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之大,在於大師;同樣邏輯,組織之大,在於領袖。

翻開歷史的畫卷,查看了一些偉大領袖,包括毛主席,釋迦摩尼,劉邦,曾國藩等,得出一條規律:不是什麼樣的人才造就什麼樣的組織,而是什麼樣的領袖,造就什麼樣的人才,什麼樣的人才造就什麼樣的組織,即領袖決定人才,人才決定組織。

領袖的“道”,決定這個領袖吸引什麼“道”的人才,具備什麼“道”的人才就能打造什麼組織之道,什麼樣的組織之道造就什麼樣的企業之道,即領袖之道決定人才之道,人才之道決定組織之道,組織之道決定企業之道。

經過在網上觀察,發現99%的人和老闆特別喜歡玩弄權術,以及各種各樣花裏胡哨的技巧,套路,權術簡直捧上了天,還天真的以爲今天的中國社會還處於曾經那個靠你爭我奪,相互算計,玩弄權術就能變強,變大的封建社會,但是令我震驚的是越低級的內容越受到大衆的青睞與品味,越佔領市場,越容易窺探人性,洞察人性,這些人成天在研究人性,研究算法,研究人的喜好,順應人性,利害,背後都是團隊在操盤,目的就是勾起人性深處的共鳴,獲得轉發,閱讀量,進而帶來流量,然後再想方設法如何引流,銷售,成交,變現,從而獲得利益,而那些爲用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經過深度思考的,反人性的內容,大衆根本不會理會,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經濟學規律。

越是心術不正的人,她/他們越喜歡追求一些花裏胡哨,歪門邪道,術層面的東西,越喜歡走捷徑,吸引來的人也是心術不正的人,比如技巧,方法,權術,欺詐,計謀,知識等,這也是識人的一個錦囊妙計。

未來,那些靠玩權術,權謀,詭辯詐術,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目的的人必將受到自己的反噬。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聯網上這些騙子成羣結隊,他們全然忘了,錢難修,屎難喫,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想要靠坑蒙拐騙,忽悠,收認知稅,智商稅,耍陰謀詭計,偷奸耍滑,投機取巧致富,達到自己的目的,門都沒有。

做人做事的邏輯,實質上跟帶兵打仗的邏輯是相通的,做不好人,沒有做人之道的人就喜歡投機取巧,走捷徑,崇尚靠小聰明,耍詐,算計,權術,技巧來取勝,就像拿雞蛋碰石頭,把手指伸進滾燙的開水中攪動,投身於水火,不是被燒焦,就是被淹死,這樣就帶不好兵,做不好事,沒有帶兵之道,最終就不可能取得勝利。

《資治通鑑》: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不可詐也。彼可詐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間滑然有離德者也。

什麼意思?仁者愛人,仁人是不會傷害別人的,也不會輕易讓別人傷害自己,真正的將軍帶兵打仗有帝王的志向,不會玩弄權術,形式主義,詭辯詐術,陰謀詭計的,仁人的將軍用兵是不能欺詐的。能夠使用欺騙之術對付的是那些驕傲,輕慢的軍隊,疲憊衰弱的軍隊,以及君與臣,上級與下屬之間不和,相互離心離德的軍隊。

這就是你會發現,毛主席帶兵不到萬不得已從來不主動去攻擊敵人,而是誘敵入深,讓敵人來攻擊自己,總是在與敵人做周旋,即使抓到的俘虜也不會輕易傷害,給他們重新做人,改過自新,放下屠刀,回頭是岸的機會,除非這個俘虜,敵人幹了不可饒恕,殘害百姓,讓人忍無可忍的過激罪行,那麼對這些敵人也絕不心慈手軟,要懲惡揚善。曾國藩以“結硬寨,打呆仗”而聞名,他是一位“守拙”的人,從不投機取巧,走捷徑。

這正應證了《資治通鑑》中荀況所說: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

什麼意思?仁者愛人,正因爲愛人,才憎惡害人,騙子,心術不正的人;義者遵循情理,正因爲循理,才憎惡反叛,做亂,圖謀不軌,偷奸耍滑,搞欺詐,玩權術的人,所以,用兵的目的是爲了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消滅戰爭換來和平,消滅歪門邪道換來正道,正義的,而不是爲了爭奪,攻伐的。

