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村鎮銀行問題頻現 監管發文督促發起行履職 

本報記者 郭建杭 北京報道

近日,河南銀保監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村鎮銀行主發起行履職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村鎮銀行主發起行要加強對村鎮銀行的並表管理,設立或明確專門部門負責村鎮銀行相關工作。主發起行不得在履職過程中謀取不當利益,不得將村鎮銀行作爲違法違規行爲的通道等。

據瞭解,河南省82家村鎮銀行的發起機構中,不僅有省內外多種類型的商業銀行,也有國有大行。此外,還有新鄭農商行、伊川農商行等河南本地農商機構,以及多個外地農商機構。

國內最大的村鎮銀行品牌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在河南省也設立了7家村鎮銀行。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官網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設立法人機構126家,在鄉鎮設立支行網點168家。

有了解村鎮銀行經營情況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意見》中明確提到‘不得將村鎮銀行作爲違法違規行爲的通道’,提示避免村鎮銀行企業股東有‘掏空’村鎮銀行、頻繁進行股權處置等行爲,如本地企業將村鎮銀行資金投向在外省設立的房企等情況,所以強調發起行履職。”

內控能力不足

根據此前的監管政策要求,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的持股比例不得低於51%;高風險村鎮銀行可引入地方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化解風險,持股比例可超過10%。在此次《意見》中明確提到,“主發起行通過受讓股權或定向募股等方式,提高在村鎮銀行的持股比例,逐步實現對村鎮銀行的絕對控股或有效管控。要確立主發起行在村鎮銀行股東大會、董事會中的主導地位,防止社會股東不當干預甚至謀取村鎮銀行控制權”。

事實上,此前曾出現過村鎮銀行股權被企業股東頻繁出質的情況。

例如禹州新民生村鎮銀行,在2015年被股東鄭州建文商貿有限公司出質了該行650萬股股權,質權人爲中金創新(深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拓城黃淮村鎮銀行,則被持股8%的股東河南金海石油製品有限公司多次質押銀行股權。

企業股東質押村鎮銀行股權的情況不僅出現在河南省內。以安徽固鎮新淮河村鎮銀行爲例,就曾被持股4.8%的自然人股東將股權出質。

截至10月20日,阿里拍賣中顯示的村鎮銀行股權拍賣數量近千起,拍賣數量和拍賣頻率都高於其他商業銀行。股東方頻繁更換、股權被多次質押,這些對於村鎮銀行的經營管理來說均有不利影響。此外,村鎮銀行因爲統計數據不規範等問題被監管處罰的案例也在增加。

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駐馬店市中心支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遂平中原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存在虛報、瞞報金融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爲。中國人民銀行駐馬店市中心支行對其警告,並罰款2.5萬元。

2021年6月,因虛報金融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爲,中國人民銀行濟源市中心支行對濟源齊魯村鎮銀行處以罰款2萬元。公開信息顯示,濟源齊魯村鎮銀行2020年實現淨利潤1369.89萬元,對比去年同期淨利潤565.55萬元,實現同比增長142.22%。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羅榮華教授曾指出,村鎮銀行被罰暴露了其風控能力不足。從公司治理層面來看,可能是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沒有恪盡職守,沒有維持村鎮銀行的穩健合規經營;村鎮銀行的股東可能利用了資本話語權,干擾和影響董事會決策,從而發放關聯貸款;管理體系規則混亂,纔會出現越權審批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村鎮銀行多爲城商行、農商行發起籌建。此前針對村鎮銀行發起行的責任問題,最早在2014年末,原銀監會就曾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村鎮銀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主發起行牽頭組織村鎮銀行重大風險處置,爲村鎮銀行提供持續的流動性支持。

此外,2021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村鎮銀行化解風險改革重組有關事項的通知》,支持主發起行向村鎮銀行補充資本以及協助處置不良貸款,適度有序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支持引進合格戰略投資者幫助收購和增資,以及強化對主發起行的激勵約束等。

“財政補貼”退去 村鎮銀行盈利難

村鎮銀行的生存環境也遵循着“二八法則”分化明顯,上千家村鎮銀行的經營狀況並不樂觀。根據已公開的村鎮銀行財務顯示,大部分村鎮銀行僅僅實現了微盈利,利潤區間在幾十萬到幾百萬元之間,甚至還有虧損的情況。

如浙江德清農村商業銀行作爲發起行設立了10家村鎮銀行,其中在河南省設立5家村鎮銀行,分別爲臺前德商村鎮銀行、雎縣德商農商行、寧陵德商村鎮銀行、民權德商村鎮銀行、範縣德商村鎮銀行。

根據德清農商行2020年年報顯示,10家村鎮銀行總投資規模爲6.3億元。其中,臺前德商村鎮銀行實現淨利潤520萬元、寧陵德商村鎮銀行實現淨利潤276萬元、民權德商村鎮銀行實現淨利潤344萬元、範縣德商村鎮銀行實現淨利潤1412萬元。範縣德商村鎮銀行則出現較大的淨利潤起伏,2017年虧損231萬元,2019年虧損172萬元,2020年實現1412萬元的淨利潤。

對於村鎮銀行盈利等問題,某農商行方面表示,“自2007年成立第一家村鎮銀行後,2010年前後陸續有一大批的村鎮銀行成立。成立前兩年,因爲是新設立的,沒有包袱,因此有一些村鎮銀行實現盈利。但是,後期持續盈利就面臨很多困難,農村金融都要人熟地熟,而目前村鎮銀行都是發起行派駐高管,相比本地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的競爭力沒有那麼強,如果後期在出現一些風險事件,更會吞掉一部分利潤。”

有從業者告訴記者,“農商行設立村鎮銀行最大的動力就是可以突破跨區域經營的限制,通過設立村鎮銀行變相地在外地開展業務。設立村鎮銀行之初有政策支持,彼時政府會給予一部分補貼,這也是成立初期一些村鎮銀行實現盈利的部分原因。但是現在看來,村鎮銀行的業績過於依賴‘補貼’,很難長久健康發展。”

記者梳理此前的補貼信息可知,各省針對包括村鎮銀行在內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給出不同的補貼政策。如江蘇省財政廳發文,給予註冊資本2%的補貼,獎勵50%營業稅等。而湖南省政府在 2015年的文件中,對省內新設立的村鎮銀行法人機構,每增設一家省財政給予50萬元的開辦費補助等。

獲得補貼的門檻並不高,數十萬到上百萬元的補貼對村鎮銀行而言更有推動作用。有此前的公開報道提到,“濟源村鎮銀行2016年實現盈利389萬元,政府補貼就佔到盈利的79.4%。”

但隨着村鎮銀行設立時間漸長,隨着政府在早期的推動扶持動作結束,村鎮銀行能否依靠自身實現發展盈利則面臨很多“痛點”。

“痛點”之一就是網點數量不足。村鎮銀行設立在縣城內,目前沒有深入到村鎮駐點內。以被稱爲國內最大的村鎮銀行品牌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爲例,官網顯示,“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設立法人機構126家,在鄉鎮設立支行網點168家,在行政村設立助農服務站422家”。

相對於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的法人機構數以及支行網點數,多數村鎮銀行僅在當地有一家營業網點。網點數量不足,也導致村鎮銀行的輻射範圍僅限於網點所在周邊,吸收存款更面臨居民的信任度不夠的狀況。

某農商行人士也告訴記者,“村鎮銀行實際上和本地農信有競爭關係,雖然發起的初衷是深入農村、貼近農民,但是大部分村鎮銀行成立後‘貪大’,把總部設在縣城,陸續的發展市裏的業務,和本地農商行、信用社形成競爭。”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