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老店消亡,新店減重,彩票業難討年輕人歡心。在年輕人市場,彩票似乎不再是一夜暴富的美夢,而轉變爲一種打發時間的娛樂活動。

作者/桃子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形容一個人的幸運,我們習慣用“彩票中了大獎”,不過,這個暴富夢快要醒了。

“離得近的這家去年關了,得再往前走走。”

週四傍晚,一個略顯佝僂的身影,揹着手慢悠悠走出小區。穿過弄堂走到街邊,61歲的老李指着弄堂口的一小間快餐店補充到:“原來彩票都在這兒買的,都15年了,去年小區解封之後他們沒再來,微信上跟我說回老家去了。”

老李是啤酒廠的退休員工,自十幾歲來到杭州,便一直紮根在老城區。原先和父母兄弟住在隔一條街的預製板老房,後來附近開發了新小區,便省喫儉用買了一套。如今也住了近二十年,父母兄弟都離得不遠。

又向前走了500多米,老李邁進沙縣邊一家門頭缺失的小店,店門玻璃上貼着各期中獎公告及一行小字“中國福利彩票”。

店鋪約30平,中間放着一張玻璃茶几,茶几後靠牆擺着一張三人沙發和兩張單人椅。兩邊牆上貼滿了記錄雙色球、快樂8等往期開獎結果的圖示。

老李到店時,已有一位與他年齡相仿的彩民翹着二郎腿坐在沙發上,眯起眼睛看牆上的圖示,用夾着煙的手時不時比劃一下。

“來啦。”

“嗯,老樣子。”

與彩票店老闆徐姐簡短對話後,老李也坐在靠近彩票機的椅子上,點起一支菸。

“要不是被這個號碼吊住,我早就不買了。”老李接過徐姐遞來的雙色球彩票,用手指彈了彈補充道:“每個禮拜三天,每天10塊錢貢獻給他們彩票公司,中大獎麼不想了,萬一哪天我要是不守這個號碼了,他們就開出來氣我。”

直到8點結束當日雙色球售賣,近2個小時裏,店內再無出現其他客人,只有老李他們三人,喝着茶刷着抖音,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

天風證券數據顯示,2020 年全國共銷售彩票 3339.51 億元,同比下降 20.9%。其中福利彩票機構銷售 1445 億元,同比下降 24.4%;體育彩票機構銷售 1895 億元,同比下降 17.9%。總體來看,18 年後彩票銷售出現了負增長,並且因爲新冠疫情影響,20 年度負增長幅度進一步擴大且當月同比增長均爲負值。

彩票行業銷量近幾年嚴重下滑,在經歷30年發展後,門店飽和、彩民年輕化等問題也在彩票專營店身上逐漸顯現,加之疫情的影響,將傳統彩票專營店推向消亡。

然而消亡的另一面,是新生。

2019年12月,杭州市濱江區寶龍城商業綜合體內開出一個名爲“一家幸運好玩的店”的櫃檯。此前,全國範圍內只有一家位於成都的銷售點。在隨後一年多時間裏,全國各地熱門商圈開出多家同類櫃檯。

“一家幸運好玩的店”是中國體育彩票爲年輕人打造的以青春時尚爲主題的彩票櫃檯。與此同時,中國福利彩票的即開票自助彩票機也悄然出現在各大商場。

隨着消費主流羣體轉移,彩票行業商業模式、經營方式也在發生變化。

彩票專營店消亡

“大獎就不奢望了,就是不甘心放掉這個號啊。”在與店內另一個彩民聊天時,守着同一個號碼購買15年的老李嘆了口氣。對於彩票編織的暴富美夢,中老年彩民似乎早已失望“躺平”。

“高頻彩沒有了,所以店裏人比之前少了很多。”當筆者對客流量產生疑問時,彩票店主徐姐表示,春節以來,由於我國針對“高頻快開類”的產品進行了嚴格的禁止,門店客流量受到較大影響。

高頻彩票,是省級彩票管理中心發行,由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三部委審覈批准發行的國家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開獎時間在5分鐘到30分鐘內的彩票種類均稱爲高頻彩票,又稱之爲快頻彩。

