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后再出发 万里丹心颂长征

王喜民全国宣讲长征精神受欢迎 途中遇车祸受伤仍坚持工作

■王喜民在宣讲中。

■王喜民在草原上宣讲。

□本报记者 黄蓥

走进12个省市自治区,举办43场宣讲,行程已超万里!今年4月1日起,河北新闻人王喜民踏上了自己的宣讲长征精神之路,迄今还在继续。他说:“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党员,一名新闻工作者,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献上的一份心意。”

第一场宣讲近9万人“围观”

王喜民生于石家庄栾城区,退休前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那时他每年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外采访,只身徒步八百里太行,只身徒步坝上千里风沙线,只身青藏高原万里行,只身重走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只身行走22800公里国境线……他先后有38件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大奖,其中就有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很多老百姓知道王喜民,源于曾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的《先遣连》,他正是该剧编剧之一。

今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身为老党员的王喜民立刻想到:“宣讲长征精神,我有优势。”2004年王喜民耗时3个月只身一人爬雪山、过草地,重走长征路。途中他采访了十多名健在的老红军,收集了很多珍贵资料。其后王喜民的26篇系列录音报道,10多篇红军录音专访,40多篇长征路见闻,汇聚成了《千山万水——重走长征路》一书,在当年引发了热烈反响。

4月1日,王喜民在栾城老家作了首场党史宣讲报告,通过现场讲述、播放视频音频等方式,将长征中发生的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娓娓道来。报告会线上同步直播,收看者近9万人,一些新加坡、伊朗的华裔人士也来收看,各大媒体相继转载。

首讲告捷后,河北、江西、广西、四川、新疆等地纷纷向王喜民发出邀约,他来者不拒,开启了自己的公益宣讲行。初衷很简单,“我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党员,我要履行一位党员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把我的所见所闻传递给大家。”

瑶寨妇女听长征故事感动落泪

从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贵州镇远县报京侗寨、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龙塘寨到帕米尔高原雪山下白沙湖水边,都有王喜民的宣讲身影,他的听众人数多则近千人少则十余人。地点在变、人数在变,不变的是他饱满的热情和精心的准备,还有听众的热烈反响和真情回馈。

“4月29日,我在广西完成第11场宣讲后,准备赶往四川一所大学。刚上高铁,就接到桂林兴安县龙塘寨的邀请。这个山寨只有17户人家、83口人,全部是瑶族。”王喜民认为讲党史要面向基层群众,龙塘寨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尽管人口少,但乡亲们的期待不能辜负,于是他跟四川方面紧急协调后改变了行程。

4月30日早上5点起床,简单收拾后王喜民立刻出发。上午9点半他赶到了位于猫儿山山林中的龙塘寨。“山寨前,17户身穿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少迎接我的到来。宣讲场地是在山寨的一个院子。当地妇女身着节日盛装听讲,令我无比动容!站在大家面前,我起初有些紧张,担心他们听不懂我的话。我就故意放慢了语速,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道来……当我讲到新婚三天的妇女池煜华送丈夫离家走上长征路的一幕时,坐在前排的妇女们一个个流下了热泪。”王喜民意识到,大家不但听懂了,而且深受感染,这令他备受鼓舞。

王喜民讲话不喜欢念稿子,现场发挥经常是妙语连珠激情迸发。此次宣讲也一样,他没有讲稿,根据听众身份、年龄等随时调整内容,比如在新疆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家中,他主要讲述了红军女战士李美群、曾玉等的事迹;在新疆乌恰县吉根乡小学,他为该校的166名学生讲述了长征中小红军们的感人故事……

精准的受众定位、声情并茂的讲述,加上当年采访的红军战士录音等第一手资料,王喜民的长征精神宣讲深入人心,还往往引发追星效应,一次在广西民族大学有半场的师生站起来要求跟他合影。各地对他的宣讲好评如潮,侗族群众龙通兰说:“这是我听过的最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之一。”河北大学一位同学说:“听了王老师的宣讲,我对红军长征的印象不再局限于历史课本上的文字。王老师记录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故事,也正是这些红军队伍中的普通人,用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精神谱写了长征的胜利史诗,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宣讲途中遇车祸昏迷半小时

凌晨出发赶飞机和高铁、长达数小时的车程赶往边远村寨、在海拔4290米的西北克服高原反应、不愿辜负听众热情一天连讲三场……从4月1日至今,王喜民行程超过万里,对于一个退休多年的老人来说,这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期间他还曾遭遇惊险一幕。

今年5月初,王喜民应邀赶赴贵州做宣讲。当他乘坐的汽车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前行,行驶中前面车辆突然横了过来。两车相撞,王喜民和司机当即不省人事,晕了半个小时才醒过来。当时他感觉左肋疼,也没放在心上,坚持做完宣讲。事后他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左边一根肋骨骨折。医生建议王喜民静养。但面对各地不断的邀约,他决定继续上路。

值得一提的是,王喜民的宣讲之路基本是公益性质,绝大多数时候不但宣讲免费,而且路费自负。后来他跟妻子说,能将当年的采访内容与大家分享,令长征精神深入人心,令他很满足,“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能在2021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进行一场场特别的宣讲,能为更多人服务和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感到特别充实和高兴,感到自己真的没白活,人生很有意义。”

只要有人愿意听就会一直讲下去

与王喜民面对面,很容易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情,对行走和记录的热爱。

有业内人士称,王喜民极有可能是第一个走遍全球并写遍全球的中国新闻人。迄今他已走进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南极和北极点,采访完世界所有国家,长途跋涉总里程超过50万公里,多次死里逃生,穿坏的鞋不计其数。从2014年的《行走南极》开始,接连推出《去南美》等“看世界”系列丛书,《去南美》《去欧洲》等还先后荣获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图书类特等奖。

此次在全国宣讲长征精神的途中,王喜民依然一边宣讲一边采访——他在江西采访赣州东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在湖南芋头古侗寨的田埂上采访回乡创业的青年,在新疆乌恰县向护边员们了解他们护卫国门的故事……一天新闻人终身新闻人,记录时代之于他是责任更是本能。

王喜民的宣讲之路还在延伸,他说只要有人愿意听,他就愿意一直讲下去。“宁可死在路上,决不躺在床上。”王喜民如是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