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進入傣族樂器葫蘆絲的發源地,勐養鎮幫蓋村,天藍、水清、空氣清,濃濃的文化氛圍撲面而來,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屋中,悠揚的葫蘆絲之音讓人沉醉。吹曲者是葫蘆絲演奏家、製作大師哏德全先生的親侄子及真傳弟子哏從國。

吹曲者是葫蘆絲演奏家哏從國

吹曲者是葫蘆絲演奏家哏從國

40多歲的他,濃密的鬍鬚,一看就是一位藝人,現任梁河縣勐養鎮幫蓋村芒滾小組黨支部書記、梁河縣哏氏蘆源葫蘆絲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先後獲得“雲南省自強模範”、德宏州脫貧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是德宏葫蘆絲演奏非遺傳承人。

自幼受家族環境的薰陶和影響,哏從國對葫蘆絲·巴烏文化有着濃厚興趣和深厚的感情,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哏德全先生等前輩的培養和指點,逐漸走上了葫蘆絲·巴烏文化傳承的道路。多年的刻苦努力,哏從國的葫蘆絲製作、演奏水平日益精湛,特別是在傣族民間古調的演奏技巧上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得到了廣泛認可和讚譽,現今正在爲弘揚和傳承葫蘆絲·巴烏文化而努力。

爲弘揚和傳承葫蘆絲·巴烏文化而努力

在葫蘆絲製作方面,1999年初中畢業後,他便跟隨哏德全大師學習葫蘆絲製作技術,2002年創辦葫蘆絲·巴烏製作工作室,2003年成爲原葫蘆絲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自從創辦合作社以來,哏從國就把帶領羣衆共同致富作爲己任。幾年來,他先後帶領、介紹本村及周邊羣衆50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室務工、就業,成功幫助他們擺脫了貧困,贏得了家鄉人民的交口讚譽。爲了創辦好合作社,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葫蘆絲產業發展的事務中。白天,手把手教學徒制作葫蘆絲、巴烏、茶具等工藝品;晚上,到村寨中尋找合適的農戶種植葫蘆,簽訂協議,洽談合作項目。經過努力,合作社製作葫蘆絲的日產量從原來的七八支,增到現在的50支,每年還能產出以及300套葫蘆茶具、工藝品等。

爲弘揚和傳承葫蘆絲·巴烏文化而努力。

在哏從國眼裏,葫蘆不僅是兒時動畫片裏的回憶,或是由葫蘆製作而成的好看、好聽的葫蘆絲,更是幫助梁河縣勐養鎮幫蓋村百姓致富的“寶葫蘆”。他善於在傳承父輩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努力讓自家“寶葫蘆”名聲越來越響的同時,更想讓這個“寶葫蘆”成爲大家的寶貝。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我家制作的葫蘆絲很受認可,但要讓葫蘆絲實現產業化發展,需要更多人蔘與它的製作、傳承。”因此,他一邊傳授技藝的,一邊帶領村民種植葫蘆,大力發展葫蘆絲產業。

哏從國身體力行地兌現自己的諾言,於2014年建立了哏氏蘆源葫蘆絲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開始了葫蘆絲產業擴大發展之路。2018年,在政策和技術的扶持下,公司突破了葫蘆絲原材料種植的瓶頸,在幫蓋村建成了10畝葫蘆良種選育示範大棚,年產50000只葫蘆。目前,該公司年產值超過45萬元,爲羣衆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幫助大家共同致富。

“看,我們工作室後的空地,正在建設葫蘆絲演奏培訓和表演的大廳。以後到幫蓋村的遊客越來越多,我還要考慮建設民宿和其他配套設施呢。”哏從國信心滿滿地憧憬着村子發展的美好未來。

弘揚了民族團結進步文化正能量

在哏從國的感染和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了學習葫蘆絲·巴烏文化的隊伍中。文化傳承要從小抓起,在勐養鎮中、小學實施的民族文化校園傳承工程實施過程中,哏從國積極參與,手把手教授,真正弘揚了民族團結進步文化正能量。

經過二十年的磨練,哏從國從一名普通的農民,成長爲德宏州葫蘆絲文化的傳承人,成長爲羣衆致富的帶頭人。他說,今後,將不斷探索葫蘆絲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努力培養更多葫蘆絲愛好者。同時提高葫蘆絲製作技藝,逐步打通周邊市場,擴大產業規模,從而吸引更多葫蘆絲愛好者和遊客走進梁河走進幫蓋村。另外,開展“葫蘆絲尋根之旅”項目,爲遊客提供葫蘆種植大觀光、葫蘆絲製作體驗、葫蘆絲演奏學習等服務,讓小小的葫蘆成爲到梁河旅遊體驗葫蘆絲文化之美的“寶葫蘆”。

哏從國

據介紹,近年來,勐養鎮幫蓋村黨總支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堅持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一體謀劃、一體部署、同步開展,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呈現出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

讓民族團結之音在幫蓋響起

雲報全媒體記者馬楠譚雅竹管毓樹吳沛釗趙麗槐夏方海攝影報道

梁河融媒體中心 板如興董海瑞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