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2年研究生招生新變:推免生名額大幅增加,增量傾向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專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柳寧馨 實習生陳沛涵  廣州報道  28日零點剛過,魏子文緊張地登錄“推免服務系統”填報志願。這一天,是2022年的推免生填報志願、接收並確認招生單位的複試及待錄取通知的日子。

當天下午,魏子文收到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科學島分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預錄取通知。於他而言,忙碌了近半年的研究生推免終於告一段落。

與此同時,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也即將進入正式報名階段。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部分院校的研究生招生計劃發現,多所綜合性大學2022年研究生招生人數至少增加了100人。專業碩士招生數量增加的同時,學術碩士招收數量大幅減少甚至直接轉爲直博生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整體招生規模擴大,今年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公共衛生等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相關學科招生人數也穩步增加,不少新設的人工智能院系今年第一年進行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推免名額大幅增加

實際上,徵兆早已在今年上半年出現,多省陸續對外發布了研究生擴招政策。

廣東省教育廳提出,廣東省將穩步、合理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穩步發展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湖北省教育廳提出支持部屬高校適度擴大醫學博士招生規模,支持省屬高校適度擴大醫學碩士招生規模。

政策之下各大高校反應迅速,多所綜合性大學碩士研究生計劃招生人數增加。

中山大學2022年擬招收碩士研究生約8200名(含推薦免試生),相比2021年的擬招生計劃擴招了200人。北京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爲4915人,相比2021年增加了157人。2022年,中國人民大學碩士擬招收碩士研究生約4500人,相比2021年增加100人。華中科技大學2022年擬接收碩士研究生7600名左右,相比2021年增加了100人。

研究生擴招的趨勢早已有之,據中國教育在線發佈的《2021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377萬,增幅10.6%,創歷史新高。教育部在今年5月表示,還將適度擴大研究生、專升本招錄規模。

研究生擴招背後,有些變化細節值得注意。越來越多的學校針對學術碩士的招收名額大幅減少,甚至有的專業直接停止了學術碩士招收。

5月12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發佈通報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不再招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此前,包括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福州大學等多所高校的部分專業都停止了學術型碩士的招生工作,或者僅保留專業學位招生。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之所以要調整學碩和專碩的比例,主要是解決人才培養和學生自我追求錯位的問題。“學術碩士主要培養學術型人才,今後大多應進一步攻讀博士,但目前很多學術碩士直接就業。專業碩士則主要是面向就業培養應用型人才。”

在北京大學碩士招生計劃中,包括數學科學學院、國家發展研究院等,均調整了研究生培養結構,取消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項目招生,增擴博士研究生項目招生。本科學生可直接參加直博推免,或者參加“申請-考覈制”選拔。

華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趙淦森認爲,“培養學術碩士是期望有志於理論研究的學生能走得更遠,繼續讀博,現在轉向直博培養是期望想讀博士的學生早點下定決心。”

南京大學的董高(化名)通過推免拿到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理論經濟學(國家發展)方向的直博生預錄取。他表示,“我所在的國發院的項目之前取消了學碩招生,清華、北大等很多學術研究生項目都只招直博生了。”

統考生招錄比例縮窄

另外一處細節,同樣值得關注。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部分院校接收推免生的數量不斷增加,擴招名額更多集中在專業碩士上。

例如,北京大學2022年擬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1599名,比2021年增加34人; 華中科技大學2022年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生3200名左右,比2021年增加約100人。

接收推免生數量增加背後,意味着通過參加研究生考試錄取的比例被進一步壓縮。對統考學生而言,部分專業學碩取消或招生縮減對他們產生了直接影響。

相關專業的學生也能直觀感受到擴招的趨勢。有不少正在報名參加統考的考生表示,“感覺競爭壓力一下子變大了很多。如果推免人數增加過多,但學院招生名額並未增加,就意味着分配給我們的招生名額被大幅減少了。”

魏子文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2022年大多數學校計算機專業增加了保研名額,減少了統招名額,這自然有利於推免生不利於統考生。“我們班就是一個例子,今年原本有望保送到211院校的同學,被直接保送到了985院校;但那些沒有保送名額的同學,因爲名額減少,打算臨時更換報考學校。”

在考生自發組成的“22吉大計算機軟件總羣”中,考生們備考至於擔心推免人數過多擠壓統考招生人數。目前羣裏考生已超過2000人,最終能錄取的可能只有幾十人。

更直接的影響是,有些院校專業的學碩招生、甚至全日制專碩招生不接收統考生,這意味一些通往理想院校專業的道路被堵死了。

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在新聞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招生上進行了調整,2021級全日制僅招收推免生源,統考階段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業生源。

一些原本意向報考這些院校學術碩士或者全日制專業碩士項目的考生,則不得不根據現實情況調整報考計劃。

招生增量傾向基礎與急需學科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今年部分院校的招生計劃時發現,不少院校將招生增量傾向於基礎學科與應急領域學科。

例如,北京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增長排名前五的院系分別是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理學院、工學院、軟件與微電子學院以及法學院;復旦大學化學系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增加20人,其他基礎學科招生人數也均有不同幅度增加。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在此前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碩士研究生招生增量主要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傾斜,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公共衛生等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相關學科傾斜。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宣佈未來技術學院、集成電路學院相繼成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今年首次以新院系名稱招生。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目前社會對自然學科的需求量比較大,就業空間比較大,這是自然學科碩士研究生擴招的根本原因。”

以人工智能專業爲例,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人工智能不同技術方向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於0.4,該技術方向的人才供應嚴重不足。從細分行業來看,智能語音和計算機視覺的崗位人才供需比分別爲0.08、0.09,相關人才出現極度稀缺狀況。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不少院校改變了面向人工智能專業的研究生招生計劃,不僅細化了招生專業,還有不少高校相關新增專業首次招生。

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將電子信息專業碩士大類變爲控制工程和人工智能兩個專業碩士類別,並且具體列出計算機視覺與感知智能、機器學習與先進計算等細分方向;浙江財經大學新增的電子信息專業碩士招生類別歸屬於信息管理與人工智能學院,細分方向包括人機融合與智能決策、數據智能與金融科技、物聯網與智慧供應鏈等。

今年,暨南大學新增的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珠海校區)預計招收人工智能專業首屆研究生;今年新成立的安徽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也首次發佈了招收計算機學術碩士和人工智能專業碩士的計劃。

趙淦森則認爲,“現在研究生培養要解決把理論知識轉化爲生產力的問題,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應用非常廣泛,每個領域它都能夠用得上有工程,所以從學生培養的方向領域來說,這是一個重點。”

另一個明顯擴招的專業是公共衛生相關專業。張宇是中山大學藥學專業的大四學生,目前已接受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待錄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藥專業人才需求增大,醫藥學相關專業2022年招收計劃是增加的。”

他還透露了一個新變化,“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很多交叉學科出現,招生內容也在與時俱進,藥物經濟學、藥事管理學等都是新的交叉學科。我覺得,未來交叉學科會越來越多。”張宇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