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於10月22日開始發售的首批4只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26日正式結募。這是今年備受證券市場關注的又一創新產品,合計320億元的募集規模上限究竟戰績如何將於近日公佈。

值得注意的是,渠道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4只產品或於11月8日上市,沒有趕上產品發售的投資者也可以等到產品上市後,在場內進行交易。

又一期現聯動產品將誕生

千呼萬喚始出來。在距離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合約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第4天,2021年10月22日,國內首批4只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ETF產品宣佈正式發售。這意味着,全市場又一個期現聯動的產品即將誕生,併成爲今年公募基金ETF市場的又一標誌性事件。

在當前權益市場賺錢效應持續下降、新發基金髮行遇冷的背景下,首批MSCI中國A50ETF在發行前兩個交易日就大賣120億元,發行熱度頗高。

10月26日凌晨,匯添富基金宣佈,出資2億元認購匯添富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有渠道人士於10月26日下午對記者透露,自匯添富基金宣佈自購2億元后,首批MSCI中國A50ETF的募集熱度快速升溫,出現多個大單認購。

選擇一隻ETF主要是看其跟蹤的指數。Wind數據顯示,從歷史累計收益率來看,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近十年的價格指數收益率,以及包含分紅再投資的全收益表現均超越富時羅素A50和MSCI中國A股指數(母指數),指數長期年化收益率超過11%,高於中國GDP同期年化率,是分享中國經濟整體發展紅利的良好投資工具。

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的另一個亮點是:行業分佈均勻,新經濟佔比較高。

有頭部基金公司指數基金研究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着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新經濟在新發展階段的重要性持續提升,預計將有更多新經濟板塊龍頭企業進入指數成分股,權重佔比將增加。”

另外,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的成分股匯聚了各行業的優質龍頭,共計50只個股。

成分股的選股方式有別於富時中國A50指數:富時中國A50指數代表的是中國內地市場總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的表現;而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是先從MSCI中國A股指數(母指數)的大盤股中分別選出11個行業中兩家規模最大的公司,再根據指數權重從母指數中選擇剩餘的公司,直到總數達到50家。最後,再根據母指數的流通股市值權重,對所選公司股票進行加權及平衡行業權重分配。

據記者觀察,目前前十大成分股的權重均低於10%,合計44.3%。這50只成分股其實就是北上資金持倉的核心標的,合計獲得了將近50%的北上資金持股市值。毫無疑問,長期業績的關鍵驅動力當屬ROE和盈利增速。目前該指數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也皆高於傳統寬基指數。

A股逐步納入MSCI指數體系

A股在近幾年被快速納入MSCI指數體系中。

具體來看,2017年6月21日,MSCI正式宣佈將A股納入其主流指數體系,MSCI新興市場指數首批納入222只中國A股大盤股;2018年5月份,第一階段納入計劃開始實施,A股大盤股首次進入MSCI新興市場指;2018年8月份,第一階段納入計劃實施完畢,A股納入因子提升至5%;2019年5月份,第二階段納入計劃開始實施,A股納入因子提升至10%;2019年8月份,A股納入因子提升至15%;2019年11月份,第二階段納入計劃實施完成,A股納入因子提升至20%。首次納入A股中盤股;2021年9月份,爲推動建立和完善A股市場金融生態系統,MSCI正式發佈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

2021年10月18日,香港交易所宣佈推出以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爲標的的期貨合約,這是繼2006年9月份新交所推出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後,第二個境外掛鉤A股的股指期貨產品。

數據顯示,根據韓國和中國臺灣的經驗,預計到2027年MSCI對A股的納入比例可能提高至100%,納入指標有望拓展到更廣的覆蓋範圍。如果A股全部納入,預計新增外資流入(主動+被動策略)4600億美元左右(摺合人民幣3萬億元)。

不過,今年8月25日,MSCI董事長兼首席行政官亨利·費南德斯(Henry Fernandez)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目前尚未有進一步擴大納入A股的計劃。在進一步納入A股前要解決中國A股較短的結算週期、陸股通的交易假期安排、在陸股通中形成有效的綜合交易機制等挑戰。儘管挑戰仍存,但他認爲中國的情況需要結合新興市場來看,新興市場的波動和政策變化向來更大,因此也對應着更高的收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