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中建國際醫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毅以“大國建造·築夢未來”校園報告會主講人身份走進香港理工大學張安德演講廳。他以“時不我待,創新爲魂——中央支援兩院項目建築科技的創新實踐”爲題,給香港理工大學在場師生講述該公司是如何完成中央援港抗疫兩院項目(香港臨時醫院及社區治療設施項目)建築科技的創新實踐,包括項目建設過程中艱辛與不易。信念與使命

在報告會上,張毅以香港社區治療設施項目(港版方艙醫院)爲例,講述了團隊的使命和效率。

張毅說,港版方艙醫院所有設計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符合香港醫護人員的使用習慣並根據亞博館現場的特點進行設計,提供952張病牀,其中負壓隔離牀位160張, 是全國首家高標準智慧負壓方艙醫院。上述項目的建築面積約30000平方米,工負壓隔離病房40間,共160張牀位,普通方艙牀位共792張,包含護士站等公共設施共32個,提供額外冷氣設施病牀數量是952張。

設計 王基煒

“合約工期28天,我們無間斷設計及建造,472小時完工,提前200小時交付使用。”張毅在報告時稱。

由中央援建的港版“火神山醫院”——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的建造故事也是如此。

作爲全球首家全MiC負壓隔離病房傳染病醫院,既是中建集團承接的一百多所防疫醫院裏唯一永久醫院,也是香港首家採用MiC建造技術的永久醫院和最大規模的負壓隔離病房醫院,建築面積約44000平方米,從場地平整及市政設施改造6棟病房大樓、1棟醫療中心大樓、1棟能源中心大樓,1個液氧站,1個危險品倉及其他配套設施,816張負壓隔離病牀,如此工程量僅用4個月時間,速度令香港市民和世界爲之驚歎。

“我們實際用時120天,提前了2天交付,原本3至4年的建設工程。”張毅稱,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他們已經知道這不是常規的項目。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這也是一項崇高的使命。”張毅稱,中國建築國際集團作爲一家紮根香港的央企,能擔任這兩家醫院的建設任務,保衛香港,守護家園,做出貢獻,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中央交給我們的任務,再苦再難,我們都會全力以赴。”張毅說。生死時速

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和香港社區治療設施項目(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改成臨時檢疫中心)都是由國務院港澳辦專班統一領導,由深圳市具體援建,深圳、香港兩地政府組建深港聯合工作組,各自成立工作專班,負責協調解決相關問題,這在香港的項目建設中尚屬首次。

“開創了一國兩制工程建設的新模式。”張毅稱,故此在項目建設和溝通工作相當艱鉅,遠遠超過常規項目。

“我們在香港要對接20多個政府部門和6個公營機構,審批流程嚴格程度也絕不亞於任何常規項目,既要保證結果的正義,也要保證程序的正義,同時設計建造過程也要嚴格遵循香港的標準,確保合法合規。”張毅說。如何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呢?

“我們創新了管理體系,最大限度的去解放生產力。”張毅說,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將此項目作爲“一號工程”, 項目實施矩陣式管理體系,創新組織架構,管理人員現場辦公,此舉爲更好的溝通和決策。

“讓聽見炮火的人呼喚炮火。”張毅說,此舉最大程度提升了效率。

在加快工程建設進度之際,如何防控疫情防也是項目成敗的關鍵所在。

根據統計,該項目現場累計開工人數逾24萬人次,高峯期每日開工人數逾4000人,共4萬多材料及設備運輸車次,如此巨大的人員往來,如何進行疫情防控管理呢?

張毅在報告會上介紹稱,中建國際醫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趙莉莉醫生擔任項目防疫總指揮,她曾是香港醫管局聯網總監、瑪嘉烈醫院前院長,同時也是2003年抗擊SARS英雄,紫荊星章獲得者,因此在疫情防控上擁有豐富的經驗。

爲從源頭切斷感染、確保零感染源,公司要求所有入職人員需持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報告方可入職,此外項目還施行健康申報、檢查消毒、網格管理和防疫巡查四級防控體系。

“我們成功實現了零感染的防疫目標。”張毅稱。

設計 王基煒

這的確是一場戰鬥,該項目實行7天24小時開工制,管理人員兩班倒,現場工人三班倒;累計開工人數逾24萬人次,高峯期每日開工人數逾4000人; 動員超過200家香港本地分判商及超過130家香港本地供應商,設立第二梯隊(後備部隊),超額保障,內地工廠調動全國資源,保障項目建設,累計開工約50000人次,高峯期工廠工人人數超過2500。

爲滿足香港醫院建設標準,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在全球近20個國家或地區火速採購,緊急材料及設備直接空運,項目材料及設備運輸量超過40000車次。

“在這個項目中,無論是政府、企業和個人,所有參與者都只有一個信念,時間就是生命。”張毅說,在項目的策劃、建設、建造、驗收和維保的每個階段,凝聚了包括公務員、醫護人員、建設者和每一位參與者的心血和汗水。

爲紀念這次項目的勝利完成,公司把5000多名參與者的照片合在一起,製作一張巨幅海報,掛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改成臨時檢疫中心的牆壁上,參與該項目的絕大多數人都能從海報中找到自己。

“當海報掛出來後,有位清潔女工找到了自己的照片,激動得哭了,她覺得自己也爲香港,爲社會做出了努力,點滴之中也折射出了偉大的抗疫精神。”張毅動情地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