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面小康與共同富裕關係解讀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 吳濤)全面小康社會後老百姓生活有哪些實質性改善,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有什麼關係?

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同日,國新辦就白皮書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就諸多熱點問題進行了權威解答。

老百姓生活有哪些實質改善?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祕書長趙辰昕在發佈會上介紹,全面小康,以人爲本,民生爲先。

“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1元,到2020年已經達到32189元,這是巨大的變化;我們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也分別由1978年的57.5%和67.7%,現在已經下降到29.2%和32.7%。”

“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之後,人們對生活品質、品位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衣食住行也在不斷升級,消費結構實現了從生存型向發展型、改善型的過渡,喫穿用有餘,家電全面普及,汽車已經進入到尋常百姓家。”趙辰昕說。

趙辰昕還指出,餐飲、健康、教育、旅遊、文娛等服務性消費也在持續性快速增長,就業、教育、社保、醫療、社會治理等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羣衆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有效保障。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啥關係?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表示,這三者相互聯繫、內在一致。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共同富裕,都是中國共產黨適應時代發展、順應人民期待所確立的發展目標。從目標任務看,三者是梯次推進、循序漸進。

“三者又各有側重、有所不同。從內容特徵看,三者內涵不同、不斷豐富。脫貧攻堅是爲了消除絕對貧困,解決貧困問題;全面小康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一體推進,讓老百姓的日子能夠過得更好;共同富裕既是物質上的富有,也是精神上的富足,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不斷實現。”徐麟稱。

9月28日,國新辦就《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中新社記者 陳溯 攝

國家會怎樣縮小貧富差距?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地區和不同羣體居民收入差距總體上趨於縮小。“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控制和縮小貧富差距,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

“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通過發展經濟、辛勤勞動、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同時堅持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羣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羣體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標紮實邁進。”

如何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同時,發佈會也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特別是農業農村仍是薄弱環節,是短板和弱項。

近年來,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但目前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任務十分艱鉅。

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劉煥鑫表示,要從四個方面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即通過產業振興增收入;通過擴大就業增收入;深化改革增收入;完善政策增收入。

以通過產業振興增收入爲例,劉煥鑫稱,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更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礎。目前,農民的經營淨收入佔農民收入的1/3左右,要把產業振興作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通過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特別是要向高質量農產品要收入,向產業鏈要收入,向降成本要收入。

全面小康社會可繼續保持嗎?

在一段時間內,中國人口老齡化多次引發熱議,這種情況下,中國可以繼續保持全面小康社會嗎?

寧吉喆稱,雖然我國人口總量增速有所放緩,總和生育率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但是隨着人口政策的逐步完善,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仍然具備較好的人力資源保障。

寧吉喆進一步表示,中國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繼續存在;人口素質明顯提高,人才紅利新的優勢逐步顯現;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改善,勞動力資源條件優化;少兒人口數量和比重上升,新一代勞動力資源正在成長。(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