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屢戰屢敗!龍溪股份陷重組怪圈

來源:北京商報

爲優化集團業務佈局,龍溪股份(600592)自2020年8月便開始籌劃重組事項,擬購國內某機械行業國有企業65%的股權。如今,籌劃逾一年時間,龍溪股份宣佈重組終止,這也讓公司9月27日股價迎來壓力測試。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重組這條路上,龍溪股份走得並不順利,此次重組終止之前,公司分別在2014年、2016年籌劃過重組事宜,不過,均已失敗宣佈告終。接連三度重組折戟,龍溪股份似乎陷入了重組怪圈。

9月27日股價迎考

終止重組後,龍溪股份9月27日股價迎考。

龍溪股份披露公告顯示,公司決定終止重組事項。據瞭解,龍溪股份原擬通過現金方式收購國內某機械行業國有企業65%的股權,擬購標的企業主要從事機械零部件生產、銷售業務。

對於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原因,龍溪股份表示,由於行業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標的企業鋼材等主要原材料價格走勢異常,市場價格大幅上漲,且一直處於高位運行、沒有回調跡象。受鋼材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影響,標的企業經營業績大幅偏離項目預期,且該影響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不能通過重組協同效應及降本措施予以有效消除,繼續推進重組項目不符合公司及投資者利益保護。

對此,經龍溪股份研究並與交易對方協商後,決定終止本次重組事項。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龍溪股份董祕辦公室進行採訪,對方工作人員表示,重組終止主要就是受標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沒有其他原因。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重組歷時較長,早在2020年8月龍溪股份便宣佈了重組事項,至今已籌劃超一年時間。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按照以往情況來看,終止重組都被市場視爲利空消息,可能會影響到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重組之前,龍溪股份由於股價異動還曾遭到市場質疑。

回溯龍溪股份歷史公告,公司在2020年8月6日披露重組消息,而在2020年8月3日、4日,龍溪股份接連漲停,8月5日收漲2.05%。僅三個交易日,龍溪股份區間累計漲幅達23.47%。彼時,龍溪股份保密工作是否合格曾引發投資者質疑。

截至9月24日收盤,龍溪股份股價報10.29元/股,總市值爲41.11億元。

三次重組接連折戟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此次重組之前,龍溪股份也先後籌劃過兩次重組,不過均以失敗告終。

資料顯示,龍溪股份業務主要包括關節軸承、圓錐滾子軸承、齒輪/變速箱、電腦針織機械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供應鏈服務與生產物資貿易,公司2002年8月登陸A股市場。上市後,爲了提升公司質量,龍溪股份曾先後籌劃過重組事項,不過卻接連折戟。

據龍溪股份歷史公告,最早在2014年4月9日公司首度披露了重組停牌公告,爲了拓展公司業務領域、提升公司經營業績,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購買交易方持有的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標的企業股權(可能配套部分融資資金)。

不過,此次重組卻非常“短命”,僅籌劃一個月便宣佈“流產”。彼時,龍溪股份表示,鑑於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涉及環節較多,交易各方對本次重組所涉及的相關事項存在分歧,目前推進重組的條件尚不成熟,決定終止重組事項。

之後在2016年4月16日,龍溪股份再度披露了重組停牌公告,擬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標的公司股東均爲自然人,系獨立第三方,標的資產爲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相關資產。

不過,此次重組歷時也較短,當年6月2日,龍溪股份重組再度宣佈告吹。據龍溪股份彼時介紹,重組終止原因主要是交易雙方就擬收購標的的整體估值、擬收購股權比例及相關業績承諾等核心條款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不難看出,在龍溪股份籌劃的三次重組中,均未透露標的的具體名稱。

財務數據顯示,龍溪股份近年來業績表現尚可,其中2018-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爲10.26億元、9.46億元、11.59億元;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爲8775萬元、1.46億元、1.5億元;對應實現扣非後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爲4354萬元、552.7萬元、3900萬元。

今年上半年,龍溪股份實現營業收入、歸屬淨利潤、扣非後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爲7.48億元、1.09億元、5955萬元;分別同比增長46.9%、317.18%、229.12%。對於此次重組終止,龍溪股份表示,是基於審慎判斷並充分溝通協商後作出的決定,不會對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