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實地調研:過去四年,雄安新區建設得怎麼樣了? | 《財經》封面

雄安新區作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將繼續起到關鍵作用;並將形成一批可推廣的城市規劃和建設經驗

文 | 《財經》記者 張寒 實習記者 張一雪

深秋十月。從北京西站乘高鐵向南,半小時到大興機場,再行20分鐘就到了離北京128公里遠的雄安新區昝崗組團內的雄安站。新區周邊是一望無際的農田,但啓動區的工程幹得熱鬧。

正在建設的北海幼兒園、史家衚衕小學和北京四中等新校區已初現雛形。在容東片區,近千棟安置房已經頗具規模,社區配套設施相對完善,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會展中心已竣工驗收、投入使用。

根據雄安新區總體規劃,以及過去四年來的建設進度,再過幾年,將會有更多的樓宇和生態景觀在這裏拔地而起,它們將記錄雄安新區從縣域地區向智慧城市、未來城市建設演進的歷程。

2021年9月1日,《河北雄安新區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這是雄安新區首部綜合性地方法規,首次賦予新區管委會法律地位和管理職權,明確雄安新區管委會是河北省政府派出機構,參照行使設區的市政府的行政管理職權,行使國家和河北省賦予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該《條例》一出,輿論出現關於“雄安新區降級了”的評論和猜測,專家對《條例》的解讀也是各抒己見。

那麼,過去四年間,雄安新區的項目成效和建設進展如何?雄安新區的功能和定位有沒有調整?雄安怎樣進行產業佈局?近日,《財經》記者奔赴雄安新區進行調研採訪。

雄安新區從未降級

近期,“中國雄安新區降級爲河北雄安新區”“中央交首付,河北付尾款”等一系列說法,引發市場關注。還有專家判斷,可能水資源不足、地形過低等客觀因素,制約着雄安新區的大規模開發建設。

自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就有很多觀點討論。在當地建設者看來,這些熱議帶來了“兼聽則明”的效果,更加明晰雄安未來發展的思路和方向。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討論是,雄安新區的發展建設是否會因爲水源、地形等因素而面臨變數?雄安新區會不會降級?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對《財經》記者分析,整個華北地區都缺水,但在雄安新區內有白洋淀,它屬於華北地區唯一有湖和相對不太缺水的地區。況且,雄安新區並不會發展大規模的工業和製造業,因此,不需要大量水資源維持運轉。

“雄安新區設立的主要目的,是要實現首都北京人口的實質性下降和分散,而首都本身就沒有多少工業。雄安的落腳點是解決南北經濟的差距、實現京津冀地區的協調發展,以及打造中國北方城市的新標杆、新樣本。因此,即便有缺水的情形,也可以考慮通過南水北調工程來進行補水。”曹遠征說。

至於地形偏低的問題,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城鎮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衛東告訴《財經》記者,雄安可以通過後續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來彌補地形的不足,之前鄭州、北京等城市的暴雨災害,就是因爲城市排水不及時所導致,如果雄安能夠提高城市應對措施等級,就能更加有效地應對突發性事件。

李衛東認爲,由於地形而導致的地質性災害是小概率事件,人們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現象,但是不必擔憂雄安新區整體的發展規劃。

對於“降級”之說,《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爲,如果要有效實現雄安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定位,那麼雄安新區就不可能被降級。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精神,雄安新區的定位爲: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京津冀城市羣重要一極、高質量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針對目前雄安新區的級別有無法律依據等問題,雄安新區黨羣工作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關於雄安新區降級的說法是個別媒體的炒作和部分公衆的誤讀,實際上在2017年4月1日新華社發佈的新聞通稿《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中就明確了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從未降級。

此外,《條例》中也明確提出,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是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參照行使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職權,行使國家和省賦予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條例》中提出雄安新區管委會參照行使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職權,是爲了解決雄安新區在過渡階段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法律依據問題,不涉及行政級別的問題。設區的市不等於地級市,跟行政級別沒有關係,地級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都是設區的市。《條例》明確雄安新區行使國家和省賦予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充分體現了雄安新區的特殊性。因此,雄安新區降級是誤解。”該負責人再次強調。