由於其開獎速度快的特性,吸引了大批非理性購買彩票的彩民。而這一類型彩票的禁止,直接導致抱有賭博心態彩民的流失。

在此之前,彩票行業已因體育賽事的結束及疫情影響受到衝擊。據Mob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彩票銷售規模出現下滑,全年彩票銷售額爲4220.5億元,同比2018年下降17.5%。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彩票業在經歷一季度的停滯之後全年實現銷售額3339.5億元,同比下降20.90%。

加之高頻彩的禁止,彩票專營店的日子,愈發不好過。

“搬到這裏一年不到。”在與徐姐閒聊時瞭解到,如今50多歲的她已經營福利彩票店近10年,因房租問題搬過3次地方。

“這裏房租一年3萬,最開始人民廣場那邊也這個價格,後來漲到快6萬,實在喫不消。”徐姐表示,近幾年彩票店房租成本不斷上漲,而買彩票的人卻越來越少,收入完全支撐不起開銷。

當天晚上6點到8點,進店購買彩票的客人包括筆者在內共3人,均消費10元。在此期間,店鋪收款信息偶爾會響起:“微信收款10元、36元、2元、96元......”

據徐姐介紹,現在還在買彩票的大都是熟客,每次開獎前通過微信聯繫下單。

從觀察中發現,在普遍認爲彩票專營店營業高峯期的傍晚6點-8點這兩個小時內,徐姐經營的門店共接受14位客人下單,平均付款金額在25元左右。店鋪租金每月2500元,平時不開空調,水電費約130元。每天營業時間爲9點至21點。

另外據瞭解,福利彩票銷售提成一般在7%左右,專營店開出大獎對經營者並無返點獎勵。彩票專營店其他固定支出包括每月100元機器折舊費、60元網絡費及每年80元機器保險費。

綜合以上信息,筆者粗略計算,徐姐的福利彩票專營店一個月利潤約爲一千六百元左右。

公衆號“挖數”於2020年探訪廣州一家福利彩票專營店時,同樣計算過該店月收入,得出的數據爲4370元,相當於一個應屆畢業生的收入。

“就當退休打發時間吧,真開不下去了就回家帶孫子。”當筆者問及收入問題,已年過半百的徐姐一笑。

據各地彩票官網公告顯示,僅去年一年,江西、深圳、廣東、東莞、廣西等地因連續或累計停止銷售達到60天而被解除網點代銷合同的彩票專營店,就有兩百多家。

然而,反觀目前絕大部分彩票專營店,除移動支付外,內核仍與10年前無異,消亡只是時間問題。

曾經高光時刻的千億市場

“千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快樂。”

“多買少買多少要買,早中晚中早晚要中。”

“親,工作再忙也別忘了買注彩票,畢竟你掙500萬元比你中500萬元難要多了。”

......

這些關於彩票的廣告標語,曾頻繁出現在大街小巷。

在2018年之前,彩票門店內總會聚集像老李這樣的彩民,一起抽着煙交流經驗。彼時的彩票市場,仍是一場全民暴富的美夢。

時間倒回2003年,我國第一個統一遊戲規則、統一開獎、共享獎池的全國聯合銷售的電腦彩票遊戲“雙色球”上市, 標誌着電腦福利彩票全國聯銷時代的到來。彩票行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上市不到一年,雙色球便躋身中國電腦福利彩票七大著名品牌之列,被譽爲“彩票市場的航母”,此後更是開出多個超級大獎。據統計,截至2015年,雙色球共產生18注超億元大獎,其中最高獎爲2012年6月12日北京誕生的5.7億元大獎。

一時間,中大獎的新聞在網絡、電視及報紙上屢見不鮮。每當彩民對中獎失去希望,不再購買彩票時,他們總會不經意間發現別人中獎的信息,潛移默化中讓人覺得好像中獎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

隨着電腦彩票一起出現的,便是曾經街頭“最密集”的連鎖小店:彩票專營店。

彩票專營店,即只銷售彩票的門店,是我國彩票的主要銷售場所,也是彩票的特色之一。彩票專營店是在電腦彩票成爲彩票主力遊戲後形成的,電腦彩票需要有專用的投注機。隨着彩票銷量增長、遊戲增多,彩票銷售場所逐漸向專營演化。

