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治日報《法人》全媒體記者李遼

上一次採訪餘明輝還是在2019年。當時,他行程很緊,第二天就要出發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因爲籌備了5年的“中國城”將試運營。兩年後的2021年7月,阿富汗局勢動盪,“中國城”和阿富汗一起被中國國內媒體頻繁提起,而“中國城”執行董事餘明輝和他團隊運營的微信公衆號也儼然成爲新晉“網紅”。

2021年9月中旬,塔利班進入喀布爾一月有餘,《法人》記者用微信視頻電話連線餘明輝,通過他的介紹,揭開了“中國城”的神祕面紗。

“中國城”是根據地

今年7月底,駐阿富汗美軍撤離喀布爾,8月15日,塔利班進入喀布爾。一時間,位於喀布爾的“中國城”成爲中國國內瞭解阿富汗最新動態的重要渠道。

因爲還有一些未完成的合同和中國運抵阿富汗的集裝箱需要清點,餘明輝並未跟隨中國撤僑專機回國。他向記者坦言,這段時間自己接受了多家國內媒體的採訪,“後來找我瞭解情況的人越來越多,我索性建了一個媒體羣,定期在羣裏發佈最新動態。我們團隊運營的微信公衆號幾乎每天都在更新。”

“中國城”坐落在喀布爾一個十字路口的東南角。和記者視頻通話時,餘明輝就站在自己辦公室的陽臺上。通過手機視頻,記者可以看到餘明輝身後的廣場,和廣場外的街道。餘明輝說,“如今喀布爾的治安狀況相對穩定,雖然偶爾也有槍聲和爆炸聲,但比之前少了很多。”

餘明輝告訴記者,“中國城”的主樓共有11層,目前有11家合作企業入駐其中。“外國企業進駐阿富汗最大的難題是如何保證員工的安全,我們也不例外。這裏已經成爲中國企業在阿富汗的大本營和根據地。”

“中國城”於2015年立項,2019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從2020年開始,我們享有20年的經營權。”餘明輝說,目前,“中國城”的主要產品是浙江的注塑機、天津的電線電纜、河北的日用化工產品和江蘇製造的鞋、服裝、塗料等。

“大多數中國人對阿富汗這個國家是完全陌生的。有了‘中國城’這個平臺,就省了中國企業在這裏栽跟頭、走彎路。”餘明輝介紹,“中國城”與合作企業簽訂合約,中國企業提供商品,當地阿富汗人負責銷售。

餘明輝說,“中國城”現有30多名阿富汗籍員工,其中3名是女員工。“員工的平均月薪在200至300美元,在喀布爾屬於中等收入水平。阿富汗大部分物資靠進口,受政權更迭影響,船運費用比去年翻了兩番,進口商品價格漲了三成。”

按照規劃,“中國城”將入駐21家中國企業,大中小規模的企業各招7家。但是,由於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中國國內很多企業沒法前來考察,所以現在企業沒有招滿。“目前入駐的企業都是疫情之前搭建的關係。”餘明輝回憶,“當時要考察和入駐的企業不下60家。”撤僑時,大部分中國人都走了,現在喀布爾剩下的中國人不到30人。

阿富汗女性受教育程度低

從2002年3月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開始,近20年來,餘明輝紮根於此,最長時間連續停留了13個月,“這次我是2021年1月1日來的,現在9個月了。”

談起與阿富汗的淵源,餘明輝笑言,能聊出很多話題,每個話題都能寫一本書。他是大家眼中的成功者,卻自稱探索者。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在外貿局工作的他勇敢地成爲“走出去”的一批人,在伊朗開闢了經貿窗口。此後,他一直想到鄰國阿富汗去開發市場。2002年,阿富汗逐步開始自由貿易,流離失所的人們開始重建家園。2002年3月,經過幾番曲折,餘明輝終於坐上了開往阿富汗的飛機。

在飛機上鳥瞰,他發現,這片土地幾乎看不到高聳的煙筒。“幾十年的戰爭使當地環境殘破,百姓生活貧困,工業基礎異常薄弱,但因此隱藏着大量的消費需求。”

雖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現狀卻突破了餘明輝的想象。“那時,在阿富汗的外國人除了記者就是歐美國家的間諜,幾乎沒有商人。所以不管你走在集市、街道還是鄉下,當地人都瞪大眼睛看着你,目光中充滿警惕。”

“曾任駐阿富汗特命全權大使的孫玉璽一看到我們,就趕緊從臺階上小跑下來,因爲他很久沒看到中國人了,覺得十分親切。而當年社科院有幾位專家在看到我之前,還以爲他們自己是阿富汗戰爭以來第一撥來阿富汗的中國人。”對於初來阿富汗時的情景,餘明輝記憶猶新。整個阿富汗,人民受教育程度非常低,“當年前蘇聯軍隊進入阿富汗,曾在當地普及教育,但那也是1989年以前的事情了。到2001年,12年過去了,男性受教育程度普遍不超過7年。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低下,直接導致了兒童知識的缺乏。”他說。