爲什麼知識改變不了命運呢?一語道破天機,知識永遠是停留在術的層面上,而文化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無形,無聲,無味,無色,無相的東西屬於“道”的層面,是安身立命的東西啊,人生光有術,沒有“道”,光有一大堆知識,卻沒有文化底蘊,就猶如大樹光有樹幹而沒有樹根一樣,終會枯竭而亡,何談生命?又何談命運呢?知識只有人經過大腦思考,靈魂深處的審視與審判,柔和,加工,萃取與自身長期積澱的文化底蘊相融合才能形成智慧,而智慧是可以渡人渡己的。

佛道無邊,只渡有緣人,有緣人就是開悟,領悟佛教文化的人;道法雖廣,只渡有道人,有道人就是頓悟“道”學文化的人;天雨雖寬,只潤有根之草,有根之草就是徹悟生命文化的草。

毛主席在1936年在保安接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談話與1964年8月18日在北戴河的談話中提到:我8歲那年開始在本地一個小學堂讀書,一直讀到13歲,早晚我到地裏幹活,白天我讀孔夫子的《論語》和“四書”,我的國文教員是主張嚴格對待學生的。我過去讀過孔夫子的書,讀了四書五經,讀了6年,背的,可是不懂。

可以看出,毛主席小時候學的文化可不是白學的,雖然那時候沒有理解,但是他學的那些文化,讀的書早已融入了他的血肉之中,成爲他身體的一部分,等到成年又在不斷實踐與做事中磨鍊,只要把文化學好,文化基礎打紮實,掌握中國文化的精髓,文化底蘊深厚,他不管是學習歷史,還是經濟,政治,甚至軍事,哲學等學科知識,可以熟能生巧,融會貫通,形成知識體系,知識體系又與他長期積澱的文化底蘊相互碰撞,聯結,交叉又會形成他的思想體系,進而形成智慧,而一個人的文化積累不是一天兩天,或看幾本書,見幾個牛人,上幾節課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痛苦的,長期的磨合過程才能成熟,成型,成體系的,發生質變的。

人有人心和道心、佛心;人心是私慾,道心,佛心是天理,天道,人該修養道心,佛心,剋制人心,這是心法,也是一個人未來修心最好的方式。

什麼是知識與術呢?就是你在學校裏學的那各門各類的科目與專業,這就是爲什麼愛因斯坦要強調:把學校所學的都忘了,剩下的纔是教育。

還有現在市面上各種各樣的培訓課程,亂七八遭,花裏胡哨,看起來高大上,學費高,吹噓,誇大其詞做宣傳,毫無底線做營銷,搞銷售,吹捧的,據說學了能改變命運的,一夜暴富的,賺大錢的,變厲害的知識付費產品/項目/課程等,這些爲自己貼上各種各樣名不副實的標籤的人,自稱爲大佬的人教你的都是各種各樣的方法,技巧,不學無術的東西,都僅僅是你獲取的知識而已,只是停留在術層面而已,你也只能獲取到術層面的東西,別人的“道”你休想學來,也別妄想會複製粘貼來,這位大佬再厲害,他/她們也不可能把她/他們的“道”,用移花接木,乾坤大挪移傳授給你,如果敢承諾能的人,十有八九是個騙子。

看一個人是否有水平?哪裏還需要給別人送錢,進入某個圈子,近距離接觸啊,你只需要看一下這個人的作品,就可以看出這個人是什麼水平了?一個人的作品中就藏着一個人的道。爲什麼有的作家寫的雞湯類的書可以大買特買,被大衆捧上了神壇呢?一是這些作家功利心很重,公衆號閱讀量高的文章集結起來,找低門檻出版社出版後形成的書,這類書大多數人當寶貝一樣看;二是有一羣無知,烏合之衆,愚蠢的人在幫其拉幫結派不斷擴散提高人氣與知名度;三是這位作者再找一些跟自己有利益關係的大佬,讓這些大佬給自己做背書,做推薦,完成這三步,一個寫的沒水平,沒含量的書,還能大賣特賣的成功作家就出現了。