據悉,未來雄安新區將逐步過渡到城市管理體制,何時成立城市、成立何種級別的城市,還需要等待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批覆。城市級別選擇將需要綜合考慮、權衡利弊。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張可雲對《財經》記者提醒,爲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雄安新區的行政區劃調整與行政建制安排宜早不宜晚。如何減輕行政級別對冀中南地區各主體城市產業分工和合作的負面影響,是雄安新區建設乃至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下一步,雄安新區若要加強京津冀不同區域的溝通融合、協調各行政區功能定位,就需要較強的產業承載力和資源匹配能力。

賦予更大自主發展權

《財經》記者瞭解到,2021年7月29日,《河北雄安新區條例》由河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在立法層面對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作出全面系統規範。雄安新區黨羣工作部有關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解讀,《條例》的最大意義在於明確雄安新區的法律地位。過去,新區只是省政府的派出機構,不是一級行政主體,不具備獨立執法主體資格。《條例》生效後,新區擁有了管理職權,新區各部門也可以更好地去履行相應職責。

該負責人還強調,《條例》賦予了雄安新區更大的自主發展權,鼓勵新區先行先試。例如,在用人制度上賦予新區更大的用人自主權,將鼓勵改革創新寫進《條例》、上升爲法規,讓雄安有更大的改革探索空間,同時要求建立鼓勵改革創新的容錯糾錯機制,以此激發人們的幹事創業熱情。

近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要不斷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進一步細化教育、醫療衛生、社保、住房等疏解政策的具體支持舉措,一單位一策、一企一策。深入完善醫保、財稅等後續政策。根據工作進展和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完善現行政策,出臺新的疏解政策,不斷構建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增強雄安新區對疏解單位和人員的吸引力。

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採訪中還表示,學習借鑑國內外新城新區建設管理理念和經驗,研究構建契合新區不同發展階段、有利於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符合改革方向的體制機制。

李衛東提出,雄安新區應當結合功能定位,在土地、住房、投融資、財稅、金融、人才、戶籍、醫療、社保等方面,積極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和先行先試。在體制上,構建精簡、高效的行政體制機制,開展行政審批一體化機制建設,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引入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在各類機制上,構建雄安標準,形成典型示範。

他建議:第一,通過土地、金融、稅收、人才等系列政策優惠和“市場化”導向舉措,吸引外部優質創新資源要素,特別是創新人才。第二,打造優良創新環境。創新激勵機制、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各類制度措施,提供持續發展的創新環境。第三,產業立市。完善產業發展規劃,確立重點發展產業,打造以企業爲主導的技術創新體系,實現產業集聚。第四,打造創新文化。無論是美國硅谷,還是深圳特區等,開放探索、包容進取的創新文化吸引了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和企業家聚集,雄安新區應培養與之相匹配的創新文化。

以房地產市場和土地制度的改革探索爲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提出,要改革創新住房制度,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完善多層次住房供給政策和市場調控體制,嚴控房地產開發,等等。《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還提出,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統籌解決新區所需建設用地規模、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耕地佔補平衡指標。創新土地供應政策,構建出讓、劃撥、作價出資(或入股)、租賃或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的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應模式。

曹遠征對《財經》記者表示,雄安新區的房地產市場應當長期堅持“以租代售”,堅持不賣房、不賣地。“1998年之前,中國沒有房地產市場,所有的房子都是分配的,所以雄安不賣房、不賣地,在實際中完全可以操作。雄安作爲北方新興城市,應當自覺承擔中國房地產市場改革試驗田的重任。”

一些受訪專家也認爲,雄安的房地產市場不應當一直處於凍結狀態,將來雄安應當適度放開商品房的銷售,同時嚴厲打擊炒地炒房的投機行爲。

“政府希望雄安的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待市場成熟以後,可以慢慢放開商品房的銷售,要避免市場劇烈波動,還要探索BOT等開發新模式,實現資金投入的多元化。”李衛東告訴《財經》記者。

其實,《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提到,雄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未來的雄安是會有商品房的,以滿足多層次個性化需求,並探索房地產金融產品創新。

