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鷺江風光。圖中最高的建築,就是廈門目前已投用的最高樓——世茂海峽大廈。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袁舒琪 圖/廈門日報記者 王火炎)一位德國建築師曾把城市天際線比喻爲“城市皇冠”,他說:“一座城市不光要有街道、住宅、工廠、社區、醫院、學校等軀體、肢體、毛髮膚質,更要有一座高大的中心建築來代表城市的頭顱、大腦、甚至是思想,這就爲城市戴上了冠冕。”

人們談及摩天大樓,很直接就能將其與城市地標進行聯想。也許是因爲它代表着城市的“高度”——通過叩開城市發展的想象空間,它一定程度展現城市的建設水平、發展前景,甚至撬動城市發展;也許是因爲它承載着許多記憶——不同時代的“天際線”見證着城市的發展,高樓的變遷史,也是城市“生長史”中的重要一章。

“我心目中的廈門地標”——慶祝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週年特別策劃活動啓動以來,廈門多座曾經的“第一高樓”,一直是市民推薦的高頻選項。今日本報綜合市資源規劃局、市建設局以及多位高樓發燒友提供的信息,爲您呈現廈門“第一高樓”的變遷史。

南薰樓曾是福建第一高樓

在摩天大樓還是舶來品的時候,廈門更像東南海岸的一顆小珍珠,紅瓦磚房、騎樓白牆。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有三大名樓,算得上是這個城市的代表性建築——坐落於民族路至碧山路口的“鸚哥樓”,造型壯美、別具一格,其屋頂花園被人廣爲稱道;“慶讓樓”位於思明西路,雖爲西式洋樓,卻因飽含中國哲學的神韻而有了“天一樓”的美稱,它背後還有吳氏兄弟因誠實而獲賞識、最後經商發家的故事;曾是閩南話電影取景地的“五方樓”雖已遭破壞,但它過去的輝煌卻與這座城市的歷史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新中國成立後,位於集美學村的南薰樓於1959年落成,樓高15層,是當時福建省第一高樓,成爲新中國成立以來廈門乃至海峽西岸最先被認同的新建築地標。它是陳嘉庚先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的又一例證,也被建築學家認定爲“在近代建築史上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的嘉庚風格建築的代表。

城市天際線不斷“拔高”

有一組數據值得特別注意:從1949年到1978年,廈門僅誕生了鷺江賓館、華僑大廈、華僑博物館、集美南薰樓四棟歷史第一高樓,平均7年左右誕生一棟地標,且時間段多集中在1950年—1960年。但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拉開序幕之後,廈門城市建設開始大發展,不僅高樓鱗次櫛比拔地而起,而且最高紀錄也不斷刷新和打破。從1979年到2015年,37年共誕生了9棟“第一高樓”,平均4.1年誕生一棟,速度明顯加快。

位於湖濱中路的湖濱大飯店,於1981年建成,高達12層,是廈門20世紀80年代最高的建築之一;1986年建成的廈門市振業大廈仍然屹立在高樓林立的湖濱北路上,大樓共19層,它曾經是濱北的標誌性建築之一;1988年,坐落於鷺江道、面對海上花園鼓浪嶼的海濱大廈竣工交付使用,大廈共24層,它是廈門第一座與香港合資修建的高層寫字樓,也是廈門市第一座較具知名度的高層寫字樓,建設最初是想要模仿上海打造外灘般標誌性的高樓;廈門福聯大飯店地處市中心繁華位置,樓高23層,於1990年開業,也是當時有名的高樓之一。

不過,20世紀90年代最出名的兩棟高樓還屬閩南大廈與國貿大廈。位於湖濱南路的閩南大廈,作爲當時的“第一高樓”在199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時,轟動鷺島,不僅因爲它超羣的高度和奇特的外觀,還因爲閩南大廈頂樓34層有首個可以鳥瞰廈門全景的旋轉餐廳。不過,僅隔一年,“第一”之位就易主給了國貿大廈。國貿大廈地處繁華的蓮坂商圈,是廈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主樓共45層,地上43層,地下2層。當年“九八”投洽會在富山國際展覽城舉辦,國貿大廈的地理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值得一提的是,國貿大廈是廈門首個有直升機停機坪的寫字樓,“國貿大廈”四個字用黃金鑄造,由中國著名書法家、文物鑑定家啓功先生題寫。

到了21世紀,國貿大廈的“第一”之位被位於鷺江道的建設銀行大廈取代,這棟樓高176.68米的高樓長期佔據第一之位,直到2011年被凱賓斯基酒店超越。

超過200米的建築超10座

時間回溯至2016年,號稱“中國第一雙子塔”的世茂海峽大廈正式竣工投用,它的出現,刷新了廈門“第一高樓”的新高度——高度首次突破300米。

直到近年,世茂海峽大廈才被建築高度339.88米的廈門國際中心超越。不過,廈門國際中心目前僅是封頂,尚未竣工。待其建成後將刷新廈門“天際線”並將一躍成爲福建第一高樓。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廈門超過300米的建成、在建中的高樓有2座;超過200米的則超過10座———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海峽明珠廣場、帝景苑、建發國際大廈等項目的高度均超過200米。

“廈門第一高樓誕生速度呈現快速遞增趨勢,與城市化建設加快有很大關係。”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結構分會常務理事林樹枝說,同時也得益於施工工藝不斷創新進步。過去建設水平和技術相對落後,建設工期長,現在新建房屋採用鋼結構或預製裝配混凝土結構,房屋就像搭積木一樣蓋起來,工期大大縮短的同時,建築高度也不斷增加。

【市民留言】

●網友“皮皮魯”:在廈門的大學四年,感受着這座美麗的海島城市的變化,也同室友翻越過廈門數不清的山頭,廈門每一處都很美,地標隨處都是,但在我的心中集美學村是古往今來的地標,不僅守望着過去,更展望着未來。

●網友“Q”:火車站車輛川流不息,人羣來來往往,代表了生生不息的希望,遠行的人歸來,外來的人紮根,代表着廈門這座城市給人們帶來了嚮往。火車站人潮湧動,代表着城市發展得越來越好。

●網友“navy”:廈門美景太多啦,地標也經常被刷新,但我更喜歡演武大橋——世界上離海平面最近的大橋。

●網友“莊鵬”:民族的,纔是世界的!集美學村,當仁不讓。

【鏈接】

四種渠道推薦廈門地標

●活動時間: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

●活動主題:我心目中的廈門地標——慶祝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週年特別策劃活動

●四種徵集渠道:撥打廈門日報讀者熱線968820;郵件發送([email protected]);給“廈門日報”微信公衆號後臺留言;廈門日報官方微博話題討論“我心目中的廈門地標”。

定格奮鬥、致敬城長。您心目中的“廈門地標”是什麼?從今日起,市民、讀者、單位可以通過推薦心中最具標誌性、代表性以及對廈門發展有着重要意義的建設項目,講述項目背後的建設故事,來表達對廈門這座城市的愛戀,建設項目主體多樣,建築、片區、橋隧、道路等均可。本報記者將深度採訪,爲您展示地標的風采。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