現在中國社會爲什麼很少出現偉大作家與偉大作品?因爲將近有三分之二的作家,她/他們已經不在是作家,而是成了商人,功利心太重,追名逐利,因此,很難發揮創造性,缺乏靈感,全靠炒作,對社會,人性等沒有觀察與思考,他/她們就很難創作出偉大作品。

社會上凡是做創新的職業/工作,包括科技工作人員/作家/學者/研究人員等,這些人都不能有太重的功利心,否則就創造不出偉大作品。

這就是那些自稱學了很多課程,成天在學習/上課,給別人大把大把交認知稅,智商稅的人,人生還是一成不變,越來越窮,卻還在低水平,低質量的重複着每一天,而那些自稱爲大佬的人通過收智商稅,認知稅都變得越來越富。

這些靠割韭菜,坑蒙拐騙的老闆/創業者,利用人性的貪婪,唯利是圖,天真以爲把這些無知的傻逼吸引進來,大撈一筆就走,做的都是一次性生意,把這些人都當做傻子一樣對待,賺了這些傻子的錢以爲自己就一勞永逸了,坐享其成了,結果是付費的傻逼太多,智慧又不夠,出不了成績,交付不了結果,因此,他/她們失信於人,人品缺失,沒有信譽,名聲,聲譽下降,名臭遠揚,生意越做越爛,這類小老闆,未來佔99%。

那些小老闆/小商/創業者,他/她們每天穿梭於各種各樣的名流階層,各種各樣花裏胡哨的圈子,結交着一羣三教九流的朋友,靠巴結,阿諛奉承,相互吹捧,拍馬屁維護着“相互利用,利益共生”的人脈關係,到處燒香拜佛,有病亂投醫,求學問路,機關算盡,自稱上了很多大師的課程,見了很多牛人,不知給別人交了多少認知稅,智商稅,希望在別人哪裏可以找到一勞永逸,喫了就能讓自己功力大增的大力丸,實質上他/她們想要找捷徑,投機取巧,逃避大腦上的思考,逃避喫學習,成長的苦,所以,這類小老闆每天看起來比國家領導人還要忙,成天飛來飛去,維護着自己的體面,實質上是在瞎忙,瞎努力,每天在低水平,低質量的做重複勞動,還被自己的努力感動的稀里嘩啦。

而你會發現那些1%的大老闆,像任正非,巴菲特,查理芒格等這些人,他們80%的時間都花在那20%最重要的事情上,那就是閱讀,深度思考上,找人,用人上,很少參加一些無用的社交。

此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錢是這個世界上最便宜的東西,這把世人迷的神魂顛倒,折磨的死去活來的金錢,原來也不是萬能的呀。

錢只能買來看的見的東西(物質層面,房子,車子,食物,用品,各類課程等),但是永遠買不來看不見的東西(精神層面,智慧,愛,健康,快樂,自信,真愛等);前者不能創造後者,後者反而可以創造前者;看的見的東西不能創造出看不見的東西,但看不見的東西能創造出看的見的東西。

《道德經》與《金剛經》告訴你,財佈施,佈施善財的人是最小的慈善,真正的慈善是那些身體力行,用智慧點撥衆生,讓衆生開悟的人。

慈善不是殺富濟貧,不是你捐多少錢,就能改變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一個羣體的命運,最多解決物質上的貧困,但是永遠解決不了大腦上的貧困,思維認知上的貧困,你捐再多的錢,但是這個人智慧不夠,智慧配不上財富,遲早敗光,相反還可能造成奢侈,貪婪,引發人性的惡。

一個人你這輩子即使再有錢,但是你永遠不能保證你的子子孫孫也能有錢,物質財富可以繼承,但是智慧不可傳承。

你可以買到更昂貴的課程,學到知識,方法,技巧,術層面的東西,但是你永遠不會買來智慧,道層面的東西。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一個國家即使再有錢,再富有,但是也不能用錢來解決教育問題,要解決教育問題,光靠砸錢是不夠,而要砸教育家,而教育家不是你有幾個錢,上上幾個名校,就能一下子培養出來的,家庭條件優越,名校出來的,一事無成的照樣很多,而是需要長期積澱,長年累月才能形成的,教育大師畢竟是少數。

