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网瘾少年”,今有“网瘾老人”。据调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银发族在“触网”后深陷其中。原本准备睡觉,结果刷视频、看小说到半夜;每天打开各类APP,雷打不动打卡领金币、兑换小礼品……这已是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日常。

昼夜颠倒、茶饭不思,如是网瘾生活放在哪个群体身上,都是不健康的,更何况是身体较差、忘性较大的老年人。“明明做着饭,一看手机就不管不顾,把锅忘了”,这种情况恐怕不是少数。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敏锐捕捉到了老年人上网带来的潜力,“银发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浑水摸鱼者大打擦边球。从危言耸听的谣言,到吹得天花乱坠的虚假广告,再到满是套路的诱导充值,都让“初来乍到”的老年网友防不胜防,很容易稀里糊涂沦为“韭菜”。

技术是中性的,在一部手机走天下的今天,老年人愿意学习新技能,尝试新事物,本身是好事,关键在于避免“人为机役”。目前,我国60岁以上网民已达1.2亿人,“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增长至5.9万亿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银发网民数字还会上升,这片蓝海也会吸引更多资本入局。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预防“网瘾老人”群体扩大,其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诚如对于“网瘾少年”的引导,这既需要相关部门给网络平台建章立制,打击诱导用户的行为,更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围绕网瘾形成的根源靶向治疗。

老年人上网,瘾从何来?一大症结在于情感上的空虚。随着中国家庭逐渐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疏远化、成员离散化等特点,一些赋闲在家的老年人常年处于空巢状态。有些虽然忙于带孩子、做家务,却脱离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儿女所在的异地他乡。

孤独感的普遍存在,让手机成了打发时间、提供慰藉的重要工具。加之如今的大数据已经让互联网越来越“懂你”,人机作伴的过程中,老年人势必对手机越来越依赖。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指责甚至讥笑一些“银发低头族”没有自制力,而是应当正视背后的心理缺失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生活丰富起来,情感丰盈起来,刷手机就不是第一选项了。纾解老人们的网瘾,关键是为其提供精神慰藉。这首先意味着家人的真心关怀和有效沟通。作为儿女,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即便只是聊聊家常,吃顿便饭,却可能给老人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另一方面,社区等机构也应当发挥职能,通过各种方式将老年人组织起来,更好满足其社交需求。当生活忙起来,手机自然就放下了。从长远来看,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如何让夕阳生活精彩起来,绝不光是缓解网瘾的现实所需,而是一个关乎社会和谐的深刻命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