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伍戈:缺電限產是非常態還是常態?

紊亂,還是有序?能源要素關乎經濟平穩運行。今年8月開始近20個省份拉閘限電,可謂十年來最爲嚴峻的“電荒”。突如其來的缺電限產,從供給方衝擊着正在回落的總需求,經濟下行壓力可想而知。

詭異的是,本輪電力短缺竟然發生在經濟趨弱而非過熱階段。追根溯源只有兩種邏輯可能:一是電力供應總量不足,尤其是煤炭生產受限;二是電力需求結構惡化,尤其是高耗能生產增加。保供穩價措施出臺,是否意味着電力短缺緩解?即使緩解,能耗“雙控”之下工業生產是否依然受限?

還會缺煤限電嗎?

我國電力供應結構中超過七成是火力發電,煤炭供需狀況能否改善仍是緩解電力短缺的關鍵。事實上,受到安監環保政策加碼、涉煤反腐、超產入刑等多重影響,今年以來煤炭生產尤其是表外產能受到抑制。

隨着近期內蒙古等煤炭主產區產能釋放,預計四季度可增加產量5500萬噸左右,加之宏觀經濟動能趨弱,煤炭供需缺口有望收窄。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電價逐步放開的改革有利於緩解長期以來“市場煤、計劃電”引致的深刻扭曲。但與今年煤價的驚人漲幅相比,電價的調節作用仍是溫和且邊際的。

還會限產停工嗎?

即使缺煤限電緩解,在能耗“雙控”的強約束之下,未來工業生產是否依然受限?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只下降了2%左右,離全年3%的壓降目標仍有較大差距。雖然三季度曾實施大範圍限電限產,但從用電量等高頻指標觀察,整體能耗降幅並不大,這就使得四季度的壓降任務依然艱鉅。

值得強調的是,在技術進步短期難以顯著提升的前提下,單位GDP能耗還與產業結構的變化密切相關。疫情以來我國高度依賴外需及工業,這使得單位GDP能耗大幅上升成爲必然。當前服務業修復速度趨緩,四季度工業生產增速“必須”明顯下降,纔可能反過來滿足年初制訂的能耗目標。

總的來看,年內能耗“雙控”目標完成壓力依然較大,疊加今年冷冬的可能影響,電力供給將優先民生需求,工業尤其是高耗能行業限產或仍是四季度的現實可能。

(作者伍戈系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劍、高童、曹海巍系長江證券研究員,李依霏、杜周欣、陳家齊、李娜系長江證券實習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