2010年以前,彩票專營店一直是購買彩票的唯一渠道。

2010年互聯網售彩興起,近300家互聯網彩票平臺先後成立,彩票線下專營店營第一次受到衝擊。據Mob研究院數據,在2015年被禁售前,互聯網彩票規模已達850億元。據瞭解,2014年我國福利彩票銷售總額爲3824億元。這意味着,線上渠道至少瓜分了線下專營店2成的營收。

2015年互聯網售彩被禁,已形成的百億市場規模被清零,彩票專營店迴歸主流位置。市場在經歷短暫陣痛後逐年回升,直至2018年,隨着俄羅斯世界盃開賽,我國彩票銷售額突破五千億大關。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經營範圍爲彩票代銷的個體工商戶共8843家,其中成立年限在3年以上的爲6668家,佔比75.4%。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彩票店均成立於2018年之前。

據“孫山日記”2019年發佈的《彩票專營店未來將如何發展?》文中顯示,2018年新開的彩票專營店中,自第6個月起,月銷售額在10萬以上的站點佔比約70%。

另外,從彩票投注站徵召信息中瞭解到,2021年之前,各地彩票專營店場所要求基本爲面積不小於15平方米,500米內無站點。一間十幾平米的福利彩票專營店,包括裝修、設備在內的前期投入一般在10萬元以內,而月收益,往往過萬。

依託日益壯大的彩票市場,加之線上售彩15年一直未再開放,福利彩票專營店一時成爲近乎壟斷的好生意。

從發家致富到娛樂有趣

彩票原來所承載的“翻身”需求,逐漸變成了娛樂與有趣。

“恭喜您,中獎40元”

伴隨着商場4樓電梯旁彩票自助機的中獎播報,人羣中傳來一聲歡呼。今天第二次在自助機買彩票的邱秋,在一張刮刮樂上,刮出了兩個價值20元的中獎號碼。

“也太幸運了吧!走我們買奶茶去!”在中獎頁面中,選擇“領獎”,見好就收的24歲美術老師邱秋帶着自己的40元獎金,牽着男友向奶茶店走去。

邱秋中獎的彩票自助機,位於商場餐飲層。一人多高的立式機器,屏幕上滾動展示着各類即開型彩票。屏幕下方有兩個不同票型的出票口及一個兌獎口。彩民只需點擊屏幕選擇喜歡的彩票,掃碼支付即可從自助機中獲取一張彩票。每臺自助機在腰部位置,均有一個小桌板及一塊刮片,方面消費者直接在機器前將彩票刮開兌換。

在那裏觀察3個小時後發現,在彩票機前停留的彩民,大多是在附近餐廳等位的消費者。就在自助機不遠處,前文提到的“一家幸運好玩的店”前,同樣圍着不少低頭刮彩票的年輕人。

據新華彩票報道,3月17日, 參與“相約體彩·見證全透明開獎” 活動的體彩渠道合作伙伴包括羅森、唐久、美宜佳、十足、鄰幾、阿里零售通、聯通等。

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可以購買到體彩的便利店數量達到了2萬餘家。

彩票購買場景不再是特意尋找專營店通過“專業指導”“精準分析”的慎重下注,而是在購物、等位、加油等消費場景中作爲娛樂調劑的補充品。

在彩票購買目的上“減重”的,不只是消費者。

筆者觀察發現,“一家幸運好玩的店”櫃檯裝飾廣告語爲“誰中獎誰請客”“今天也許就是‘命中註定的一天’”“你的夢想是什麼”等對話形式的軟性標語。

與人們所熟知的彩票專營店廣告語“親,工作再忙也別忘了買注彩票,畢竟你掙500萬元比你中500萬元難要多了”相比,宣傳重點已然從中大獎向請客喫飯等日常社交場景轉移。