所以,那些名校畢業的學者/老師/學生,不爲名不爲利還願意投身到國家的教育事業中去,去基層鍛鍊,去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他/她們纔是社會的脊樑,人們應該追的星與榜樣。

社會要發展,科技要發展,光靠砸錢是不夠的,有錢也是解決不了的,而是要砸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科技人才等。

2

老子曰: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什麼意思?一個人要做到地位在他人之上,大家感覺不到有壓力;做事在別人之前,但不傷害他人,大家才願意推他/她當領導。

在毛主席身上總結出來一些成爲領袖的規律,嚴格來說,具備以下六點的人,才能被稱爲領袖:

第一:通曉事物發展全局,瞭解未來的發展,把握生存的關鍵與根本。

第二:強有力的親臨現場,親自上陣監督,一個領導者,首先是戰鬥員,戰鬥在一線才知道一線需要什麼;其次是輔導員,輔導員工讓他/她們具備相對應的能力;再次,纔是教練員,我講給你聽,我做給你看,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最後纔是指揮員,領兵打仗,帶着團隊打勝仗。

第三:全面詳細的瞭解即將發生的事情。

第四:爲員工樹立榜樣。第五:具備溝通——解釋——判斷——決策——選擇下命令的能力。

第六:把追隨者培養成領導者。

在中國社會,立德,立言,立功纔是一個領袖所具有的使命,正是古人說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爲了領導衆人完成使命,要敢於出生入死,歷盡千辛萬苦,如果一個人沒有喫學習,成長,大腦上思考苦的精神,談不上做領導,沒有嘔心瀝血,更談不上經營。

越是高級人才,高級領袖,越看基本素質。

第一:良好的品格。

什麼是品格?就是一個人的人品,人品決定一個人的品性,而品性決定一個人做事的品質,做事的品質又決定一個人的品位,品位又決定一個人是否靠譜,一個人是否靠譜,決定這個人能走多遠。

格指的是一個人的格調,格調決定格局,格局決定佈局,佈局決定結局。

在《南亭筆記》曾記錄:曾文正在軍中,禮賢下士,大得時望。一日有客來謁,公立見之,其人衣冠古樸,而理論甚警。公頗傾動,與談當事人物。客曰:胡潤之辦事精明,人不能欺;左季高執法如山,人不敢欺;公虛懷若谷,愛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誠,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語,令人不忍欺。

有一天,有客人拜見曾國藩,這位客人言辭精謹,穿着古樸,曾國藩很是欣賞,跟這位客人討論人物。這位客人說:胡潤之(胡林翼,晚清中興名臣之一)辦事精明,別人不能欺騙他;左季高(左宗棠)執法如山,別人不敢欺騙他;您虛懷若谷,愛才如命,而又以誠待人,以德感人,不是胡左兩位可以同日而語的,令人不忍心欺騙。

其中可以看出,“人不能欺”,是因爲你有智慧,能看透事物本質與發展規律,別人欺騙不了你、“人不敢欺”,是因爲你具備實力,能力強、“令人不忍心欺騙”,是因爲你純粹,真誠,誠實,而壞人,騙子在做壞事時是很快樂的,感到很爽的,理所應當的,相反,純粹,真誠,誠實的人比較敏感,如果讓他/她們去做壞事,她/他們會良心不安,會受到道德的約束與譴責的,是很痛苦的。

第二:健康的身體。

健康跟很多領導力特質有關係,比如魄力,意志力,自制力,專注力,思考力,膽識,智慧等。

蜀國諸葛亮,有雄才大略,更有“觀天象,知天下大事”,但是卻六出祁山,未建寸功,因爲他身體不好,五十多歲就去世了,而且杜甫哀嘆,寫下了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毛主席每天早上洗冷水澡,非常長壽,他一生當中最快樂的事情用他的詩詞來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他熱愛游泳,很注重鍛鍊身體。

