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數名政要頻頻拿臺灣問題說事,引發輿論關注。


當地時間10月21日,拜登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主持人問“如果中國進攻臺灣,美國會協防颱灣嗎?”拜登回應道,“是的,我們有這樣的承諾。”

就在拜登“脫口而出”聲稱,美國會爲“協防颱灣”而對抗中國大陸之後,正在布魯塞爾參加北約防長會的美國防長奧斯汀22日也重複此論調,即臺灣若受到中國大陸的攻擊,華盛頓將在軍事上支持臺灣。

而就在兩天前,美國駐華大使提名人伯恩斯在國會聽證會上宣稱,美國要讓臺灣變成一顆“難敲開的堅果”,協助臺灣提升不對稱防衛戰力。

難道美國要改變1979年以來的對臺政策嗎?

假如三位政要的話是認真嚴肅的,那代表美國已經準備拋棄長久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戰略模糊”政策是指,美國對臺海地區爆發衝突後會否軍事介入不明確表態。不公開表示“會出兵”,可以防止臺灣主動挑釁搞“法理臺獨”,防止被“臺獨”綁上戰車;也不表示“不會出兵”,可以威懾中國大陸對臺動武。

靠這套把戲,美國自認爲在過去幾十年成功維持了臺海地區和平穩定。只要中國大陸未統一臺灣,美國就保有了臺灣這顆棋子,可以利用臺灣制衡中國大陸。


不過,近年來隨着中美戰略博弈加劇,臺灣當局“謀獨挑釁”加速,美國內出現了改變甚至放棄“戰略模糊”的聲音,最近一段時間更是成爲美國國內極端保守派施壓拜登政府的一張“牌”。

除長期“親臺反華”勢力外,甚至連一些相對理性的人士也開始鼓吹此種觀點。如美國外交關係學會會長理查德·哈斯,2020年10月發文主張“對臺支持必須不模糊”。

也許是因爲中期選舉明年就要開始了,民主黨希望能吸引更多美國人關注,同時防止自己因爲臺海問題遭共和黨攻擊抹黑,於是我們就看到了近期民主黨拜登政府,頻頻在臺海問題上做出強硬表態。


拜登又“打瞌睡了”?

但也有一種聲音認爲,拜登擔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多年,對美涉外事務應該是瞭解的。2001年小布什總統稱“盡全力協防颱灣”,他曾撰文稱“防衛臺灣的義務和權利是有本質差別的”。

而這次的表態,完全是拜登又打了個“保衛臺灣”的盹。他們認爲,拜登已78歲了,身體和精神狀態欠佳,比如曾在會面時忘記外國領導人甚至美國防部長的名字,曾當面稱呼普京爲“特朗普總統”,還曾數次忘記了演講稿。一言以蔽之,這次在臺灣問題上,拜登又說錯話了。


事件的發展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在拜登接受採訪後,白宮官員立即“澄清”稱,“美國對臺政策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美國與臺灣的軍事關係以‘與臺灣關係法’爲指導,我們將堅持在該法下的承諾,繼續支持臺灣自我防衛”。在隨後白宮和國務院的記者會上,發言人又再次聲稱“美國的對臺政策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網站最近一篇題爲“拜登夢遊仙境”(Biden in wonderland)的時評文章,就指出拜登政府在內政外交上的表現,猶如愛麗絲的世界,一切都不着邊際,民主黨的種種說法,也都得反着聽。

中美關係不容兒戲!

實際上,這並非拜登首次在臺灣問題上“胡言亂語”。今年8月,拜登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稱,“臺灣、韓國、北約與阿富汗形勢有根本不同,美國已就北約憲章第五條作出莊嚴承諾,如果有國家入侵北約盟友或採取行動,美將作出回應,對日本、韓國和臺灣也是如此”。

該言論也引起巨大爭議,當時,美官員也是趕緊“滅火”,強調美對臺政策“沒有改變”。


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最核心的問題。不論是拜登蓄意爲之,還是無心之意,都已經對中美關係造成了傷害,也給臺海和平穩定增添了變數。

島內“臺獨”分子在得知拜登的表態後就一片歡呼,認爲終於把美國綁上了戰車。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表示,“民進黨當局出賣中華民族利益和島內民衆福祉,勾結外部勢力謀獨的企圖不會得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呼籲拜登政府,“不要站在14億人的對立面”。當前,中美關係剛剛出現轉圜的跡象,不要因爲臺灣問題而破壞大局。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趙歆 郝苗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