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豹變 劉霞

編輯 | 劉楊

「核心提示」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跨境旅遊受限,人們開始轉戰國內小衆旅遊項目。其中,露營成爲很多年輕人的新選擇。在小紅書搜索“露營”,相關筆記超過47萬篇、相關商品超2200件。露營究竟戳中了年輕人的哪些需求?年輕人又會給這個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

國慶期間,《豹變》策劃了一組《年輕人假期新生活》系列專題,包括露營、睡眠經濟、解壓館、寵物寄養等。今天是專題的第一篇,關於露營。

“蔚縣‘小天山’麻田嶺五彩林賞秋,還有人上車嗎?”

國慶假期前,某露營羣裏已經開始爲十一期間的活動“招兵買馬”。

疫情爆發後,由於遠途出行受到限制,短途出遊成爲了很多人的選擇,露營風潮也隨之興起。就拿今年的十一長假來說,根據馬蜂窩9月29日發佈的數據,最近一週,平臺上“露營”的搜索熱度上漲了200%,北京、成都和廣東是比較熱門的露營目的地。

露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入坑”。淘寶發佈的《2021 Z世代露營式社交白皮書》顯示,36.4%的年輕人在體驗戶外露營後成爲“露營真香黨”。在這份調研報告中,露營碾壓密室逃脫、劇本殺,變成了95後的最愛。

從整個產業來看,根據《2021-2025年中國戶外露營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戶外露營行業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或將於2026年達到150億元。

露營究竟戳中了年輕人的哪些需求?新手、老炮兒對於露營的不同理解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年輕人的入場又會給國內露營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逃離焦慮,年輕人回到“野外”

爲了瞭解年輕人投身露營的原因,《豹變》加入了一個幾百人的露營羣,羣裏的年輕人來自各行各業,很多人都是各大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

在問到爲什麼會“入坑”露營時,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其中“親近自然”是最容易引發共鳴的答案。

對羣裏的年輕人來說,大自然就是治療“城市病”的良藥。露營可以讓他們暫時擺脫“買房、升職加薪、大公司內卷”帶來的壓力。

有位露營愛好者在社交平臺上說,由於自己在大城市買不起房,露營的時候,能感受到短暫的歸屬感。“找個空曠的地方,把帳篷搭起來,再把東西擺出來,用它們裝飾自己的小空間,帳篷就是另一個家。”

司馬是一名安全工程師,有5年的露營經驗,同時也是“峯旅戶外”組織的負責人。他告訴《豹變》:“在重裝徒步的過程中,可能沒有力氣談笑風生,更多聽到的是自己的呼吸聲,思考很多平時沒時間想的事情,這種感覺很棒。”

戶外的不確定性也讓露營愛好者深深着迷。這麼多年的露營經歷中,每一次紮營時遇到的極端天氣都是司馬的獨家記憶。

“有一次天氣突變,大風吹塌了很多人的帳篷,我們好多人臨時被安排到其它營友的帳篷中,在瑟瑟發抖中度過了艱難的一夜。這種不確定性,讓每次的露營經歷都變得獨一無二,同時也讓我更加敬畏大自然。”司馬說。

對於當前出現的”保姆服務式“露營方式,司馬認爲少了很多樂趣。一站式服務雖然省去了很多麻煩,但是也缺失了很多環節,比如沿途的風景、帳篷精挑細選的打包、營地晚餐食材的計劃、營地帳篷搭建和做飯等。

此外,還有一部分年輕人是爲了結識朋友而去露營。這一火熱現象被稱爲“露營式社交”,指的是一種逃離城市、親近自然的社交方式。天幕下的營帳裏,一盞汽燈亮起,所有人放下手機,用最純粹的心感受朋友間真誠的交流。

《2021 Z世代露營式社交白皮書》顯示,因爲志同道合,興趣一致,露營的社交質量比較高。調研人羣中,有78%的年輕人表示,露營過程中交的新朋友相處的更久。

鏡文是一名新媒體運營,廣交朋友、開發客戶資源是她的工作內容之一。“露營是一個可以快速打破朋友圈層,結識新朋友的方式。我每次去露營時都會認識來自各行各業的人,不管是對工作,還是對個人成長,都很有幫助。”

逃離城市、親近自然、戶外的不確定性、結交朋友……種種因素下,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通過露營尋找喘息之地。

裝備攀比,露營圈也內卷?

2020年,國內颳起了輕奢露營風。在社交平臺和朋友圈,經常會出現各種精緻的露營裝備,比如金字塔帳篷、天幕、月亮椅、蛋卷桌、氛圍燈、咖啡機等。

企查查數據顯示,露營商品(帳篷等)相關企業現存1.66萬家,今年前9月共註冊企業8035家,同比增長204.1%。

受疫情影響,大家無法遠途旅行,只好選擇省內郊區的山野,輕奢露營隨之流行。輕奢露營(Glamping),由“Glamorous(精緻的)”和“Camping(露營)”組成,所以Glamping在國內也被叫做“精緻露營”。與印象中“苦行僧”式的野營不同,精緻露營講究舒適和小衆。

鏡文認爲,相較於野營,精緻露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帶相機拍好看的視頻和照片,沒有曬照片就不算“精緻”。而想要拍出更好看的照片,就要帶更多、更好看的東西。

