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一週年:取得實質進展,首批40條授權事項22條已正式落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帆 深圳報道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並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

時隔一年後,綜合改革試點取得了怎樣的進展?

10月14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一週年進展成效發佈會,介紹相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祕書長趙辰昕指出,總的來看,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首批40條授權事項中,22條已經正式落地、取得實質進展,其他18條事項正在有序推進。

此外,除了已經實施的改革事項之外,按照要求,還有一批落地方案、實施細則正陸續按程序編制推進。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紮實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各方面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爲面上改革提供示範。

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

過去一年裏,深圳在科技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民生服務供給、國際規則對接等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推出了一批改革成果,尤其是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

深圳證券交易所時隔21年恢復了主板發行功能,主板與中小板合併正式實施,形成了“主板+創業板”的市場格局,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順利上市。

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圳實行地上地表地下分別設立使用權制度,試行地下空間分層設權,形成配置更精準、調節更靈活的空間資源配置機制。

其中備受關注的是,深圳率先開展破產製度改革試點,以特區立法形式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個人破產法規,成立首家個人破產事務管理機構,上線首個個人破產一體化辦理平臺,今年7月審結全國第一宗個人破產案件,填補了我國自然人破產法律制度空白。同時,深圳大力深化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首創市場主體除名制、依職權註銷制,試點歇業制,目前已批量除名531家商事主體,依職權註銷85家商事主體。

改革紅利也正在不斷釋放。譬如,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實施以來,新上市公司208家,IPO合計融資超過1500億元,港澳涉稅、規劃、醫療等專業人士獲准在深圳提供服務,在港澳上市的9種藥品和2種醫療器械率先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獲批使用,等等。

在通關便利化改革方面,深圳推出便利通關“新29條”措施,着力打造一流的通關環境,特別是大力推行“灣區組合港”,實現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報關成本降低30%。今年1-8月,深圳進出口總額增長15.9%。

通過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深圳進一步釋放了發展活力。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圳的商事主體仍然保持強勁增長,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商事主體超過370萬戶,同比增長7.2%,商事主體密度穩居全國城市的首位。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博士後楊海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深圳作爲經濟特區和先行示範區,在科技創新、民生服務供給等各個領域做出的有益改革探索,不僅是深圳助力於廣東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需要,也是深圳深度參與全球競爭的需要,同時,深圳形成的經驗和模式也可以向其他地方推廣。

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

深圳是一座因創新而生的城市,科技創新扮演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截至2020年,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8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萬家,位居全國城市前列,有8家企業入選世界500強;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7萬億元,實現增加值9747億元,佔GDP比重超過35%,成爲第一支柱產業與主要經濟增長點。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巡視員陳少兵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深圳要成爲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支撐如此宏大的敘事,一定要有世界一流的產業來支撐,而唯有高新技術產業承擔得起這樣的重任。

科創產業歷來是深圳所長,另一方面,在當前全球經濟、科技博弈的背景下,深圳正致力於走向創新的源頭,打造創新全過程生態鏈。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推廣深圳47條經驗和創新做法,首要一條便是建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在10月14日的發佈會上,深圳市長覃偉中詳解了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其中,他介紹,深圳以立法形式明確將不低於30%的市級科技研發資金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這也是全國首例。深圳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完善科研經費長期穩定投入機制。同時,高標準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鵬城實驗室,高水平打造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重大創新平臺。

2020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超過1300億元,佔GDP比重達到4.93%,位居全國前列;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02萬件,佔全國的1/3,連續17年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爲新時代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樹立新的樣板。

在科技創新制度環境優化方面,深圳率先實行了非競爭性、競爭性雙軌制科研投入機制,持續優化了科研機構技術轉移機制,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的使用權。

覃偉中指出,“接下來,我們將在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框架之下,在國家部委的支持指導之下,進一步完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切實擔負起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深圳責任,努力爲科技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科技部副部長邵新宇也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深圳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

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

2019年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深圳要發揮作爲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

尤其是隨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佈,深圳成爲了多種國家戰略的交匯地,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深圳也需要在更大的範圍內,扛起中心城市的責任擔當,更好地發揮核心引擎作用。

綜合改革試點,如何助力深圳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趙辰昕在發佈會上表示,開展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能夠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提供製度保障,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形成有力支撐。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在深圳開展綜合改革試點,率先完善各方面制度,構建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有利於增強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核心引擎功能。

此外,開展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有利於以規則銜接來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發展。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推動粵港澳三地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

在促進粵港澳規則銜接方面,深圳作出了頗多嘗試。比如在跨境司法協作方面,探索完善國際法律服務和協作機制,探索建立泛亞太地區破產重整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等。比如完善高層次人才居留便利制度,實行高度便利化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爲居住在港澳的外籍高精尖缺人才進行投資創業、經貿交流以及來華工作都提供便利等。

最後,開展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還有力推動了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創新發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都是粵港澳合作的重要平臺。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注重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支持和推動這些創新平臺合作發展。

“我們做了一些統計,首批授權事項中,28個事項在前海先行先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國際人才服務工作站等也都在前海落戶。”趙辰昕介紹。

趙辰昕表示,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這些改革舉措,很多都是開創性的、突破性的。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紮實推進各項改革措施進一步落實落地,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