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暨大新傳院長支庭榮:現已到了無視頻不傳播的時代

10月14日,市縣級融媒創新運營峯會暨《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發佈大會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會上,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支庭榮進行了《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21)》的發佈及解讀。

據悉,藍皮書由總報告、綜合篇、省域篇、評價篇和借鑑篇五部分組成。總報告部分,着重概括了中國媒體行業進入生態融合階段的新熱點、新突破、新思考和新路徑。今年的《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21)》已經是該藍皮書系列的第12本。

新京報記者專訪了參與今年藍皮書報告撰寫的支庭榮教授,瞭解近一年來媒體融合的特點、困境及發展趨勢。

各級媒體在智能技術開發或落地方面爭先恐後

新京報:最近一年,媒體融合呈現出哪些新特點?

支庭榮:我國的媒體融合在遭遇新冠疫情等風險挑戰的環境下,穩中有進,穩中有升,穩中有亮點。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從計算機、互聯網行業擴散到主流媒體,創新應用層出不窮。從新聞生產的全流程,都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痕跡,人工智能在追逐媒體。新華社等央媒領先一步,與企業聯手開發出“媒體大腦”的各種版本。媒體裝上大腦,就像夢想插上翅膀,意味着媒體在主動地追逐人工智能。此外,各級各類媒體在智能技術開發或落地方面爭先恐後,這是一個全行業的現象,包括廣電行業、影視製作行業、短視頻行業,紛紛謀劃智能驅動。

現已到了無視頻不傳播的時代。雖然文字依然是最基礎的交流工具,但是,正如頭部的視頻平臺的崛起所揭示的,視頻成爲好玩的、有趣的內容的最佳載體,也成爲嚴肅內容必備的表現形式。除了電視行業理所當然地成爲視頻行業的生力軍之外,紙媒紛紛轉軌做視頻。新京報的“我們視頻”,南方都市報的“N視頻”,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意味着視頻是媒體行業的風口。

另外,各級各類媒體參與社會治理勢頭不減,與各地的文明實踐中心漸成互動互通之勢。在地方網絡問政、數據治理、網格化管理等方法手段建設,以及抗疫防疫、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關鍵任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社會適應力進一步增強。媒體越來越成爲社會的一部分、社區的一部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媒體不僅僅是信息的入口,也可以成爲生活的入口。特別是客戶端類媒體,有這方面的潛力。

新京報:這段時間以來,主流媒體的表現如何?

支庭榮:主流媒體的表現是非常亮眼的,從媒體融合進程來說,延續了過去八年來中央明確提出媒體融合要求之後的發展軌跡,沒有停頓下來,而是繼續向前,一邊抗疫防疫,一邊自我突破,取得了新業績。

從融合成效來看,內容融合方面,持續打造優秀的全媒體產品;塑造時代典型方面,獲得了很多現象級產品;技術融合方面,力度更大、形式手段創新更多,技術能力繼續提升;平臺融合方面,絕大多數主流媒體實現了一次採集、全介質傳播;渠道融合方面,與商業平臺互聯互通有所加深,通過“兩微N端”實現了更廣泛的用戶覆蓋;經營融合方面,跨部門的經營活動、破界出圈的努力,取得了回報;管理融合方面,打通了內部考覈體系,運行更加順暢絲滑。

總體來說,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方面的成績,看得見。主流媒體目光更加堅定,身段更加柔軟,腳底更加有力。

新京報:近一年來,我國的媒體融合有哪些成就?

支庭榮: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首先是融出了新生態,表現在媒體廣泛地將“新聞+政務商務服務”模式加以靈活運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機理與表徵,或者在政務板塊深耕,或者在商業市場開掘。有的順應網紅經濟試水帶貨直播,有的孵化自己的產業鏈,有的將智庫寫在行動方案中,結合資源稟賦,各展所長。生態融合逐漸形成,新聞與服務、事業與產業互爲犄角。

其次是融出了正能量。各類媒體運行機制的內卷化、碎片化大幅度改善,破界出圈,拒絕內卷,拒絕躺平,表現了中國主流媒體愈挫愈奮的精神風貌。

還有,融出了真功夫。新興和傳統媒體各部門狠練內功,組織機構內部整合不斷推進,更具柔性,動能更足,人員的流動性加強,績效考覈辦法漸趨統一,組織活力得到彰顯,展現了無限可能。

新京報:每年的媒體融合先鋒榜排名有什麼標準?