第三:過人的智慧。

在《周易》中提到:一陰一陽之謂道,萬事萬物都在道的掌控之中。

這個智慧就是辯證法思想,即對立統一規律,我寫文章從不寫那種滿篇打雞血的雞湯文,讀了後最多也就是過一下腦癮,看完後,大腦一片空白,沒有啥作用,我的文章佈局就是符合“道”的,裏面有批判的糟粕東西,也有主張,認可,取其精華的東西,古爲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現象看本質是我習慣一直堅持的。

正如“花無百日紅”,當花開得很盛的時候,就意味着它離凋謝不遠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物極必反”。

當一個人發展很強的時候,往往也伴隨着危機,困難與挫折;當一個人處於低谷時期,也不要悲觀,困難的背後可能伴隨着機遇與新生,人的發展是這樣,企業發展也是如此,因此,領袖要具有辯證思想,有憂患意識,懂得居安思危,居危思安,在穩定,安逸的時候要走出舒適區,思考背後的困難,挑戰在哪裏;在遇到困難,挑戰時,也不要失望,悲觀,要思考困難,挑戰背後的希望,目標,機遇在哪裏。

同理,當一個人弱小的時候,局部環境不好時,要善於利用時間不斷精進,你要看到未來的發展願景,着眼全局,用宏大的格局,遠大的抱負與志向,理想與信念不斷牽引着你向前;當你變強大時,要着眼大局,小處着手,要抓細節,抓局部,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與錯誤,避免在不必要的問題/選擇/決策上犯重大性錯誤,企業管理也是如此。

第四:最高明的領導一定是一位思想家,一位精神領袖。

只有思想家才能統一人的思想,聚攏人心,凝聚人心,讓人寧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進而獲得人精神上的認同,統一人的行爲,讓認知與行動相互統一起來。

包括毛主席,釋迦摩尼,曾國藩等都是精神領袖。毛主席的《實踐論》與《矛盾論》就是教你要辯證地看問題與事物,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第五:情緒穩定,修煉內功,學會修心,磨鍊心性,氣定神閒。

未來,人們的精神問題會越來越顯著,可能會出現很多精神病,因此,未來一個人修行的最好方式就是修心

如何修心呢?就是守靜,佛家叫坐禪,強調戒、定、慧。戒,是控制自己的慾望不要隨心所欲,控制慾望是爲了順應規律,順應天道,然後達到安定,天人合一,心定則生靜,靜則生慧。

儒家叫做止於至善,強調知之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有所得。什麼意思?就是知道該做什麼,什麼不該做,讓自己定下來,才能靜下來,靜下來才能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認真思考,認真思考才能獲得真知灼見。

順應規律的人,按規律辦事的人是真人,違背規律,逆天而行的人是蠢huo,蠢人就是老子所說的衆人,是不研究規律,不適應規律,隨心所欲,渾渾噩噩,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順應自己的慾望而不順應規律的人。

第六:專注。

專注一個方向,一個志向不動搖,精力所集中的地方,就能產生能量與強大的磁場,就能吸引來美好的事物。

第七:思慮精純。

首先,想要思慮精純就要不斷地去搜集更多的信息,知識,材料等給自己充電,爲自己提供更多決策依據,提高自身的修爲與道行,提升自己的戰略悟性,見微知著,不斷學習總結;其次,大量演練,刻意練習,提高實踐能力不斷檢驗認知;最後,內視反聽,內視就是回過頭看自己,反聽是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斷進行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總結,自我檢討,自我批評,然後才能不斷昇華自己。

第八:潛龍勿用,深藏不露。

有志者,事競成,但前提是識時務,如果雞蛋立志要去跟石頭碰,那必然撞的頭破血流,所以,識大體,知大局,識時務者爲俊傑。

當你弱小時,不要想着出人頭地,顯擺自己,而要向內認知,向下紮根,不斷精進,潛龍勿用,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一定要養精蓄銳,找到自己的時區,踩準自己的節點規律,一步步積累,小功積大功,小事積大事,聚沙成塔,積少成多。