未來城市新標杆

雄安新區爲河北省管轄的國家級新區 ,位於河北省中部,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雄安新區包括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2017年,雄安新區常住人口104.71萬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國家級新區河北雄安新區。2019年,雄安新區設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雄安片區,並在這一年入選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

從北京西站乘高鐵向南,半小時到大興機場,再行20分鐘就到了位於雄安新區昝崗組團內的雄安站。走進雄安站,內部明亮通透,結構挺拔俊美,從裏到外,建築的藝術感和科技感撲面而來。

這座在全亞洲範圍內整體規模排名靠前的高鐵站,從2018年底開工建設,歷時兩年,於2020年底通車。走出雄安站,昝崗的地面依然乾淨空曠。《財經》記者瞭解到,按照“先地下,後地上”的城市理念,高鐵站片區總長達16.5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一期建設已經基本完工,總長達10.8公里的管廊二期項目正在推進,爲高鐵站片區“站城一體化”建設夯實了基礎,大面積的建設工地讓人對這裏的未來充滿想象。

經過多方面考察,確定在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設立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距北京、天津均爲105公里,距石家莊、滄州均155公里,距保定30公里,距北京大興機場55公里,地質穩定,具備大規模開發建設的基礎條件。

據瞭解,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主要分爲三大階段:2017年至2018年是以規劃爲主的第一階段。2019年開始,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2021年進入第三階段,即承接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同步推進階段。

走進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所在的市民服務中心園區,只見內部道路整潔、綠樹成蔭,雄安規劃展示中心、政務服務中心、雄安集團等建築物坐落在縱橫交錯的路段。

在這裏,按照雄安新區的建設標準,水電氣暖等城市必需品必須通過地下綜合管廊運輸,地面上沒有出現其他城市常見的井蓋和管道。通往地下綜合管廊的玻璃房和停靠在無人駕駛車站的測試車輛,彰顯出園區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標準建設。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雄安新區目前已經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疏解並重的新階段。雄安建設着力推動智能化和數字化應用,將打造“雲上一座城、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

此前不久,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亦公開表示,雄安新區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按照總體工作部署,從今年起將以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爲重點,分期分批推動相關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區疏解,努力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批標杆性項目,爲深入實施中長期疏解任務奠定基礎。”

《財經》記者瞭解到,接下來,雄安新區將重點承接央企、事業單位、金融總部、科研院所、醫院和高校等六大類來自北京的疏解單位,同時,雄安新區的產業發展將重點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高端現代服務業、新材料和綠色生態農業等五大方向。

上述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負責人還對記者強調了幾個“一批”:雄安將“引進一批北京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佈局建設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打造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承擔實施一批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吸引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龍頭骨幹企業和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聚集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團隊和創新型企業家,構建以科技創新爲核心,多領域互動、多要素聯動的科技創新體系”。

按照目前的規劃目標,雄安將成爲中國先行先試的改革引領區,優質產業和科技創新要素的集聚區,職住平衡、功能完善、遠離“大城市病”的發展示範區,成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新橋頭堡,北方經濟的引領者。

從1992年開始,中國先後成立了十幾個國家級新區,但每個新區背後的歷史使命不同,這取決於新區設立的歷史背景、地理位置、新區規模、社會使命等。對於雄安新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預測,這裏可能代表着未來中國城市的新標杆。

雄安藍圖逐漸成現實

雄安新區的城市設計強調“先規劃、後建設”。在雄安新區相關負責人看來,建設一個高質量的城市樣板,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未來產業佈局、居民生活質量、城市建築風貌、對外交通連接、白洋淀生態治理、防洪能力建設、數字城市建設……