支庭榮:《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21》中的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先鋒榜的榜單,是採用專家意見法(德爾菲法)進行評價的,特點是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不採用、不徵集自我報告的數據,而是由課題組根據大調研情況,採集、比對公開數據。首先,基於創新力、傳播力、影響力三個維度,形成一個初始數據庫。再委託專家委員會進行背靠背式的評價和推薦,形成排行榜提名榜。最後,綜合專家的進一步反饋,形成排行榜終榜。

未來媒體融合存在取得更大突破的空間

新京報:去年的《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顯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差距在持續擴大,目前這種差距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

支庭榮:中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差距,其實是大大地縮小了。因爲絕大多數的“傳統媒體”,都在向新媒體的方向上轉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媒體的影響,都是轉型媒體,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新媒體,或者說,都新媒體化了。新舊之分,不再那麼明顯。

另一方面,中國的主流媒體與商業平臺之間,差距也在明顯地縮小。原因之一是互聯網平臺上的壟斷現象受到了有力的約束。互聯網平臺的粗放式增長、野蠻生長的時代結束了,內涵式發展、提質增效的時代到來了。主流媒體在技術上補齊短板、內容上保持優勢快速變革的態勢下,加速完成了各項準備。主流媒體或許在經濟效益上相對於互聯網平臺處於劣勢,但在最重要的社會效益上,主流媒體依然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京報:目前,媒體融合進行到哪一階段了,存在哪些問題、困境或者挑戰?

支庭榮:目前,媒體融合已經從表層融合進入了深度融合階段,從物理融合和化學融合進入了生態融合階段。媒體融合是一個持續進行的變革,若從必須完成的任務來講,均已完成了啓動和加速,正進入一個從與時代跟跑到並跑、領跑的階段,處於一個併線超車的階段。

媒體融合要做得好,取決於五個到位。首先是認識到位。對於媒體融合的重要性,及其方向、路徑有明確的、深刻的認識。其次是決心到位。具有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決心,而且上下同心、衆志成城。再其次,動作到位。融合舉措有力,改革方案可行,而且執行力強。還有管理到位,小到一家媒體,大到區域的或全國的媒體,能有機協調起來。在方向、節奏的把控上,張弛有度。另外,外部扶持政策到位,要充分有效地聚合來自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的資源。

反過來說,媒體融合還存在問題的話,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媒體行業自身,自身是最大的變量,它也完全可以成爲最大的增量。外部因素、風險挑戰往往是給定的條件,媒體融合真正的瓶頸來自自我設限。比如,對於媒體融合,還有一些媒體對實現融合變革持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還有一些從業人員抱着一顆守成的心,在公益一類或二類這樣的保護機制下,反而“雪擁藍關馬不前”。如果“五個到位”的要求實際上變成了“五個不到位”,就會制約媒體融合發展的進程。

新京報:你認爲,中國媒體融合需要把握哪些方面的問題?未來的媒體融合有哪些新趨勢?

支庭榮:對於中國的媒體融合來講,最爲重要的,是將先進技術與制度優勢結合起來。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和引領,以及相應的市場變化、產品創新、體制機制的改革等,都是媒體融合進程中的關鍵點。其中最爲關鍵的,是探索出一條進一步放大而不是約束制度優勢的路徑。

未來的媒體融合存在取得更大突破的空間。單從智能化來說,目前的人工智能應用,主要還是“弱人工智能”條件下的比較淺層的應用,未來的智能化將逐步地走向“強人工智能”,並能爲媒體行業開發出專用型的、量身定製式的、不斷細分的技術,應用於新聞生產分發的全場景。

同時,我們也期待在媒體組織維度上的新突破。包括出現更多的“新新媒體”。媒體融合不是某一家媒體的跨越、某一種形式的蛻變,它是全行業共同的潮流。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吳興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