彩票在年輕人市場,似乎不再是一夜暴富的美夢,而轉變爲一種打發時間的娛樂活動。

從實地探訪中我們發現,中國福利彩票在商場設立的自助彩票機僅販賣即開型彩票,像6+1、雙色球等樂透數字型福利彩票仍需到專營店進行購買。中國體育彩票開設的“一家幸運有趣的店”彩票櫃檯,主打的遊戲類型同樣爲即開型彩票。

“國家彩票”在對彩票銷售新業態的報道中表示,探索新渠道並不是否定現在的彩票專營店,恰恰相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彩票專營店還是彩票銷售的主力,一些特別的彩票品種也只有在彩票專營店才能銷售,兼營店發展的新購彩者很多會轉到服務更專業的專營店來。

看似減重的彩票銷售新業態,似乎是對彩票專營店的反哺。

導流Z世代

對Z世代來說,彩票或許只是盲盒的平替。

“刮刮樂很好玩啊,跟開盲盒一樣,刺激!”邱秋表示,自己常玩的是刮刮樂這類方便快捷的即可型彩票,認爲刮彩票就像開盲盒一樣充滿對未知的好奇。

據CBNData發佈的《2020 Z世代消費態度洞察報告》顯示,由於Z世代成長環境相較X世代及千禧一代更優渥,其快樂閾值也相對更高。不再滿足於日常的乏味體驗,更願意追求新鮮有趣的產品。

由驚喜經濟和一定的投機心理組成的Z世代消費習慣,促使盲盒成爲Z世代羣體偏愛的“爆款”單品。而即開型彩票,同樣滿足年輕消費者對新奇未知體驗感的消費需求。

另一方面,在買彩票的心態上,年輕彩民顯然更爲理性。

“是我男朋友先開始玩這個的,他每次都會計劃好,比如今天就花50,如果中到二三十就繼續換票刮,中到幾百或者一直玩到沒有獎了就結束。”邱秋介紹道,“我就比較佛系,玩一兩次,有收穫就不玩啦!”

據艾媒諮詢《透視Z世代用戶行爲,讓產品保持年輕化》報告顯示,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Z世代約佔我國總人口的19%,貢獻了40%的整體消費(騰訊2019年數據)。隨着Z世代收入及消費水平提升,未來Z世代將成爲帶動消費增長的主力軍。

與此同時,據Mob研究院2020年移動互聯網彩民用戶畫像數據顯示,彩民中男性比例高達81.1%;有64.3%爲已婚;彩民年齡集中在25-44歲,佔比達83.7%。近幾年彩民年輕化趨勢明顯,中體彩App用戶34歲以下年齡比例逐年上升。

成爲消費主力的Z世代年輕人,也正逐漸佔領彩票市場。但與第一代彩民的暴富夢不同,物質生活優越、接受新事物與失去興趣速度同樣快的Z世代年輕人,似乎並不容易被大獎吸引。

據諾拓諮詢《中國新一代消費羣體(Z世代)調研報告》數據顯示,Z世代的月可支配收入達到3501元,比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約49.36%,有多種收入來源的Z世代約35%,其中包括校外兼職費用、家庭提供生活費、獎學金等。

與X世代相比,Z世代年輕人從小生活在移動互聯網和內容大爆發的環境中,家庭收入、物質條件均更爲優渥,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也高於其他人羣。

另一方面,隨着電商、直播、網紅等新消費業態崛起,高收入來源也更爲廣泛。

據《2016中國網紅經濟白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網紅人數已超過100萬。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18年3月報道稱,在“中國網紅元年”2016年,網紅總收入已經突破530億人民幣。

10月12日,微博話題“鄭州追徵一網紅600多萬稅款”一度衝上微博熱搜榜第2的位置,話題閱讀量達7959.1萬。起因是鄭州金水區稅務局追徵一名網紅的662.44萬元稅款收入國庫。也就是說,該主播收入按勞務收入納稅,納稅額對應的收入約爲2000萬元。

銷售業態年輕化只是彩票業轉型第一步,迎合Z世代的彩票市場,不只需要在經營方式上做出轉變。

“我之前看到說彩票中五百萬的概率好像是幾百億分之一,這運氣,還不如成爲十四億分之一的網紅來得容易。”邱秋笑着調侃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