這屆年輕人十分熱衷“搬家式露營”,帳篷、牀墊、睡袋、炊具、氛圍燈、移動洗澡堂、摺疊馬桶以及寵物防丟服,也因此成爲當代年輕人的“露營八大件”。

一位露營愛好者在社交平臺上留言:“當初因爲《搖曳露營》這部動漫入的坑,以爲花5000元買露營裝備就頂天了,但越陷越深,裝備越買越多,投入也越來越大。現在每次露營恨不得把家搬過去。”

有了裝備上的講究,露營圈裏也開始內捲了起來。

鏡文說:“就那麼大點地兒,大家都看得到各自的裝備。單拿煮飯這件事,用電的可能瞧不上用明火的、燒柴的可能瞧不上用液體燃料的、用煤油爐的可能瞧不上用酒精爐的,用酒精爐的也許瞧不上用氣罐的……”

作爲一個露營“老炮兒”,司馬對於裝備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爲,不同玩法確實需要不同裝備。

與輕奢露營不同,司馬組織的是重裝徒步露營。由於是“徒步+露營”,有的時候會走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加上途中要揹負露營裝備,對體能有一定的要求。

司馬對《豹變》表示,裝備對於重裝露營來說很重要。不靠譜的戶外裝備,遇到突發的天氣和複雜的環境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帳篷的帳杆在大風中被折斷、帳篷漏雨、睡袋溫標和實際不符等。有一套久經考驗的露營裝備,會讓人更有安全感,露營體驗也會更好。

對於攀比裝備的情況,司馬認爲,可能剛加入的一些新手會選更貴的裝備,但過了新手期之後,大家應該都明白,選裝備這件事上,一是選擇適合自己的,二是選擇經過大家充分使用驗證的。

司馬告訴《豹變》,“峯旅戶外”的羣友人數從幾十人慢慢發展成幾千人,不斷有新手加入。“新人可能對戶外出行的情況、線路難度不是特別瞭解,這時候需要有經驗的老手分享一些有關於裝備、行進、紮營等方面的經驗。”

商業化後,營地是門好生意嗎?

露營風潮不僅帶動了相關裝備的消費,同時也帶動了露營地的發展。企查查數據顯示,營地相關企業現存2.96萬家。

篷客露營創始人賀飄從2014年開始接觸露營,目前有9家露營地。從訂單情況來看,他認爲露營被推向國內市場的時間大約在2017-2018年,在2020年疫情之後陡然升高,今年仍在不斷走高。

他表示:“中秋和國慶是一年中最大的消費峯值。我們湖北營地的中秋和國慶訂單從8月下旬開始預定,到了9月初,中秋就已經滿房,到了9月中旬,國慶也訂滿了。”

露營的火爆也吸引了更多入局者。除了有民宿、餐飲的老闆入局,首旅、開元旅業等旅遊巨頭也藉着資源優勢開發露營地。同時,房車企業爲了產業鏈的延展和閉合,紛紛進入露營地設計和運營行業,融創、萬科等房企也想跑來分一杯羹。

不過,露營地這門生意仍然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首先,露營地的產品設計同質化嚴重。有些露營地逐漸演化成營地酒店、營地景區,或者乾脆變成了農家樂,缺乏特色和主題。

而且,露營地的商業模式還在探索階段。除了場地費用,露營地還需要建設水、電、廁所等基礎設施。

當前國內露營市場並不是特別穩定,露營地能否掙錢還是因人而異。賀飄經營的篷客露營雖然目前處於盈利狀態,但他也對《豹變》表示,露營地有很多種模式,並不保證都能掙到錢。

與此同時,整個露營行業都要面對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週末經濟”。賀飄告訴《豹變》,這個行業與旅遊業一樣,由於人們平時需要工作,一般只有週末和節假日纔有時間出來消費。

這是行業的一個通病。對此,大部分營地只能通過調整自身業務積極應對,減少影響。比如在工作日,開展稍微低成本一點的活動,如篝火晚會、露天電影等。在週末和假期則會開展一些深度的親子活動,如搭建樹屋、皮划艇課程、觀星等。

另外,露營地缺乏行業準則,政府未落實具體政策來規範營地運作,存在一定風險。比如,在土地使用方面,賀飄表示:“目前來說,硬性的一個標準就是不去觸碰用地紅線。千萬不要去動基本農田的心思,行業裏被拆的民宿以及營地非常多。”

儘管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賀飄對於露營這門生意的發展前景仍然保持樂觀。“露營的本質是連接人與自然,只要人對自然的渴望不變,我認爲露營就會存在。”

不過,在商業化過程中,賀飄對環保還是有些擔憂的。雖然大部分露營地從業者都是熱愛大自然的人,自己在建造營地的過程中也一直堅守“人要退讓於自然”的理念,但不能否認,行業裏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營地,這類營地會採取大修大建的方式,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

對於這股露營熱潮,司馬也有同樣的擔憂,“歡迎更多對戶外感興趣的人蔘與進來感受山野的魅力,但是太多不太瞭解戶外的人一股腦加入到露營行業中,一方面可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壓力,另一方面可能會讓自身暴露在風險之中。”

司馬建議,真正熱愛戶外的人,可以循序漸進地參與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在加入之前多瞭解一些國際通用的戶外準則。享受戶外魅力的同時,也要能儘可能保持環境的原始風貌,在環境保護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露營從一項小衆戶外運動,逐步破圈轉變爲如今最熱的戶外項目之一,一方面吸引了想要親近自然的年輕人,另一方面也給裝備產業和營地服務提供了商業機會。

然而,飛速發展的露營產業,也需要注意消費者和從業者的市場培育。露營本就是享受大自然的饋贈,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爲代價。

你有過露營的經歷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