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一个笑话:一年轻人在外读书,给老母亲写了一封家书:“儿需砍肩或半臂……”老母亲文化不高,见此言大惊,以为儿子在外患了恶疾需截去一肢半臂。后由代写书信的老人辨析:“此乃‘坎’字之误,坎肩或背心者,马甲或背心也。”

马甲又名背心、坎肩、半臂,坎肩系北方人的叫法,南方多称马甲,尤其是吴方言地区,半臂其实指短袖或无袖的单上衣,但后来专指背心。《清稗类钞·服饰类》载:“半臂,……即今之坎肩也,又名背心。”

我国清代和民国时,马甲十分流行,有内着和外穿的马甲,还分单马甲、夹马甲、棉马甲、绸马甲、皮马甲等等。马甲周围和领襟上可饰以各种镶沿。有人认为马甲是无领无袖的,其实不然,马甲可以有翻领,也可以带短袖,十七世纪的西洋马甲甚至有长袖,后摆长至膝部,开衩,叫燕尾马甲。

至十八世纪90年代,马甲在西方成为男子的主要服饰,这时马甲的后摆开始变短上升,有的马甲装有3个门襟,门襟敞开便造成3件马甲的假象。3层门襟的颜色一般为绿色、黄色和珠母色。当时除翻领马甲外,还有立领马甲。

十九世纪,马甲制作得越来越豪华,采用各种高级面料,款色变化频繁。1821年的巴黎时装界让西装马甲领尽风骚,短短8个月内出现了5次马甲新潮。很多地方流行穿2件马甲,黑色丝绒马甲衬里,外面再穿一件白色凸纹织物做成的马甲,有钱人还用宝石作扣子。不同场合穿不同马甲,吃早饭和参加宴会所穿的马甲都不相同。

伦敦一家大公司破产时,公开拍卖了老板的600件马甲,这些马甲是他用来配300套西装的,据说有12件马甲镶有钻石纽扣。

马甲虽小,身价不凡,中外历史上都曾经是官服或制服,如清朝的官服“十三太保”(因用13粒纽扣而得名),实际上是坎肩,即巴图鲁坎肩(巴图鲁系满语“勇士”之意)。至于西方的宫廷燕尾马甲和士兵马甲,则都是官服和制服,士兵的马甲后面和侧面均开衩,便于骑马和佩戴刀剑。

今天,马甲又成为了某些行业的工作服,如证券交易所的红马甲、交警和筑路工人的荧光马甲……

马甲不仅仅是属于男子的,它也是妇女的重要服饰,上世纪20年代,欧洲妇女中流行长袖或无袖针织马甲,穿于衬衫外面,衬衫上打领带。二次大战后,因面料紧缺,西装马甲在西方一度冷落。然而时隔不久,马甲重新风行。上世纪中期,新爱德华风格派在伦敦成立了马甲俱乐部,西装马甲再度走俏。(陈钰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