時,可以參與其中,將我們本身很關注也很希望做好的文旅產業,有效地產業化,讓整個業界的產業鏈可以更充分(發展)。

南方財經:下一步您會不會佈局一些項目到橫琴呢?

何超瓊:這個絕對。其實我們已經(在籌備),在方案還沒出臺之前,我們就已經在預想,做了很多研調,將來陸陸續續會有新的(政策)條件(公佈),我們就可以更清晰,知道究竟如何可以更好地用好方案裏給我們的利好條件。

南方財經:那方案出爐會不會讓你對企業和行業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呢?

何超瓊:絕對會。文旅產業發展正值一個很好的時機,國家也非常看重,我們能夠用好中華文化的基礎,我們要在多方面,比如教育,在將來自己研究的產品中,還可以將我們本身一直在做的,在對外市場上推動和推廣,我們現在新創造的項目可以再擴大。除了市場可以再做大,也可以完善我們產業的生態,在培養人才,在帶入新創意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得更多。

南方財經:在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產業當中,要高水平地建設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這爲澳門傳統的旅遊文化帶來哪些新機遇?

何超瓊:其實我們很幸福,迴歸以來的二十年。以前如果(交通)要接駁外部,(要通過)香港和信德船務公司海上供應的船舶服務,而如今,澳門已經是在粵港澳大灣區重中之重的地理位置上,已經可以經由所有軌道交通,各種已經優化的接駁(方式),通過它(去到粵港澳灣區的城市)。所以,我們如何去做好,傳統旅遊文化能有創新,或者突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優勢,首先,要做到更多的市場關注。因爲,文化工程或者文化工作,不可以單一性,或者(侷限)在很小範圍下去處理,我們必須有更大市場關注,也要有更多的羣衆參與支持,纔可以將文化體現,將文化自信逐一強化,從而將它變得產業化,讓它將來形成自己的生命力,可以變成商產品,可以變成旅遊產品。所以,第一,這將會帶來更大的市場流量,大家交流會更多,大家有更多共通點,這不是一個靜態,而是一個動態,而是有實質性參與,到他有了一種自身的喜好,甚至是建立了對城市、對這個地方在做的不同的文化工作有了認同感,纔會源源不絕重返這個城市,和這個城市建立一種(聯繫),能夠推動我們的所有配套愈加成熟。再者,可以在很多方面交流、學習。剛剛講到的教育方面,我們馬上可以想象到,因爲有了更多的土地,更多的人才,更多的空間,有更大的市場價值,就會帶來更多的交流,合作方面的機會,這個同樣可以強化內容,強化文旅的增值,(推動)它本身發展的全面性和成熟階段。這些種種,就是如何用高水準的建設,去帶動整個業界未來的發展,可以再上一層。

南方財經:《方案》中提出要高水平打造橫琴青年創業谷和中葡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一系列創業空間,這爲澳門青年創業科創方面帶來什麼新機遇?

何超瓊:青年人可以從中變成獲益者,自己本身可以去投身,變成參與者。我們時常希望,迴歸後可以強化愛國(精神)和我們對國家的認同感,但是我們需要有切入點,切入點不能只是單一性質,可能是從書本(教育)去推動,文化是最好的載體,因爲這是大家(共同)擁有的資產,我們是在中國一起生長的人,大家都有同樣的文化基因。我們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創業產業是要去連接青年人的,再將我們原本文化的精髓用起來,這是一個很自然的辦法,成爲青年人自己未來發展、未來生活中變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青年人可以在這個方面全程投入,在將來的發展中,變成他的職業,變成了他發展的未來。未來,他們自己居住的地方,也是由他們自己親手去創造的,有動力,有衝勁,有機遇的一個城市,因此他們自己也會獲得很高的一種榮耀感,他們就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們給了很多空間給青年人,青年人需要有自己發揮的空間,這也可以增強他們的知識交流。實際上,因爲合作區在制度上的因素,容許將來的流動貨幣可以是人民幣,因此可以更便利,能開拓更大市場,讓青年創業者在商業事務上可以融入到國家市場,爲他們的職業提供了更多選擇,可以吸納更多高端人才,甚至是從海外地區都可以參與到這個發展中,因此,讓他們也可以接觸到很多的專才,所以爲澳門青年人形成了一個良性競爭力,促使他們發憤圖強,也深刻地體會到,其實是“一國兩制”的重要意義和成功實踐帶來的。

記者:巢歡

(作者:廣東經視新聞中心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