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需求顯著提升 不鏽鋼行業低碳發展勢在必行

● 本報記者 張軍

在日前舉行的2021(第二屆)中國不鏽鋼及特種合金新材料產業高端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爲,在“雙碳”背景下,“十四五”期間,我國不鏽鋼生產和消費將保持快速增長,不鏽鋼行業低碳發展勢在必行。由產品研發創新到全工序全流程全環節低碳技術的集成創新,將成爲行業降碳達峯的關鍵舉措。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佔全球鋼鐵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其中,不鏽鋼產量約佔鋼鐵行業總產量的7%。2021年上半年,我國不鏽鋼產量佔全球產量的56%。

生產和消費快速增長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建民認爲,“十四五”期間,我國不鏽鋼生產和消費將保持快速增長,增速將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機構預測,“十四五”期間,全球不鏽鋼粗鋼產量平均增速爲5.6%。 

世界鋼鐵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鍾紹良在會上表示,在所有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中,不鏽鋼擁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以及優異的環境性能。據世界鋼鐵協會的測算,全球每噸鋼的平均碳排放約爲1.85噸,而不鏽鋼的噸鋼碳排放約爲2.23噸,僅比碳鋼高0.4噸左右。其中,64%即1.42噸是由鐵合金作爲原料帶入的,0.47噸來自電力消耗。

鍾紹良認爲,儘管每噸不鏽鋼的碳排放略高於碳鋼,但是如果考慮到耐用性能,不鏽鋼的環境優勢更爲明顯。以一個典型建築或機械結構爲例,爲實現150年結構壽命,如果使用鋁合金,每噸功能結構在150年中需要排放8.5噸CO2。如果使用碳鋼,只需排放4.3噸CO2,而不鏽鋼僅3.3噸CO2,且不鏽鋼超強的耐用性可以使產品全生命週期成本比同類材料減少30%左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發展中心宮瑋早前表示,建築領域的節能減排是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重要一環,應從建築材料生產、施工建造、運營維護全生命週期推動建築業全產業鏈綠色低碳化發展,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綠色建築、超低能耗建築。

低碳引領發展

李建民表示,碳達峯、碳中和將對我國不鏽鋼生產和消費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太鋼積極佈局推進碳達峯、碳中和行動,成立碳中和辦公室,謀劃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碳達峯和碳減排。太鋼擬採取優化能源結構、極致提高能效水平、制定不鏽鋼低碳製造路線圖、開發綠色長效產品、開發新能源等措施,統籌考慮現有產線專業化整合、新增產線高標準建設,和以碳評估爲基礎的兼併重組等路徑,實現以能效極致提升、工藝技術創新和產線分工優化爲抓手的有效碳減排。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對我國不鏽鋼行業碳達峯及降碳路徑提出六點建議:一是推動綠色佈局,二是節能及提升能效,三是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四是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五是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六是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撐。

“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方面,以氫作爲還原劑替代碳冶金,是鋼鐵生產實現無化石冶煉,達到零碳排放的重要技術,也是目前國際國內鋼鐵行業的關注熱點。”李新創表示,瑞典、德國、日本等國家鋼鐵行業均在開展相關實踐及應用,國內寶武、河鋼、酒鋼等也正開展相關研究。

李新創進一步表示,實現綠氫製取方式及成本降低是關鍵。需要重點圍繞以高爐富氫(或純氫)冶煉和氣基豎爐富氫(或純氫)冶煉爲主的技術路線,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工藝和裝備取得重大突破,成本降低50%以上。

“不鏽鋼企業在追求企業規模擴張、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同時,要緊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步伐,高度重視不鏽鋼產品潛在的環境和健康影響,爲應對未來直接或間接針對鋼鐵產品的環境立法和相關貿易壁壘做好準備。”鍾紹良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