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V公然侮辱“冰雕連”,良心不會痛嗎?

國慶檔票房冠軍《長津湖》刷新多項影史紀錄,也引發了全社會對抗美援朝之戰和長津湖一役的大量關注。然而,在公衆重溫那段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之際,輿論場上也傳來一些刺耳的雜音噪音。

特別是一些大V再次扮演起了“理中客”,公然侮辱志願軍,刻意誇大中國的戰爭損失,試圖挑動對“冰雕連”的另類“反思”,以對抗、抹殺、否定中國社會的主流記憶和價值觀。

那麼,我們爲什麼要抗美援朝?新中國百廢待興,爲什麼我們的戰士要到異國他鄉拋頭灑血?《長津湖》給了我們答案:“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把該打的仗打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再打了”。

遙想70餘年前,朝鮮內戰爆發不久,美國政府即糾集所謂“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戰火燒至鴨綠江邊,美軍飛機一次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與此同時,美國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另外還向法國提供軍援,支持擴大在越南的殖民戰爭,企圖從南翼牽制中國。眼見新生的共和國到了危急關頭,老一輩領導者做出了遠征作戰的歷史性決策。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那時那刻,誰不知中美兩國國力差距懸殊,誰不知戰役打得艱苦卓絕,可就是在這種極不對稱、極爲艱難的條件下,“赤子其心,鋼鐵其身”的志願軍將士,穿着薄棉襖膠底鞋,靠着“一把炒麪一把雪”,硬是把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打回到三八線,讓不可一世的世界霸主第一次“在沒有得到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而長津湖戰役,正是扭轉戰場態勢的轉折點。

戰爭是殘酷的,寒風凜冽的陣地上,多少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但是爲了捍衛和平的戰爭,爲了守護家園的戰爭,又是重若千鈞的。事實上,也正是因爲保家衛國、捍衛和平的正義性,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們以崇高的榮譽感堅守在陣地之上,普通百姓“男女老少齊上陣、家家戶戶忙炒麪”支援前線。舉國同心,英勇無畏,也最終奠定了戰爭的勝利。如今一小撮人罔顧歷史曲直,顛覆國際共識,故意以反思戰爭爲藉口,攻擊抗美援朝的正義性,非蠢即壞。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我們據此贏得的和平環境、鞏固的安全基石、激發的民族自信、奠定的大國地位,都在歷史長河中放射出無比奪目的光輝。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也建立了中國作爲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時至今日,我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幾十年的和平發展環境,都離不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來的“和平紅利”。

時光荏苒,刺骨的冰寒不再,革命先烈誓死守護的共和國已經換了人間。然而某些人一邊享受着英雄先烈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一邊對這羣“最可愛的人”極盡侮辱抹黑,何其可惡,何其可恥,何其可恨!這些信口雌黃,已經完全超越了對歷史事件的探討,是對英烈的褻瀆,對共和國的侮辱。輿論有底線、法律有底線,這種抹黑英雄的劣行必將受到嚴懲,數典忘祖的宵小之徒必須付出代價。

戰士永遠是戰士,而蒼蠅永遠是蒼蠅。在今日之中國,幾隻蒼蠅惡毒的嗡嗡聲更不可能混淆視聽,只會遭到唾棄。發出奇談怪論的大V反手就被舉報,貼着辱華車貼招搖過市的車主轉身就被拘留,捍衛崇高、尊崇英烈正在成爲中國人的集體共識、有力行動。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讓英雄的精神去感染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若有風雨再起,英魂必將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