“慢”規劃之後便是 “快”建設,然而,記者感受到的是雄安看得見的“靜”與看不見的“動”。

據瞭解,在雲上,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雄安雲”,面向未來城市運營提供強大的雲計算能力支撐,同時成立區塊鏈實驗室,做好數字城市基礎建設。在地下,除了將電力、通信、燃氣等各種管線集於一體之外,新區還設計了智慧物流通道,未來將藉助城市雲計算平臺供無人物流車通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地面上,雄安新區的城區規劃是“一主、五輔、多節點”:“一主”即原容城與安新兩縣交界區域形成的起步區,也是新區的主城區,先行啓動建設。“五輔”即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寨裏、昝崗五個外圍組團,主要用來回遷安置,並承擔一定的疏解功能。多節點即若干個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實行分類特色發展,劃定特色小城鎮開發邊界,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

儘管雄縣、容城、安新三縣的老城區正在進行“微提升”“微改造”,但起步區纔是未來雄安新區的核心區域,規劃面積約198平方公里,建設用地約100平方公里,內部分爲五個組團,並在每個組團內部實現職住平衡。其中,啓動區位於起步區的第四組團和第五組團,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爲26平方公里。目前,雄安新區起步區控規、啓動區控詳規已經對外公佈。

在雄安,人們常說“起步區”和“啓動區”,兩者名稱相近,實則不同。起步區即主城區,雄安新區設立的主要功能集中安排在這裏。啓動區是起步區中先行建設的一部分,承擔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落地、高端創新要素集聚等重任。

雄安新區管委會有關工作人員對《財經》記者介紹,啓動區規劃方案是雄安新區在全球範圍內的100多個招標方案中遴選出來的,最終中標的方案來自於美國的設計團隊。該方案將城市建設與傳統中國文化相結合,既富有現代氣息,又保留中國特色。根據已公佈的相關規劃,雄安新區的啓動區內部設有科學園、大學城、創新坊、互聯網產業園、總部基地、金融島等,同時配套良好的教育和醫療資源。人口密度則計劃控制在1平方公里1萬人左右,意在打造宜居宜業的優質環境。

“組團”也是這裏的高頻詞。以北京爲例,北京的中心城區建設是一環套一環,當環路越多,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就越大。而雄安的組團與組團之間是區隔開的。一個組團將保證人們的工作、生活、教育、醫療、商業配套都在一個區域內,這就能避免較多的跨城區流動,便利了居民生活。

主城區之外的五個外圍組團主要用來安置回遷居民,目前,容城組團東部的容東片區(位於容城縣城的東部,面積約12.7平方公里)是最早開工建設,也將最早投入使用的區域。今年下半年,原本被徵遷的羣衆將陸續回遷到這裏。

隨着汽車駛向容東片區,《財經》記者在探訪容東的道路上觀察到,道路的一邊是平地上如火如荼的建設,另一邊已經初具城市雛形,高樓林立,街道寬敞。在這個城市雛形的內部,學校、商鋪、公交車站都已就位,只等居民到來,爲新城增添人氣。

平地起高樓,雄安新貌隱約可見。

在城市發展專家的眼中,雄安新區類似於當年日本筑波科學城的興起。20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從“貿易立國”向“科技立國”轉型,強調從應用研究逐步轉向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受美國硅谷啓發,日本在距離東京60公里的筑波規劃建設科學城,爲培養高精尖人才和科技研究創新提供了良好環境。1974年,日本政府將部屬的40多所教育和研究機構遷往筑波。如今,筑波科學城已成爲日本規模最大的科學研究中心,是日本在高精尖科學研究方面與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扛鼎砝碼。

而那時候的東京集聚着大規模的製造行業和服務行業,產業集聚帶來了人口的急劇膨脹。日本將科研機構從東京遷往筑波,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京的人口和交通壓力。

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白雪潔對《財經》記者表示,筑波是政府導向型發展,這點和雄安很像。

雖然筑波在當時承擔了一定的首都疏解功能,但其主要功能是服務於原始技術創新。“筑波跟雄安都是政府主導規劃,但是兩者差異就在於功能定位。日本對筑波最初的定位就是原始技術創新,它其實沒有過多強調筑波的城市功能,它本身也不是按照一個功能齊備的城市去建設的。”而雄安的城市定位相比顯得較爲多重。