20年生意經:成功破除阿富汗魔咒

初到阿富汗,餘明輝發現這裏的一切都處於無序狀態,很多政府部門的僱員甚至不知道自己負責的具體工作內容。“我們花了很多精力處理這些事,後來法律體系逐漸建立起來,相應的政府架構有了,但是人很快又換了,所以各種手續推進的速度非常慢。”

餘明輝的一位阿富汗朋友,十分看好中國食品的加工工藝和設備,想將中國食品引進到阿富汗。前期,餘明輝做了大量市場調研。進口食品大部分的成本都在海關和物流上,而此時阿富汗的經濟是凋敝的,沒有暢通的物流,需要自己搭建。“於是我一段一段考察物流航線,測算進口中國食品的成本,預估只有1%的阿富汗人能消費得起中國食品。但是沒關係,作爲試驗田,我們可以從食品貿易開始。”之後,他在阿富汗註冊了一家食品商貿有限公司。

中國的掛麪、方便麪和方便滷蛋,是最受阿富汗百姓喜歡的食品。由於阿富汗的電力建設十分落後,餘明輝又引進了很多與電相關的日用品,如應急燈等,大獲好評。

餘明輝坦言,雖然食品公司並沒有賺到錢,但卻幫助他了解到了阿富汗百姓的消費習慣和民風民俗。“如果你在這裏待的時間不長,你很難了解他們的語言和肢體語言所傳達的準確信息。”

餘明輝強調,“儘管貧瘠、弱小,但歷史上阿富汗經歷過多次大國和外族的入侵,這片土地也經常成爲別國競逐的舞臺。這讓他們獲得了足夠的經驗。”

對阿富汗有了初步瞭解後,餘明輝纔敢在工業投資上冒出一些想法,“當時國內正在去產能,我就想,可以把一些工業企業平移到阿富汗。”2009年,餘明輝把河北一家鋼廠的設備裝滿12個集裝箱,運到了阿富汗。“鋼廠填補了當地的產業空白,生意自然就好。”隨後,餘明輝又把中國的造紙廠、紙尿褲廠平移了過去,“我們引進的3個企業在當地非常受歡迎。99%的阿富汗人對中國產品既熱情又癡迷。阿富汗與中國有三十到四十年的工業落差,而中國工業化走過的路,對於阿富汗來說是必由之路。”

中國工廠的逐漸增多,不僅提升了阿富汗的製造業產能,也改善了當地百姓的生活品質。當地媒體紛紛報道“中國人是建設者”。人們普遍認爲,中國的生產技術很先進,產品很可靠。

之後,餘明輝開始準備鋼廠的二期規劃,但由於當地電力極度匱乏,餘明輝跑電的相關手續就用了兩年。儘管過程異常曲折,但最後終於說服了當地政府,爲鋼廠拉了一條電線,“到目前爲止,這也是阿富汗唯一的電力專線,是爲我們中國人拉的。”

2017年,餘明輝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聯合發表了文章《如何破除阿富汗魔咒》,獲評中央宣傳部智庫優秀文案。2018年在第四屆跨喜馬拉雅發展論壇上,餘明輝用鋼廠的口碑、信譽擔保,與阿方成立了中阿經濟共同體。“中阿經濟共同體有126家阿富汗企業,他們需要中國的機械設備,我們就幫助他們採購安裝,他們需要工程師,儘管難找,我們也幫到底。”

多家中國企業要來喀布爾考察

對於這個打了近20年交道的地方,餘明輝有着非常清晰的商業思路,“阿富汗的商貿還處在線下銷售模式,而中國商品運到阿富汗需要兩個月時間,所以商城一定要做大量庫存。”說起“中國城”目前最大的困難,他思忖了一會說,“產能轉移還沒有形成井井有條的方式,但是我覺得近了。”

一直以來,爲產能互補和產業移遷,餘明輝做了長久鋪墊,從政策到海關,從財政到環境問題,甚至還建了一萬平方米的大跨度車間做過渡孵化器,讓初來乍到的中資企業在生產手續和人員安全方面不受刁難,並且獲得各種方便。

“我們還將達成建設4000畝地的真正的中國工業園的協議。”餘明輝覺得,恢復通航後這些都會順利推進。

兩個小時的視頻採訪,網絡信號一直十分穩定,這很出乎記者意料。餘明輝解釋說,“現在治安有所改進,人們生活逐漸恢復正常。阿富汗正在撕掉悲情的面紗。”他還透露,不少中國企業的代表表示要來喀布爾考察,而最近多家央企和國企也找到他們,想來阿富汗“埋下一顆種子”,甚至想來“中國城”做乙方,“以前我們讓國內的企業來給鋼廠做產業鏈配套,大家的反應不是很積極,一是他們對阿富汗不瞭解,二是時局混亂,總在打仗。”

“只要中國人在外面能抱團,那中國產品在任何地方都有一席之地。”手機視頻中,餘明輝打開了一本厚厚的文件夾,把近20年來阿富汗客商在中國的採購記錄展示給記者。他指着購買記錄上阿富汗商人的照片說,“你瞧,他們的面相其實很友好。”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