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齊魯大地上,黃河河道全長628公里,佔黃河總長度的12%,從菏澤東明縣入魯,潤澤濟寧、泰安、聊城、德州、濟南、淄博、濱州後,大河奔流由東營入海。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近年來,經過我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黃河沿線儼然已經成爲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景觀地帶,母親河成爲造福沿岸百姓的幸福河。

大河之洲,安穩候鳥之家。山東東營,黃河在這裏奔騰入海。眼下,黃河三角洲迎來最美的季節:蘆花飛雪、萬鳥翔集。水陸相間,芳草萋萋,遮天蔽日的鳥兒,或在空中盤旋,或攜枝築巢,或在水中怡然漫步。鹽地鹼蓬變成了濃烈的紅色。而鐵塔、風機和蝦池則在晚霞的映襯下幾乎美成了油畫。

鳥兒的選擇,就是生態環境良好的有力佐證。近年來,東營認真貫徹《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實施一系列措施,一是實施退耕還溼、退養還灘7.25萬畝,累計修復溼地28.2萬畝。棲息地保護提高了生物多樣性,目前,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1630種、植物685種,鳥類由建區之初的187種增至現在的371種,每年有600多萬隻鳥經此遷徙、越冬、繁殖。二是實施引水提水、溼地水系大連通、溼地小連通等工程,着力構建“河—陸—灘—海”水系連通體系。三是實施互花米草治理實驗項目,清除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恢復鹽地鹼蓬、海草牀及灘塗貝類等物種,維護區域生態系統平衡與安全……四是規劃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實現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大河之濱,育“黃”生“金”。黃河流經濱州94公里,與城市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黃河兩岸、大美秦皇河、秀麗三河湖,龍江溼地,沙窩林場等等,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吸引着大批候鳥來此處繁衍生息。

濱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系統治理,綜合整治,堅決守牢黃河生態“底色”。通過高標準新建、改造提升、補植完善、撫育管理等措施,對全市黃河淤背區林帶分類進行提檔升級,全面提升林帶標準質量和景觀效果,建設“多樹種、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黃河生態廊道,打造“蒲城水鄉、秀林蝦塘、九曲玉帶、千里畫卷”的美麗景象,穩定的生態系統吸引了很多的珍稀物種在這裏安家。

黃河行萬里,至高青安瀾。高青是淄博市唯一的沿黃縣,黃河在淄博流經47公里,造就了齊文化與黃河文化的交相輝映。行走在高青大地,與金色楊林、綠色溼地相映的,是產業集聚區充滿活力、興旺勃發的景象。高青通過對生態優勢的精心打磨,不僅成就了黃河流域第一座國際慢城——天鵝湖國際慢城,更讓沿黃而生的貧困村蓑衣樊村化身“蓑衣水鄉”,喫上了“生態旅遊飯”。

“黃河咽喉”打造文旅發展新高地。齊河,被稱爲“黃河咽喉”。黃河在齊河縣境內蜿蜒行進62.5公里,走進黃河國際生態城,一眼望去像置身非洲大草原,打開窗戶就能看到動物,漫山的金光菊格外耀眼。

以黃河國際生態城爲載體,以文旅大項目集羣開發支撐,目前齊河縣共引進投資過億元的文旅項目20多個,總投資900億元,濟高國際康養文化基地、冰雪世界文旅綜合體等項目也相繼落戶齊河。

黃河銀杏金光燦爛,鵲華秋色美景醉人。濟南秋冬季節,大堤上的銀杏葉披上金色衣裳、層林盡染,1100多畝銀杏林呈現出最美的秋色。如今,漫步在黃河大堤上遠眺,層次分明,欒樹、白蠟等高大落葉喬木做背景,五角楓、金葉榆做中景,再靠近大堤,就以紫葉李、海棠、木槿、榆葉梅等花灌木爲主。同時,防護林前還側播種3米至15米不等波浪式野花組合、狗牙根等宿根地被。

尤其近兩年,濟南加強黃河沿岸生態防護林建設,黃河淤背區栽起花卉苗木,因地制宜修建郊野公園,不僅綠了,而且美了。黃河兩岸人文生態兼備,林、河、城和諧交融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東平湖地處魯西南,是黃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滯洪區、南水北調重要樞紐、京杭大運河重要節點。從湖邊望去,近處蘆葦金黃,小船搖曳;遠處碧波萬頃,白鷺翩飛。

東平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爲生命線,將發展註腳歸根於“一湖碧水”,曾經,這裏網箱網圍一度佔到水面的55%,不僅污染水源,還影響行洪安全。山東下大力氣開展東平湖集中整治攻堅行動,投資32億元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新增各類溼地2.6萬畝。同時,東平縣大力實施了環東平湖生態隔離帶建設。改善了區域性小氣候,阻隔了污水和垃圾入湖,爲東平湖築起一道生態屏障。

萬里母親河,大美在東阿。作爲聊城黃河百里生態長廊的重中之重,東阿黃河國家森林公園,依氣勢磅礴的百里黃河而建,面積2446.3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2%,園內集山、水、林、寺、墓、橋、堤、壩、閘、洞諸多景點於一體,是迄今全國唯一在黃河沖積平原上建起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秋色斑斕,美不勝收。菏澤市黃河流入山東的第一市,東明黃河國家溼地公園是菏澤第一個國家級溼地公園,這裏環境優美,溼地生態系統獨特,水草植被豐茂,鳥類資源豐富……一步一景,環抱樹林之內,漫步沙灘之上,泛舟湖泊之間,彷彿再現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美麗的景色,多元的生態圈,離不開山東多年來在治理維護黃河生態保護中的不懈努力。山東堅持保護爲重,先後頒佈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和條例,印發實施《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詳細規劃(2014—2020年)》。明確生態保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優勢特色產業體系建設等10項重點任務。

堅持“一盤棋”,守好“生命線”。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山東以沿黃地區河湖爲重點,深入推進污染治理一體化。江河安瀾,是人民羣衆對河湖的最基本訴求,爲了保障黃河安瀾,近年來,山東緊盯“二級懸河”突出問題短板,以黃河干流、蓄滯洪區、支流河道爲架構,強化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建設,實施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黃河下游引黃涵閘改建工程以及黃河下游安全監控系統等一系列重點項目。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建立起省市縣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採取實施規劃重點任務分工的方法,把任務落實到相關部門和16市,每一條都責任到人。謀劃了涉及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東平湖蓄滯洪區防洪安居、引黃灌區農業節水等500多個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

今年以來,山東集中推動實施生態保護等10個方面39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1.5萬億元,年度投資2100億元。通過實施這些重大項目,黃河三角洲生態退化、“懸河”態勢嚴峻、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等長期困擾山東的突出問題將得到破解。

立足對外開放、出海港口、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山東主動加強與沿黃省區的聯動合作:與沿黃8個省區對接會商,圍繞產業發展、生態環保、科教文衛等7大領域,謀劃實施102個跨省合作事項;山東港口集團內陸港數達到20個,陝西67%、河南60%的出口集裝箱,以及甘肅10%的進出口貨物,通過青島港外運……

大河巨瀾越古今,滔滔東流流不息。山東必將拓寬發展新空間、厚植髮展新優勢,努力在“讓黃河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貢獻更大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