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國慶接待遊客量增長近三成,科技賦能網紅景點“長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劉茜 武漢報道

10月4日晚,中華路、江漢關成爲武漢長江兩岸最繁忙的碼頭,排隊的客流從登船口綿延至碼頭外街道。

操着長沙口音的旅客郭斌帶着7歲的兒子,從漢陽區徒步穿行長江大橋,逛了黃鶴樓,喫了戶部巷,最後來到中華路體驗這條有120多年曆史的輪渡航線。“票價只要一塊五,就能欣賞輪渡江景”,郭斌準備乘船抵達江漢關後,再買票返程,多拍一些江景照片。

統計數據顯示,國慶期間,中華路—江漢關輪渡成武漢最具人氣的網紅打卡點之一,日均接待遊客8萬人次,其中近半爲外地遊客。

這是武漢旅遊在國慶期間強勢復甦的一個縮影。8月3日,在清零一年後,武漢首次出現本土輸入疫情,7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隨後部分區域被列爲中風險區。疫情的突然來襲,給正值暑期旺季的武漢旅遊按下了暫停鍵。

武漢本地一家旅行社負責人劉志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整個8月份旅行社基本處於歇業狀態,中秋小長假旅遊市場有所復甦,這個國慶終於等到了久違的忙碌,接待了不少來自長沙、鄭州、深圳等地的遊客。

來自武漢文旅部門的數據顯示,國慶七天,武漢接待遊客總量2116.50萬人次,較2020年同比增長28.49%。

科技賦能創造傳播亮點

9月30日晚,夜色漸濃,一場“漢風國潮·禮讚祖國”的時尚大秀活動,將黃鶴樓變身流光溢彩的時裝T臺,也拉開了黃鶴樓國慶夜遊的序幕。身穿EVE CINA高級定製禮服的時尚模特們依次登場,爲現場觀衆展示了30多個民族的時尚服裝。

國慶長假,黃鶴樓夜遊共推出12場演出,10月1日至10月6日每晚分兩場進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看了其中一場演出。在工作人員指示下,記者和遊客們一起從鵝池、詩碑廊、崔顥題詩壁向主樓前行。一幅光影畫卷在眼前緩緩鋪開,配以仙子起舞、岳飛點兵等真人演繹,在場的遊客有人驚呼,“果然和微博熱搜上的畫面一模一樣”。

來自汕頭的遊客趙書逸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她曾在五年前來過黃鶴樓,此次二刷黃鶴樓,和以前的印象大不相同。聲光電的沉浸式演出還原了黃鶴樓的歷史,還有汽水、雪糕等文創產品,讓她忍不住在朋友圈發了九宮格照片。

疫情期間,黃鶴樓夜遊一度停演。劉志文介紹,9月10日,黃鶴樓夜遊全面復演迎客,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有不少外地遊客拿着熱搜上的黃鶴樓圖片,點名要參加夜遊演出。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夜遊黃鶴樓的遊客中,七成爲外地遊客,其中山東、遼寧、廣東三省遊客居多。

科技賦能,創造網絡傳播亮點,讓武漢的網紅景點能夠保持“長紅”。

國慶期間,“知音號”對正劇進行了全新升級,上新了國潮相聲大會,將傳統藝術與新式旅遊相結合,門票在節前基本被預定一空。此外,知音號還安排了9場沉浸式劇本殺《破浪者》,5700平方米的遊輪變身劇本殺實景場地。

劉志文表示,後疫情時代,拍照打卡已經成爲不少人節假日出行的主要動機之一。武漢的網紅打卡地用科技賦能,創造網絡傳播亮點,滿足了消費者求新求異的心理。特別是武漢的一些網紅打卡場景,環境好、價格適中、交通便利,更有潛力在同類項目中脫穎而出。

10月7日,美團發佈《2021年國慶長假出遊消費趨勢報告》。該報告顯示,北京成爲美團門票用戶線下打卡最火熱的城市,上海、成都、廣州、重慶、南京、武漢、深圳、杭州等地位列其後。

攜程的一份《2021年國慶假期出遊總結報告》中,武漢位列今年國慶假期TOP 10目的地第九位,其省外客源地TOP 5分別是上海、北京、長沙、廣州、深圳。武漢TOP 10熱門景區爲黃鶴樓、武漢海昌極地海洋公園、武漢歡樂谷、木蘭草原、花博彙、武漢東湖海洋世界、武漢野生動物王國、武漢園博園、武漢兩江遊覽(夜遊長江)、九峯森林動物園。

消費券撬動市場火熱

國慶旅遊市場的火爆,極大地提振了武漢消費。美團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期間的總體消費額TOP10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蘇州、西安,武漢同比增速最高,達到61.5%。

10月3日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武漢熱門美食網紅地雪松路、戶部巷看到,食客們排起的長龍隨處可見。晚7時,記者在雪松路一家網紅餐廳門口拿到的排號顯示,前面等待叫號的還有158桌。根據服務員介紹,這兩天營業時間都是到凌晨2點之後。

武漢餐飲業協會對20多家大中型餐飲企業進行抽查統計顯示,營業額同比2019年上升18.9%。許多門店的日均營業額超過50萬元,多家大型餐廳日營業額突破百萬元。其中,湖錦、三五醇、豔陽天、小藍鯨等大店客流量主要集中在婚宴、生日宴、壽宴上;粗茶淡飯、湖濱客舍、紅鼎豆撈等特色餐飲主要集中在家庭聚餐以及旅遊“打卡”上。

消費市場的火熱,來不開湖北消費券的助力。9月30日,國慶檔首批湖北消費券普通券正式發放。省商務廳數據顯示,截至10月6日24時,國慶檔首批消費券普通券已覈銷2.47億元,拉動消費12.23億元,覈銷比例達到59%,遠超中秋檔湖北消費券普通券的核銷比例。

消費券的槓桿作用,撬動的不僅是餐飲市場。今年國慶,“首店經濟”、自助售賣、VR沉浸、直播帶貨等個性化、數智化、高效化的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也不斷湧現。今年上半年,武漢新開了195家首店,排名全國第五,引爆了假日消費。

有湖北孝感的網友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國慶到武漢旅遊的收穫,一套600多元的護膚品,在疊加使用了湖北消費券商場券以及商場的活動後,只需要對摺即可到手。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朋友圈,有人甚至願意以50元收購128元的湖北消費券商場券,有人評論“這次消費券太划算了,就是有點兒難搶”。

武商MALL有關人士介紹,國慶假期本地家庭型消費和外地遊客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車流量和人流量大幅增長。國慶假期前三天,黃金珠寶品類同比增長53%,部分品牌同比增長達1.5倍,國際名錶同比增長近40%。

(作者:劉茜 編輯:張偉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