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或許康佳應該安下心來,想想自己的重心究竟是什麼。

文|袁斯來

編輯|蘇建勳

康佳再次面臨虧損的無奈。

10月14日,深康佳A(以下簡稱康佳)發佈了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預計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1.2億元–1.55億元。第三季度虧損尤其嚴重,高達 2.05億元–2.4億元。

康佳對此的解釋是“受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國內消費疲軟、海外疫情持續影響出口業務”,毛利下滑造成虧損。

去年同期康佳盈利了5.2億,但之所以它們能拿出這一亮眼數字,是因爲賣掉了東莞康佳投資有限公司51%股權,拿到約9.28億資金。如果將這種資產性收入排除,去年康佳同期業績已經很難看。

彩電行業早已被海信、創維、TCL三家巨頭壟斷,寡頭效應尤爲明顯。康佳早就意識到這點,這些年做了不少努力,前幾年智能機火時賣手機, 智能家居火時要做“萬物互聯”,這兩年又投資起芯片和鋰電池。

如今已經很難明確說出康佳的主營業務,它的多元化跨度極大,從政府項目到消費電子,從污水治理到半導體,都有康佳的身影。但似乎每個業務,都不足以支撐康佳持久成長。

剛開始轉型時,康佳集團總裁周彬提出了目標:“2020年康佳集團要實現營收600億元,培育3個營收過百億的新產業,打造1至3個新的境內外上市公司,2022年完成營收1000億元。

這個時間點正在逼近。康佳上半年218.1億元的營收,無疑離他們的目標還很遠。

連虧十年的過去

如果只是簡單搜索,會以爲康佳是家表現不錯的公司。

根據康佳發佈的2021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康佳集團營業收入21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46%,歸母淨利潤8545萬,雖然同比下降9.8%,仍然賺錢。但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會發現康佳虧損7.1億。

這也不是康佳第一次扣非後虧損,2020年,康佳扣非後虧損6.5億,疫情前的2019年半年報,康佳扣非後虧了6.2億,2018年半年報顯示扣非後虧損3億,如果回溯,康佳從2011年開始扣非後就在虧錢,根據《華夏時報》統計,2011-2020年十年間,康佳扣非後淨利潤累計虧損72.6億。

所謂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多數和主營業務無關。今年上半年,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帶來2.7億收入,這種處置一般涉及地產、設備或子公司,而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則高達7.14億。

他們的確在馬不停蹄地處置子公司,今年中旬,康佳擬轉讓智能電視內容提供商易平方70%股權,主理綜合水務治理業務的毅康公司11.7%股權,掛牌低價預計分別不低於28億和3.06億。9月,康佳又退出了房地產開發商重慶程達置業,股份轉讓價格爲2920.5萬。根據《樂居財經》報道,康佳退出時,住宅旁的高新產業園項目還在開發中,變現並不划算,他們實際上是虧損退出的。

康佳退出房地產市場原因很複雜,不能就此簡單推論他們只是在回籠資金。雖然事實上,康佳的確不怎麼“有錢”,他們中報的經營現金流從2016年開始都是負數,今年上半年爲-12.9億。

賣掉資產的同時,康佳這幾年一直在燒錢。2018年,康佳子公司以4.55億競購下新飛電器,2020年,康佳收購了英國倍科常州工廠,這家工廠主要生產滾筒洗衣機,今年,康佳又計劃收購做鋰電池的海四達和做電路板的明高科技。

他們自己的支出也節節攀升,2021年中旬,康佳營業成本高達208億,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96%,對比看,他們研發支出十分遜色,今年上半年爲2.84億,這一數字2018年更是隻有1.37億。

在如此重負之下,康佳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79%,對比來看,海信上半年的資產負債率是44.6%,創維爲57.4%, TCL爲65.2%。

轉型幾年後,可以看出康佳還沒有找到利潤足夠豐厚的業務。

康佳迷途

康佳似乎一直沒找到正確的路。

2014年,他們要做中國“第一個智能電視互聯網運營平臺”、2016年,他們又打算切入更多軟件服務,提出了“硬件+軟件”的口號,2017年又加上了“投控+金融”,年報中還出現“科技+產業+城鎮化”的概念。

2018年,康佳開始聲勢浩大地轉型,劃分成“產業產品業務羣、科技園區業務羣、平臺服務業務羣和投資金融業務羣”四大業務組羣,描述發展方向的加號已經多到眼花繚亂。 

它們提出了讓人費解的概念:科技+產業+園區,做起政府和房地產生意。他們在宜賓、滁州、遂寧等城市修建產業園,還涉足環保業務,環保事業部剛成立不久,就中標了投資額爲12.99億元的東港市城市內河綜合治理工程 PPP 項目。

同年,2018年,周彬又宣佈,康佳要佈局“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計”、“半導體制造”等產業鏈,2018年,他們成立了康芯威公司,正式開始研發芯片,2019又投入10.82億在鹽城成立封測廠康佳芯盈。當然,這背後也少不了各個城市的康佳“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園”。

康佳的芯片的確不是噱頭,他們的存儲芯片,已經在2019年12月量產,第一批賣了10萬顆,金額大約20萬。這種價格的芯片當然無法帶來多少收入,今年上半年,半導體業務只有2.41億的營收。

如果將這些名頭撥開,會發現康佳重頭戲仍然是工貿、彩電、環保、白電和半導體,尤其是工貿業務,今年上半年爲121.8億,佔到整體主營業務收入的一半。

所謂的工貿業務,其實就是“加工和貿易”,賺IC芯片存儲、液晶屏的加工費,加上下游給的一些分銷費用,自然利潤微薄。根據2021年半年報,康佳工貿利潤只有可憐的0.86%,而且今年毛利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64%,顯然不是一門持久賺錢的生意。

而康佳的彩電、白電業務毛利也只有5.4%和8.2%,公司整體毛利更是隻有4.55%。這樣的毛利率和同行們差異太大,以黑電爲主的創維毛利率爲16.6%,以白電爲主的海爾毛利率高達30.1%。

家電行業這幾年都在轉型,步子最大的是TCL,它直接剝離家電資產,又花上百億併購中環集團,專心做起了光伏。今年開始,碳中和變成熱詞,TCL的確押中了寶。

但和TCL壯士斷腕式的投入不同,康佳進入新產業更像蜻蜓點水,這也導致康佳缺少核心主營業務。多元化並非洪水猛獸,但能夠駕馭多元化的公司鳳毛麟角,或許康佳應該安下心來,想想自己的重心究竟是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