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河池10月28日電(宋斯麗 莫小斌 瞿吉聖)隨着貴南高鐵八仙雙線特大橋首段130.4米無砟軌道道牀27日澆築成型,標誌着貴南高鐵廣西段建設由橋隧涵洞施工等線下工程轉入到線上無砟軌道施工階段,也意味着貴南高鐵廣西段建設進入衝刺階段。

貴南高鐵貫穿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貴州省東南部,正線北起貴陽北站,南至南寧東站,途經13座客運車站,是廣西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也是銜接“一帶一路”陸路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砟軌道道牀施工是高速鐵路鋪軌前的最後一道工序。

此次施工,採用新型嵌套式軌排、自動分枕平臺、軌排鋪裝機、自動精調機等設備,可以實現每10米軌道高低波動、軌向偏差不大於2毫米,軌距偏差不大於1毫米的施工目標,爲提升後續鋼軌鋪設的平順度、保障動車運行的安全性和平穩性打下堅實基礎。按照施工計劃,貴南高鐵廣西段281.48公里線路全部採用無砟道牀,需鋪設88.9萬根軌枕,預計2022年3月完成軌枕鋪設,4月啓動鋪軌工程。

爲保證線路運行條件達到最優,貴南高鐵廣西段的每一根軌枕都進行了“科學定製”。據貴南高鐵河池軌枕廠負責人羅麗軍介紹,貴南高鐵廣西段所要鋪設的軌枕,全部由我國首個全自動數字仿真雙塊式軌枕智慧工廠——貴南高鐵河池軌枕廠生產,箍鋼筋、桁架筋、混凝土入模等軌枕生產作業工序全部由電腦和智能機械臂操控完成。

羅麗軍表示:“我們這座智能化雙塊式軌枕廠一天就可以生產軌枕1600塊,生產效率相比傳統軌枕廠提高了60%。”此外,每根軌枕生產下線後,其大小、高度、鋪設區段等信息就會同步上傳到後臺系統的大數據庫,這就相當於爲每根軌枕配備了一張“身份證”,實現軌枕生產智能化、信息化,爲後續查找軌枕定位,配合施工作業提供科學依據。

除了智能設備的投入使用,無砟軌道的施工工藝也大有講究。進入秋季後,廣西日夜溫差較大,受熱脹冷縮影響混凝土凝結過程中產生裂紋的幾率大大增加。因此,做好混凝土裂紋防治工作是無砟軌道施工中最爲重要的一項工作。雲桂鐵路廣西有限責任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高在新說:“混凝土澆築施工是鐵路建設的‘常規操作’,但是爲確保貴南高鐵廣西段的88.9萬根相鄰澆築的軌枕高低落差精確到0.5毫米以內,且保證道牀不產生裂紋,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爲化解這一難題,建設單位雲桂鐵路廣西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鐵北京工程局嚴格對每日氣溫變化規律進行監測,選擇了當地氣溫最低的凌晨時段進行澆築作業。原材料的使用上,也採用了短時間內凝結度可達設計需要強度的高性能補償收縮混凝土,並安排作業人員對道牀進行24小時監控,有效保證了道牀灌注的混凝土凝固質量。

截至目前,貴南高鐵廣西段路基土石方完成設計總量的90%,橋樑工程完成設計總量的85.6%,進度保持適度超前,隧道工程完成設計總量的81.5%,全線預計2023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南寧至貴陽通行時間將縮短至2個多小時。(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