找對方向,用時間做槓桿;找到優勢,用效率做疊加。

第九:以柔克剛,大智若愚,下笨功夫。

老子:天下至柔馳騁於天下至堅。知其雄,守其雌。

什麼意思?天下最剛強的東西往往不能持久,而柔韌的東西,卻往往可以長存。

在《資治通鑑》中荀況提到如何成爲一個優秀的將領,領袖的幾條原則:知莫大於棄疑,行莫大於無過,事莫大於無悔;事至無悔而止矣,不可必也,欲必以信,慶賞刑罰;處舍收藏,欲周以固;徒舉進退;必行吾所明,無行吾所疑;無慾將而惡廢,無怠勝而忘敗;無威內而輕外,無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則主不能喜,敵不能怒;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始終如一,夫是之謂大吉。反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故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計勝欲則從,欲勝計則兇。戰如守,行如戰,有功如行。敬謀無曠,敬事無曠。

什麼意思呢?謀慮最關鍵的是拋棄成敗不明的謀劃,行動最重要的是不產生過失,做事最關鍵的是不後悔;事情做到沒有反悔就可以了,不必一定要追求盡善盡美;賞罰分明,要堅決執行、遵守信義;要周密、嚴固;知進退,要謹慎穩重,快速敏捷;一定要打有把握的仗,不打無把握的仗;不要爲保住自己的名,地位而放棄自己取勝的戰略,去遷就迎合別人的主張;不要因急於勝利而忘記還有失敗的可能;不要對內驕傲,而對外輕敵;不要見到利益而不顧忌它的害處;得到獎勵之也不能使之喜悅,別人激之也不能使之憤怒,面對得失成敗不喜形於色,不會輕易被別人激怒;行事前必先深思熟慮,步步慎重,而且自始至終謹慎如一,這即叫作'大吉’;總之,各項事業,如果獲得成功,必定是由於嚴肅對待這項事業;如果造成失敗,必定是由於輕視這項事業;因此,嚴肅勝過懈怠,便能取得勝利,懈怠勝過嚴肅,便將自取滅亡;謀劃勝過慾望,就事事順利,慾望勝過謀劃,就會遭遇不幸;作戰如同守備一樣,行動如同作戰一樣,獲得成功則看作是僥倖取得,不要驕傲,傲慢;嚴肅定戰略,不可廢止;嚴肅處理事務,不可廢止。

3

真正的老闆永遠只抓兩件事:找人與用人

識人用人也有規律,規律就是事物發展的內在的,不可逆轉的基本規律,沒有人可以強大到違背規律行事。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相對應的就是找人,培育人,用人,發展儲備人才。

春生(找人),就是把共同志向,共同目標的人聚集在一起。

夏長(培育人),就是培養他/她們勝任崗位的能力,有自身的人才培養機制。

秋收(用人),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把人放在合適的位置,做正確的事,發揮自己的才能。

冬藏(發展儲備人才),把追隨者培養成領導者,管理者。

孫權是富二代,繼承家族企業,能力很強,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因爲他是好的繼承者,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文治武功很自如,開始有周瑜統兵,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呂蒙之後有陸遜,人才層出不窮,這就是因爲選對人才江山纔會穩固,經營企業,治國都是相通的,所以,三國之中,吳國生存時間最長,這跟孫權的領導力分不開。

曹操把中原英傑幾乎盡攬門下,唯纔是舉是他成就霸業的根本原因,還有劉備,善於找人,培養人,比如諸葛亮,五虎上將都對其忠心耿耿。

諸葛亮善於用人,他打天下就是靠五虎上將,但是他不會培養人,這五個人都是劉備培養出來的,諸葛亮只培養了姜維,他是戰略家,戰略很厲害,企劃能力過硬,但是領導力不行,劉備領導力很強,但是戰略覺悟,企劃能力不行。

所以,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他/她們的優勢,強項;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

最後,希望以上分享對你有用,未來,好老闆創富的時代正在來臨,做自己人生的CEO,不斷實現人生的破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