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新浪财经APP,查看更多资讯和大V观点

期货日报

截至10月21日下午收盘,郑州商品交易所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依然封于连续第二个跌停板位置1587.4元/吨。动力煤价格从10月19日创出最高价1982元/吨后,连续三天跌幅近20%。

回顾本轮行情的发展,进入下半年以来,尤其是最近两个月,动力煤期货价格从750元/吨,猛烈上涨164%,其间几乎没有像样的向下回调、或者横盘整理。毫无疑问的是,以动力煤为典型代表,当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极端波动走势,是两年来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长鞭效应。疫情期间全球央行放水、产业供应链失衡、叠加局部的极端气候影响,大宗商品的大幅上涨,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剧烈下跌,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政策影响。

价格的波动,既是市场参与者交易的结果,也是市场参与者赖以决策的依据,更是参与市场博取利润的来源。投资者会天然地倾向于期待“大行情”,但是,面对当下如动力煤这样的极端波动行情,成熟的市场参与者,却更需理性看待、理性交易,需要以成熟的交易理念,淡定地面对价格的起起落落,去规避风险、发掘机会。

投资者需要牢牢把握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真正理解“价格发现”的内在含义,尊重市场的不确定性,尊重价格演变的合理性,在市场上顺势而为。

物理第一性原理告诉我们,剖析一个事物最好的方法,是从最基本的认知入手。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价格发现”,这一点,几乎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耳熟能详。大数量的市场参与者,出于各自不同的定价决策,进行大数据意义上的集中撮合交易,最终形成被市场认可的远期“公允价格”。市场的每一个“即时价格”,都体现着当时买卖双方的真实交易意愿。

回顾动力煤价格在过去几个月快速、大幅的上涨过程,是非常流畅的趋势性行情。以一百年前最杰出的金融投资家利弗莫尔的标准——这是“价格始终沿着最小阻力线运行”。波动,即波动本身;走势反映一切因素。即便在交易的每一刻都有买卖双方,价格最后的走势,却明确解释了市场力量的对比。所以,若非产业供应方的卖出套期保值或者对冲基金的平衡持仓,在动力煤几个月的大幅上涨过程中,盲目猜顶的卖空策略,显然会给投资者的账户带来巨大风险。

逆势操作,这是面对“极端行情”最大的风险。2003—2006年,在国际铜价上涨近五倍的“极端”行情中,即便再详尽的产业分析、或者历史价格参照,也无法告诉投资者,铜究竟涨到什么价格,才是“合理”价格?或许,这正是金融体系中需要期货市场的原因。期货市场“发现”了未来的价格,才让市场参与各方能够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投资者需要充分认清金融市场服务产业经济的深刻互动关系,在入市之前就明确自身的交易角色定位,这是防范重大交易风险的能力圈城墙。

动力煤价格过去几个月持续上涨,对于广大用煤企业而言,如果能认清自身的产业供需的角色定位,进行严格的买入套期保值,将非常有效地规避原材料上涨的风险,平滑企业经营利润反向波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当年十月,大宗商品猛烈下跌,是市场波动的最好教材。当年,笔者在一家钢材深加工流通企业工作,新年伊始,企业按常规决策,累积了大规模的库存现货钢材和远期钢厂采购合同,到四五月份,我向公司建议进行全面的风险防范,从而成功规避了热卷从6000元/吨暴跌到2000元/吨以下的极端行情。而钢材流通企业集聚的上海宝山,当年因钢材贸易破产的企业比比皆是。

在此轮动力煤上涨行情中,我们也看到一些负面的案例。比如最近某上市公司公告,在自身处于原材料需求方的情况下,却反复地在市场中进行卖空操作,结果导致巨大财务损失。这不仅仅是该企业入市定位发生偏差,更反映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严重失控。

投资者也需要建立明确的交易体系,而这种“交易体系”,需要建立在“正确的”的操作策略和行为方式上。

顺势而为、不抄底摸顶,长期来看,这是一种对待行情的正确方式;及时阻断损失、而让利润奔跑,这是一种对待盈亏比的有效把握;浮动止盈、对自我的判断不执念,这是一种规避市场反向发展的心念法宝。

放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框架内,任何价格的波动都是处于一个特定的空间中。但在更长的周期内,价格的演变发展,往往早已超出了市场参与者的承受能力。这就像2015年股市下跌前,反复融资加杠杆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杠杆本身带来的不稳定性市场结构,以及因为对市场进一步上涨的执念,而放弃了止盈线的自我保护。跌停板的时候,对于做多者而言,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安慰;而对于那些在行情的“顶部”,大胆做空暴利的空头,似乎也不应该有任何的祝贺。

大波动,需要大定力;大行情,更需要大智慧。唯此,方是投资的长期主义。(谭伟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