2021年6月30日凌晨,雄安新區上千臺無人機上演燈光秀表演,排列出各種文字與圖案,“點亮”雄安夜空。無人機排列出的“雄安 新時代的詩與遠方” 字樣。圖/中新

一方面,雄安要疏解北京的單位、人口和產業;另一方面,雄安要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世界科技創新中心,同時還要完備其城市功能,打造現代化智慧城市。從目前雄安的規劃建設情況看,政府在前期承接疏解中發揮了很大的引導作用,但是未來城市的發展需要形成自己的造血機制。

“如果完全依靠高校和科研機構,其實是沒有辦法完成造血功能的,所以必須得有產業。”白雪潔說,如果雄安連最初疏解功能的定位都沒有完成,就要求它招商引資或者吸引高新技術產業等,它是沒有辦法靠市場的力量去吸引的。任何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最基礎的要素還是來自於市場,即市場本身對這些要素所產生的吸引力。

白雪潔認爲,目前政府已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建設基礎設施,做高水平的規劃。“描繪藍圖已經做得很好了,接下來就是疏解功能,這時候政府一方面做好引導工作,另一方面要監督雄安的疏解是不是實實在在的疏解。“如何讓更多人才和產業願意在雄安留下來?最重要的一點是吸引年輕人,因爲年輕人的移動成本相對較小。”

未來,如果雄安加大對創業創投的培育機制,可能會有更多年輕人來雄安創業創新;只要年輕人在這裏做起來,市場機制就會慢慢積蓄力量了。

2600億產業投資入局

《財經》記者在雄安調研中發現,近幾年,嗅到商機前來雄安設立分公司的企業不少。

截至2021年上半年,雄安新區累計完成投資2600多億元,125個重點項目在推進,一批在京企業入駐雄安新區,北京在雄安新區註冊成立超千家企業。

前來雄安新區設立分公司的就包括建築建材系統服務商東方雨虹公司。該公司雄安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目前公司正在廣泛招聘銷售代理商,併爲代理商提供產品、技術的培訓和銷售方案。“雄安的市場前景極爲廣闊,預計每年的建築業務量能達到幾百億元人民幣,即使只能獲得一小部分利潤,也是很可觀的。”該工作人員說。

大規模的硬件設施建設之外,雄安新區也在發力打造優質的軟環境。《財經》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瞭解到,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多次召開會議,強調政府要爲企業提供“店小二式”和“保姆式”服務,採取“一企一策”,打造效率最高、流程最短的服務型政府。

同時,通過頂層設計,完善“大部門制”和扁平化的行政管理體制,讓企業少跑腿,實現行政事項的“一網通辦”。

爲了吸引“新人才”,雄安新區正在制定“1+N”的政策體系。根據《雄安新區關於加快打造新產業的實施方案(2021-2023年)》,研究制定《關於聚集新產業集聚新人才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聚集支撐疏解的創新創業“新人才”、適應新區建設發展需要的產業人才。

雄安新區黨羣工作部有關負責人對《財經》記者介紹,萬事開頭難,現階段雄安的人才基礎比較薄弱,所以雄安採用了靈活方式吸引人才,比如,爲優秀人才的醫療和住房需求提供“保姆式”服務,實行人才“候鳥”計劃(吸引人才每年七八月份來雄安工作),利用返聘、雙聘、項目合作等柔性方式,吸引高層次人才團隊來到雄安,創造價值。

該負責人說,“雄安新區就像一張白紙,在各方面都要吸收全國乃至全球最先進的理念和機制。不可否認的是,雄安未來要想追趕上深圳和浦東,以及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雄安提出不搞土地財政,但是如何實現地方財政的自我造血功能,如何在生態治理和民生項目中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如何走出一條改革突破的新路子,都是未來雄安面臨的挑戰和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雄安新區的首要功能是承接北京疏解,因此在產業引入方面,也是以北京的單位和企業爲主。截至目前,已有中國星網、中國中化集團等央企總部宣佈搬遷至雄安,更多央企、教育和醫療機構也在疏解名單之列。

河北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永亮對《財經》記者分析,雄安新區未來發展的難點在於能否實現央企總部從北京的整體遷入。如果央企只是部分搬遷,比如在雄安建立一個分部門或者研發中心,那麼疏解作用將發揮得有限。

