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未来之星?他们或许是充满爱心的新生儿守护员,是从小怀揣从医梦想的康复专家,是扎根基层医院的准妈妈,是冲锋在前的卫生监督员,是在乡村传播中医药知识的宣教使者,是勇挑重任的急诊先锋,是拍摄短视频科普健康知识的自媒体“网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医生。

10月16日,由健康报社、“健康北京”政务新媒体主办的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未来之星”中青年典型人物培育展示活动在京成功举办。来自医疗卫生领域的55位优秀中青年医生代表个性化、多角度的分享自己的从医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展现医务人员精神风貌,彰显卫生健康行业风采。

会上评选出2021年首都卫生健康“未来之星”培育计划“科普达人”15名,“专业新星”10名,“仁心医者”10名,“健康使者”20名。

争当科普达人 让健康科普“炫”起来

打开短视频平台,搜索“医路向前巍子”,该账号的主角是一位帅气的青年急诊外科男医生,两千多万粉丝、一千余个科普视频。5G时代,高巍乘上短视频的快车,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健康知识。“我的朋友和我说,他们很喜欢听我讲医患之间的温情故事,听后很受启发。这给了我做短视频科普的灵感。我可以利用讲小故事的方式,传播医学知识。实践证明,传播效果很好,我也一直在坚持。”密云医院急诊外科医师高巍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巍每天都在发布科普视频,科普正确消杀知识,及时辟谣、避免恐慌,号召群众正确佩戴口罩, 重视疫情防控等,“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掌握科学医学知识,让更多人受益。”高巍说。

“医生,我的孩子嘴里吐泡泡,是不是得肺炎了?”“医生,我的孩子大便不规律,是不是肠胃有问题?”“医生,我的孩子睡觉不安稳,是不是生病了?”…每天,首都儿科研究所的胡晓明都要解答无数次相同的问题,“初为人母人父的家长们,总会对孩子的小异常牵肠挂肚,于是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能把新生儿科学养护知识整理出来,给这些家长看,是不是就能解决一部分家长的难题呢?“胡晓明说。于是,胡晓明开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做科普,把自己在门诊遇到的重复性问题总结整理,把那些难懂晦涩的专业词汇,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话。“我的科普文章阅读量不断增加,看着日益增长的数字,我特别开心,因为我知道,我微不足道的举动,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是及时雨一般的帮助。”

践行初心使命 仁心仁术守护生命健康

平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莉从小就怀揣救死扶伤的梦想,十余年的寒窗苦读,王莉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毕业,如愿成为一名社区医生。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作为与人民群众最近的基层医生,王莉和同事们托起了守护社区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青春有我,勇“疫”前行。她们走家串户进行核酸采样,做好重点人员排查,做好社区人民的健康监测等工作,为复工复产复课和筑牢战役防线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冠疫苗接种成为了我的主要工作。”王莉说,扎根基层, 做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毅然选择从医,积极投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专业学习,敢于直面西方科研人员的质疑,他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吕萌。他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2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自然重点项目,2019年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并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他主动请缨参加援藏,作为第四批中组部援藏专家,吕萌大夫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首个独立血液科的主任,作为唯一参与二线值班的援藏队员,他曾连续值班长达120小时。同时,他本着“百年树人”的精神,在四批援藏队员中首先承担西藏大学临床本科生教学,将北医先进教学模式引入西藏,总计超过50课时。吕萌说,他要在雪域高原种下希望。

传播大爱 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使者

幼时,目睹母亲的沙眼被省城的眼科医生治好的陶勇,在心里埋下从医的种子。如今,步入中年的陶勇已经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带领患者向着光明前行。陶勇表示,医学在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有时是技术上的困难,有时是体力上的疲惫,也有时是心力憔悴,或者是来自内心的恐惧。但是,救死扶伤的价值感,会帮助我们战胜疲惫,注入能量。陶勇说:“医学这条道路,是条不归路,因为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来自医学的职业信仰,会深入骨髓,帮助我们克服恐惧,创造奇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