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一名觀衆體驗VR虛擬駕駛。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

戴上VR(虛擬現實)眼鏡,暢遊中國空間站,浩瀚蒼穹盡收眼底;輕點鼠標,虛擬裝修系統“一鍵換裝”,足不出戶即可感受新家;依託VR設備,身臨其境感受湘江戰役,“穿越時空”體悟革命精神……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顯示,中國VR產業市場規模在2020年已達413.5億元人民幣,在探索“虛擬未來”的同時,VR產業正在創造“現實價值”。

硬件創新實現突破

2016年曾被稱作VR元年,僅國內就產生了超千家創業團隊。但因技術不成熟、交互體驗差、應用場景受限等問題,VR技術在落地應用方面存在一定侷限。

近年,VR領域的計算、交互和顯示三大關鍵技術取得長足進步,從而推動硬件市場快速發展。

衆多VR設備製造商紛紛佈局更高精度的追蹤技術,使用戶可以通過手柄甚至手勢識別擁有更爲真實沉浸的場景體驗。例如,愛奇藝推出的“奇遇3”VR一體機,採用2片VR顯示屏,可爲用戶提供簡單自然的操控體驗。

在VR內容生態方面,隨着交互和計算技術的進步,近年來精品不斷。以中國電信天翼雲VR打造的“激戰到底”線上拳擊賽爲例,從近距離的視角呈現“自由視點”“動態環繞360度”等場景,爲觀看者帶來不一樣的觀賽體驗。

“VR在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愛奇藝智能首席執行官熊文表示,VR的核心特點是可以打破時空限制,防疫期間,用戶對VR的需求得到明顯提升。“在技術與內容生態的加速迭代下,相信未來VR還會有更大發展。”

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事實上,在休閒娛樂之外,近幾年,虛擬現實技術在顯示、傳輸、通信等領域同樣大顯身手,“VR+”已成爲發展新趨勢。

“吱——砰”,伴隨尖銳的剎車聲,晃動的座椅模擬出事故撞擊時的震感,令戴着VR眼鏡的司機李師傅嚇得直哆嗦。近日,李師傅由於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發生剮蹭事故,被要求在江西省南昌市公安交通治理體驗中心內接受教育——藉助VR設備,體驗數起交通事故的真實場景,並寫下心得體會。

“VR體驗令我意識到交通事故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我以後開車時一定要多加註意。”李師傅說。

“公安交通治理體驗中心主要是利用VR技術,還原各類型體驗項目真實環境,從視覺、聽覺以及感覺方面加深安全意識。”南昌市公安交通治理體驗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物展示、情景模擬、互動體驗等模塊設置,實現交通安全知識可視化,對提高交通參與人員安全意識、法治意識起到重要作用。

在工業領域,VR也動作不斷,貫穿於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維修巡檢等智能製造流程。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上,“停靠”着一列極具未來感的AI地鐵車廂,它帶領觀衆深入領略廣州地鐵21號線天河智慧城站風采。

通過數字孿生與虛擬現實技術,地鐵運營方還將人工巡檢搬上雲端。地鐵運維人員只需戴上VR眼鏡,便可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車站,在虛擬空間裏進行漫遊、巡檢,有效降低了人員出動頻次和運維成本。

“數字孿生和虛擬現實的結合應用將大幅推動工業產品在設計、生產、維護等環節的變革。”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說,“隨着VR產業的加速成熟,產品也將逐漸被消費市場接受,形成規模效應及成熟的盈利模式。”

政策引導逐步完善

VR產業的“回暖”,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推動引導。近年間,中國將VR產業定位爲超前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出臺鼓勵發展政策、扶持產業發展基金等助推產業發展。

2019年3月,工信部等多部門印發《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將推動虛擬現實設備等產業化列爲重點任務;2020年2月,工信部印發《關於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提出,豐富虛擬現實等應用場景,帶動智能終端消費;2021年5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佈的《關於開展出版業科技與標準創新示範項目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強虛擬現實技術在出版領域的創新應用。

“十四五”規劃綱要將虛擬現實技術列入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並明確給出發展方向,即推動三維圖形生成,發展虛擬現實整機、感知交互、內容採集製作等設備和開發工具軟件、行業解決方案。這對於產業鏈各方而言,猶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雖然虛擬現實產業的快速發展折射出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潛力,但與部分國家的先進技術相比,中國VR技術仍有發展差距,這涉及到相關人才缺乏、科技攻關不足等多重原因。

有專家表示,今後應進一步加大對VR核心技術和關鍵器件研發的政策支持,通過加強合作辦學、定向培養等手段,促進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持續向市場輸出。(記者 劉樂藝)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0月27日 第 08 版)

責編:陳亞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