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黃河上游、中游到下游,習近平總書記以頻密的腳步、歷史的眼光,從時代的大局中謀劃思考黃河發展規劃。10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省東營市考察調研,詳細瞭解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黃河灘區和原蓄滯洪區居民遷建等情況。

  “浩浩黃河水,東流長不息。”雄偉的黃河自青藏高原奔瀉而下,經千轉百回,納千溪百川,在山東集大成,滾滾入海。千百年來,滔滔黃河水,哺育了齊魯兒女,潤澤了山東大地,“黃河情懷”也在無數齊魯兒女心中根植,他們勇於擔當、與時俱進,把畢生的熱血都傾灑在了黃河流域這片沃土上。

  真抓實幹、攻堅克難,人民幸福是他們爲之奮鬥的初心。“浩浩滔天,下民其諮”,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命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之河。自古以來,黃河治理就是困擾中華民族的大難題。160多年前,黃河改道,流經山東,沿途形成了上千平方公里的灘區,使附近的羣衆飽受黃泛之苦。2017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將黃河灘區脫貧遷建作爲脫貧攻堅重點任務,徹底掀開了灘區遷建的大幕。時間緊、任務重,全省近兩萬名黨員幹部咬緊牙關、迎難而上,白天穿梭在羣衆中,夜晚與施工聲爲伴。4年多時光,1400多個日夜,歷經無數次討論與設計、無數次推敲與規範、無數次推翻與重來,遷建任務終於全面完成。如今,黃河安瀾、海晏河清,灘區羣衆迎來了千百年來渴望實現的“安居夢”。安居方能樂業,新時代的齊魯兒女要傳承“樂業夢”的接力棒,高舉發展大旗、推動服務增彩,做足遷建“後半篇文章”,讓歷史的“憂患灘”真正蛻變爲人民滿意的“幸福灘”。

  謀求突破、開拓創新,經濟發展是他們持之以恆的追求。數千年來,“滄海變桑田”,黃河用她的壯闊與氣概,不停地衝刷着整個華北平原,爲人民羣衆帶來了豐富的物產資源。爲把豐富的資源優勢轉換爲經濟優勢,山東人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大幹快乾,積極推動“黃河國家戰略”在山東落地落實。在濟南,中國重汽科技創新大顯齊魯智慧風采;在濱州,數字化繩網產業讓山東鄉村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在淄博,餐桌上的牛肉一躍成爲國內高端肉牛新零售第一品牌,媲美日本和牛;在東營,石油裝備生產技術不斷推動行業綠色智能化破局……山東沿黃城市各大產業“遍地開花”,全省經濟社會呈現出令人欣喜的新趨勢、新特徵、新業績。在此基礎上,新時代的齊魯兒女更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實現技術變革、質量變革,讓老樹發新芽、新枝結碩果,步步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產業高質量發展。

  協同治理、綠色發展,生態和諧是他們共同期盼的願景。“蜜雨陰濃白鳥飛,長堤一線繞柴扉。何人識得湖中樂,水稻花香魚正肥”是蓑衣樊村的真實寫照。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裏還是灘塗一片、滿目荒涼。近年來,山東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下游黃河三角洲保護工作諄諄囑託,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爲首要任務,不斷改善黃河水質、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增長沿河綠量,使得黃河沿岸成爲重要的生態屏障。如今,放眼望去,羣鳥棲息,三兩隻丹頂鶴一掠而過,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隨風起伏,逶迤而來的母親河愈顯壯美開闊。然而,環境保護不是一時之就,生態和諧需要久久爲功,新時代的齊魯兒女要繼續擦亮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論述牢記於心、付之於行,讓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生產、生活的全過程、各方面,使黃河真正成爲造福人民的生態長河、發展長河。

  凝心聚力、賡續精神,文化傳承是他們堅定執着的信仰。在山東,黃河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運河文化等交相呼應、融合發展,不僅涵養了廣大齊魯兒女的精氣神,還爲山東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不竭的思想動力。所以,“溯源黃河文脈,講好黃河故事”既是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黃河沿岸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山東黃河畔邊,有輾轉於鄉村,廣泛收集文史資料,講述黃河千年古事的王術青兄弟;有奔行於鬧市,生動展現黃河當代文化的畢經濤,有隱沒於荒野,讓黃河記憶裏瀕危古蹟重煥生機的李長征博士團隊……無數的黃河人憑其特有的堅定頑強和對母親河的無盡眷戀,支撐着黃河流域的歲歲安瀾、黃河文明的永續流傳。信仰在延續,火炬在傳承,齊魯兒女要繼續講好黃河故事、用好黃河資源,通過深耕黃河文化鍛鍊內功、強勁筋骨,把黃河文化精神內化到現實實踐中,切實發出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最強音。(文/唐一兵)

原標題:【母親河畔的中國】奔湧的黃河水 時代的築夢人

值班主任:李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