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922日,由韓創管理的大成國企改革、大成產業趨勢、大成新銳產業三隻基金,同時發佈大額限購公告,其中,前兩隻基金限額爲1萬元,後者則爲50萬元。

業績太好導致投資者買到爆,今年以來多隻績優基金先後遇到了這種局面。

Wind數據顯示,大成國企改革今年以來回報率高達79.1%,新銳產業今年以來回報率高達77.61%

表:韓創現任基金業績明細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然而,就在上述三隻基金關閘限購時,基金經理韓創卻要在10月份新發一隻基金,這讓投資者感到“被收割”。在新基金的發售頁面,多位投資者表示不理解:“在管基金已經100多億了,爲什麼還要發新基?”

這隻即將發售的新基金名爲大成景氣精選,持有期爲6個月,認購期從1013日至1026日,募集規模上限爲80億元。該基金託管行和主要銷售渠道均爲中國銀行

“出現這種情況,大概率是基金經理業績太好,藏不住了。趁着知名度高,銷售渠道趁熱打鐵,點名要求基金經理發新基。”有業內人士分析。

界面新聞記者瞭解到,在公募基金數量突破8000只、基金產品較爲同質化的背景下,渠道“點名”基金經理的行爲正在逐漸增加。

“第三方銷售機構、或者是傳統的銀行等渠道,會在自己的基金庫裏挑選基金經理,然後指明這位基金經理發行管理新基金。”華東某公募人士表示,遇到這種情況,除非特別知名的頂流基金經理有底氣拒絕,大部分基金經理都會選擇服從。畢竟發新基,基金公司可以增加市佔率、增加管理費收入,渠道也會增加銷售收入,是雙贏。

但頻頻發新基的背後,“贖舊買新”帶來的後遺症正在凸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927日,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髮行份額已經達到2.21萬億,共有1431只新基金髮行,平均單隻發行份額超過17億。與此同時,多隻在今年一季度成立的基金到二季度末,不過幾個月規模就縮減超過50%

近期,監管部門要求基金管理人將單一渠道募集份額超1億、成立後6個月內該渠道淨贖回規模超40%的權益類產品及時上報。飽受逅病的 “贖舊買新”銷售行爲或許將得到解決。

招商證券指出,從8月發行情況看,居民購買基金熱情不減。但今年以來,市場風格與過去兩年明顯不同,此前投資收益可觀的基金贖回壓力猶存。因此,綜合基金髮行和申贖情況,公募基金基本仍處於“贖舊買新”的存量博弈狀態。

“在利益衝突缺少監管的情況下,只顧着發新基金,而不是持續營銷老基金,將加劇非理性的短期投機行爲。重視新發,而不是提供專業建議鼓勵長期投資,導致短期內出現爆款新基金。但是從長期看,只會加劇追漲殺跌的非理性行爲,基金賺錢但基民不賺錢的難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百嘉基金副總經理王羣航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