在劉永亮看來,經濟功能是非首都功能,因此,以央企爲核心的首都經濟功能遷往雄安,而原來的央企總部大樓留在北京,可以改造成公園、展覽館等,服務於北京的文化中心功能。能否順利實現央企總部搬遷,取決於雙方的博弈,也是關鍵的一步。

根據《條例》,雄安新區將制定嚴格的產業准入標準,建立入區產業項目科學評估論證機制,制定限制承接和佈局的產業負面清單。同時,改造提升符合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的本地傳統產業,有序遷移或者淘汰其他傳統產業。

雄安新區設立之前,三縣本來有一些當地特色的傳統產業,如容城的服裝產業和毛絨玩具產業、雄縣的塑料製品和建築材料產業、安新縣的有色金屬產業。設立新區之後,河北省政府開始推動當地傳統產業轉移轉型。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對於當地原有產業,雄安新區提出“四個一批”,即“升級一批、關停一批、轉型一批、外遷一批”。

第二創新高地潛力待釋放

下一步,如何增強雄安新區對科創產業的吸引力?一般而言,創新高地具有以下特徵,一是聚集豐富的創新資源;二是創新活動或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頻繁;三是科技創新效益顯著,有效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四是具有包容的城市文化;五是創新與創業相互促進,創新帶動創業,創業激發創新;六是對周邊具有強大的輻射力;七是處於區域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位置,對於區域創新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總監劉楊對《財經》記者分析,雄安新區具有成爲區域創新網絡重要節點的天然優勢;同時,作爲首都創新資源外溢的主要承接地,雄安新區具有成爲京津冀地區第二創新高地的潛力。可以有效地將發展資源快速向戰略目標領域動員和集中,而這正是雄安新區建設的初期動能。利用市場化機制來引導高技術產業發展纔是雄安發展的長期動能。

劉楊也認爲,雄安新區目前仍存在一定弱勢:由於新區還處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城市功能還夠完善;創新主體(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尚未形成;產業創新活動的開展還需要時間,城市創新文化還有待營造。總體來看,雄安新區具有打造創新高地的巨大潛力,但道阻且長,需要保持戰略定力。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雄安新區將構建開放型科技創新體系,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企業,建立完善全週期全流程全方位服務機制。在政策方面,加強北京市企業搬遷的稅收政策引導,吸引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整體遷入或在新區成立全資子公司。

“到了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這必然將對雄安承接北京增量部分提出迫切需求。從自身發展來看,雄安正處於大規模實質建設階段,具有天然的超大應用場景優勢,是雄安塑造科技創新市場化基因的最好時機,有利於雄安探索建立科技創新的內生機制,形成與北京科技創新的差異化、互補性發展格局。”該負責人說。

在營造創新創業生態方面,雄安從2020年啓動創新創業大賽,推動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在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內首創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企業科創服務平臺,打通了工商、稅務、金融、科技等部門數據壁壘,確保企業“一次註冊填寫”即可享受各部門政策的全方位服務。

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也是北方區域經濟發展長久以來的一大難題,而雄安有望成爲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由於雄安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交通便利,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北京、天津、河北的人才、創新、產業優勢,都能吸引並移植至雄安。雄安作爲發展新區,無疑具有重要的政策優勢和比較寬的政策探索空間。

李衛東表示,接下來,雄安新區要結合自身功能定位,在強化科技創新載體建設的基礎上,處理好嫁接與發展的關係,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有效盤活京津冀現有的科技園區、產業園區等區域,推動建設京津冀產業集羣,提升京津冀經濟圈產業分工協作水平,促進區域內部產業、價值鏈完善,以促進京津冀的區域協同發展。

近年來,長三角和珠三角帶動中國南方經濟的強勢崛起,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有所拉大。在此背景下,雄安新區的設立,也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和任務,其中就包括爲北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源泉。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民良告訴《財經》記者,有不少人希望雄安新區能夠成爲新時代北方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這是可以理解的。雄安新區需要向長三角、珠三角的城市學習市場化改革與創新發展的有益經驗,從而取長補短,少走彎路。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