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把科學帶回家

城市是大型的人類聚居地,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當人類城市不斷代替自然景觀,卻可能讓原本居住在這裏的小動物們更倒黴了,鳥類就是其中之一。

在城市的喧囂中努力鳴叫

和人類語言一樣,鳥鳴語言的功能十分複雜,包含的信息也很豐富。當一隻鳥在鳴唱,它有可能正在告訴你它的種類、性別、身份甚至心情。鳥的歌聲也可以用來爭地盤、奪配偶。

不過,生活在城市裏的鳥,在鳴叫時遇到了一點麻煩。

當人聲、車船汽笛和工廠建築等代替了原本相對安靜的大自然,城市裏的鳥發現:它們原本的叫聲已經被城市中密集的噪音污染淹沒了,不僅如此,很多建築物還會反射和扭曲鳥叫。爲了能夠正常交流,鳥兒們不得不努力調整鳴叫習慣,適應當“城裏鳥”的生活。

研究發現,城市中的夜鶯(Luscinia megarhynchos)和灰胸繡眼鳥(Zosterops lateralis)等鳥類,就提高了自己的鳴叫聲音頻率。比起鄉村中的鳥兒,它們音調更高,以便和同伴交流,時間一長練就了一副大嗓門。因爲交通噪音越來越大,美國舊金山的白冠帶鵐(Zonotrichia leucophrys)鳴聲的最低頻率在1969 到 2005 年間不斷上升。

這種現象叫做倫巴第效應(Lombard effect),當人類或動物在有噪音的環境下說話時,他們的聲音就會更大,更努力地試圖讓別人聽清楚。說話音調、速率也會改變。在城市的噪音污染下,不止是鳥類,貓、猴子還有青蛙的聲音都會改變。

但即使這樣,鳥兒們的聲音依舊很容易被城市蓋過,尤其是在人潮和交通高峯集中的時刻。所以一些鳥就開始選擇“錯峯鳴叫”。德國萊比錫城市中心的烏鶇(Turdusmerula)要比大自然中的烏鶇提前鳴叫5個小時。

但更多的鳥兒還是受到了噪音的干擾。由於噪音影響到了鳥類尋找食物,城市的雛鳥生存更艱辛了。正值繁殖季節的鳥也難以找到合適的求偶對象,找到了也難以維持雌雄關係,這對於下一代繁殖造成很大的威脅。總之,對於鳥來說,想要在噪雜的城市中活下來,要付出很大的改變和努力

而我們又有多久沒有在城市中欣賞到鳥兒的鳴叫、囀音和鶯聲了呢?

高樓和玻璃牆,讓城市中又多了一些倒黴的鳥

除了鳴叫,鳥兒在城市中的飛行也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在人類造成的鳥死亡原因中,除了被家貓捕食,第二大原因就是鳥撞

鳥撞(Bird-building collision)是指因爲玻璃透明反光,鳥無法辨認,相撞後導致受傷或死亡的現象。你有沒有見到過建築旁摔落的小鳥,或是一頭扎進房間卻出不去的鳥。城市中高樓林立,本就沒有多少鳥類的活動空間,而玻璃幕牆的廣泛應用,讓鳥的每次飛行都要格外小心

在美國,每年發生的鳥撞數就有3.65億到近 10 億次。大多數鳥類撞到玻璃後的命運都是死亡。

當我們想象在城市上空飛行,也許就能明白鳥的處境。白天,城市中無處不在的玻璃幕牆雖然讓人類的室內生活更加寬敞通透,但卻使得鳥更迷惑了。玻璃反光映照出的植物和天空往往讓它們摸不着頭腦,而玻璃另一側的植物也會讓它們誤以爲能穿過去。到了夜晚,城市燈火通明,但原本遵守自然規律的鳥類,在人造光線中很難保持方向感。

當天氣晴朗,玻璃的反光就會更明顯。但惡劣天氣,鳥類不得不降低飛行高度,遇到的障礙和危險還會更多。不管怎麼說,鳥類在城市裏遭遇鳥撞的風險都很高

鳥撞對於一隻鳥來說是致命的。鳥撞並不會導致我們普遍認爲的骨折,而是會導致顱內出血和腦損傷,有些鳥的喙也會被撞斷,失去生存能力。這些傷鳥將很難維持生命,也很難被人類救助。

到了春季或秋季,正值遷徙季的鳥撞發生會更加頻繁。原因是大量鳥類會飛過城市和農村,這些鳥並不熟悉當地環境,難以規避風險。在今年9月17日,崑山杜克大學發佈了我國首個鳥撞調查報告,其中提到2/3的發生鳥撞的都是候鳥。

報告中還提到,當前世界的候鳥遷徙路線中,有三大大遷飛區經過中國,有大量的鳥類將飛過中國的城市。在今年秋季,希望這些鳥兒們能夠平安地完成遷徙。

我們的小改變,就能改善鳥類的生活

問題並不是無解的。2020年新冠病毒期間,地球在不幸中沉默了。但研究者卻觀察到,由於封鎖使得城市變得更加安靜,鳥類的叫聲音調居然變得更加輕柔,城市鳥的適應性和交配潛力都增加了。這提示我們,對於在城市生活的鳥類來說,只要我們做出一些小小的改變,其實就能很大程度幫它們避免一些威脅

爲了減少鳥撞,一些建築已經開始採用鳥類友好設計。比如減少玻璃等反光材料的使用。如果有玻璃幕牆,那麼一些窗戶貼花可以讓鳥撞減少84%,防紫外線反射膜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夜晚減少照明窗戶面積,可以讓鳥類的死亡率降低約60%。如果我們不得不開燈,可以儘量拉上窗簾。

我們的城市也是鳥類的城市。當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別忘了,鳥類的生活環境也需要我們來維護和改善。

還嫌鳥吵嗎?鳥不嫌你吵就不錯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