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鬥魚股價連創新低 遊戲直播業務競爭加劇

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

10月份以來,美股上市遊戲直播平臺鬥魚,因國慶期間發佈H&M開屏廣告、直播活動涉嫌低俗等問題,多次引發輿論關注。與此同時,鬥魚股價在今年2月達到階段高點後,持續下跌。

當前,遊戲直播行業正面臨着監管趨嚴,以及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衝擊,再加上快手B站等公司加大遊戲直播投入,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如何應對不斷加劇的挑戰,是鬥魚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

股價持續下跌

今年8月,鬥魚公佈2021年二季度財報時,列出了多個“亮點數據”。如總營收23.37億元,移動端季度平均MAU(月活躍用戶)6070萬,季度平均付費用戶720萬等。

環比來看,這些數據均實現上漲。但與2020年同期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

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鬥魚營收爲25.08億元;二季度平均付費用戶數爲760萬,兩項數據均高於2021年同期。

唯一實現同比增長的是移動終端MAU。2020年第二季度,鬥魚移動端MAU爲5840萬。數據雖然有所增長,但多家第三方平臺監測信息顯示,同期鬥魚APP在應用市場的排名處於震盪下滑狀態。

七麥數據監測顯示,2020年10月19日,鬥魚直播在IOS暢銷應用榜、免費應用榜、免費娛樂應用榜中的排名分別爲164位、160位、13位;而2021年同期,鬥魚直播在三個榜單中的排名分別爲218名、168名、14名,均有所下滑。

此外,鬥魚用戶數量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營銷投入的增加。今年第二季度,鬥魚銷售和營銷費用爲2.95億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108%。受營銷費用大幅增長等因素影響,鬥魚二季度淨虧損1.82億元,這是鬥魚連續第三個季度虧損。

在一連串事件的影響下,鬥魚股價明顯下跌。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鬥魚股價跌幅達66%;從2月高點至今,鬥魚股價跌幅超過80%。目前,鬥魚最新市值約12億美元,僅爲上市之初的三分之一。

“鬥魚股價下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現在互聯網整體面臨增速放緩問題,直播行業也同樣如此;再加上監管越來越嚴格,行業處於轉型調整期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其股價走低。”長期關注直播行業的互聯網分析師王超(化名)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此外,7月份鬥魚跟虎牙的合併終止,再加上鬥魚財報部分數據表現不佳,也對股價產生了不利影響;從外部環境來看,今年中概股股價普遍走低,也是影響因素之一。”王超說。

競爭加劇

遊戲直播平臺的成本主要來自人員及內容版權等。按照原路徑,在與虎牙合併後,行業競爭趨緩,鬥魚可以減輕在人員配置、版權內容上的壓力。但隨着合併終止以及市場環境變化,鬥魚面臨的競爭格局更加複雜。

最直接的衝擊來自新的入局者。目前,快手、B站等在遊戲直播領域不斷髮力,快手公佈的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5月,其遊戲直播月活躍用戶就達到了2.2億。

競爭者的加入,不僅會提高鬥魚人員、內容版權等方面的成本,同時可能改變行業現有競爭格局。

政策方面,今年以來,遊戲、直播行業的監管進一步加強,對遊戲直播平臺的規範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鬥魚曾多次因內容問題引發關注。

“監管部門對遊戲、電競行業的監管已持續一段時間,直播行業的轉型正在攻堅階段,各平臺面臨比較大的調整。”王超表示。

除了外部因素,鬥魚偏重頭部主播的運營模式,一直以來備受爭議。

“直播業務的運營模式,可能是導致鬥魚虧損的主要原因。”王超認爲,目前國內遊戲直播行業已進入成熟期,現在是存量競爭階段,依靠營銷和明星頭部主播來做大用戶體量的方式行不通,不僅會加大平臺開支,還會削弱平臺議價能力。長遠來看,直播平臺需要更加精細化的運營。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鬥魚相關負責人同樣表示,精細化運營將是直播平臺面對挑戰的重要路徑。

“直播行業的發展已進入下半場,快手、B站等玩家入局遊戲直播,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粗放的運營模式已不適應當下。能否爲用戶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內容服務,繼續築高電競生態壁壘是跑贏遊戲直播賽道的核心。”鬥魚相關負責人表示。

鬥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鬥魚已經在直播之外擴充了視頻、圖文、社區等功能,同時容納了UGC(用戶生產內容)、PGC(專業生產內容)等,構築了相對完整的內容生態。

多元化成效待觀察

直播平臺的盈利模式相對單一,各平臺對於直播收入的依賴程度普遍較高,因而多元化是直播平臺的重要任務,鬥魚亦是如此。

“作爲一個遊戲電競內容平臺,直播一直是鬥魚的主營業務。在直播生態趨於穩定、商業化成熟後,公司也逐漸把發展重心轉移到了完善內容生態上。”鬥魚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末,其在APP中新增視頻、社區板塊,形成了直播、視頻、遊戲社區一體的業務生態。

“視頻內容能夠抓住用戶碎片化時間,與直播形成互補,可以進一步增強用戶對平臺、主播、視頻創作者的黏性;而社區產品,能夠進一步激發平臺社交活力。”鬥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對直播業務進行精細化運營,未來還將進一步挖掘遊戲宣發、廣告業務等方面的增長潛力。

不過,從近期數據來看,鬥魚的多元化探索成效還不明顯。

2021年第二季度,鬥魚來自廣告和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下降約16%,該季度鬥魚來自直播的收入佔比達93.2%,相比去年同期進一步上升,其對直播業務的依賴程度依然在較高水平。

“社區業務鬥魚已經積累了一定優勢,這對於保持用戶增長、增加用戶黏性都有幫助,但單憑社區業務本身比較難盈利。而云遊戲是直播平臺較有發展空間的方向之一,但鬥魚的平臺在體驗、成本控制上並沒有太多優勢。”王超認爲。

“目前來看,鬥魚的多元化還只是一個雛形,屬於業務的成本端,沒有成爲營收端,未來能達到什麼高度,還要看下一步如何佈局。”王超說。

在國內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鬥魚也早早進行了海外佈局。公開報道顯示,鬥魚旗下產品Mildom已成爲日本主流遊戲視頻直播應用之一。

鬥魚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公司將強化Mildom平臺的變現能力,並進一步穩固其市場地位,期望未來在日本市場產生規模化收益。此外,公司正在持續增強海外市場的投入和探索,嘗試開拓東南亞和中東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