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網·演兵場

人民網圖

東方網·演兵場10月29日消息:近日,人民網-四川頻道來到陸軍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的反恐訓練場,全景視角報道特種兵“飛檐走壁”般的訓練場景。報道畫面中,該旅特戰戰士身披星空迷彩作訓服、戰術背心和戰術頭盔,盡顯精銳本色。

圖片說明:特戰隊員攀登避雷針 人民網圖

這場近距離突入的反恐演習不僅要求特戰隊員掌握各種攀登技能,小隊成員間的協同更爲重要,過快就會提前暴露,過慢則影響作戰進程:在建築物攀登課目中,光滑的排水管、細長的避雷針、狹窄的窗沿,無不考驗特戰隊員的四肢力量;下降課目中,特戰隊員從樓頂滑降至指定樓層定點突入,目標區域成爲視覺盲區,他們要在毫秒之間,克服心理障礙,精準控制剎停時間,迅速破門而入。

資料圖:今年8月的報道中,“西南獵豹”還沒有換星空迷彩 西陸強軍號圖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這支被譽爲“西南獵豹”的特種部隊首次公開展示全裝星空迷彩狀態。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上,我軍新式單兵作戰裝備首次公開亮相。最有標誌性的特點在於其採用了新一代數碼迷彩——星空迷彩。“星空迷彩”以07式迷彩服爲基礎,對服裝顏色、樣式、面料和標誌服飾等進行了優化完善、全新設計。因爲引入了更細膩微小數碼格,使得“星空迷彩”更不易識別,使人和自然環境能夠更好地融合,讓新式迷彩服迴歸到了迷彩的最根本用途——僞裝、隱藏。

圖片說明:胸掛式快拔手槍槍套 人民網圖

在訓練中,特種兵戰士戰術背心上還配備了一款的尼龍塑料材質的胸掛式快拔手槍槍套,完全不會影響其技戰術活動的便利性。以往,我軍官兵配槍的槍套一般是放在腰間,在一些特種部隊,也有將槍套放置在腿部的,方便行動。隨着單兵裝備的更新換代,此前風靡一時的黃牛皮手槍套也成了很多人的經典記憶,新迷彩服的出現,配套的槍套也換成了尼龍塑料制迷彩手槍套。

資料圖 :傳統腰掛槍套 ,還不是快拔的 輕武器圖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與傳統腰掛槍套相比,胸掛手槍槍套可以保證戰士在步槍/手槍切換時更快完成射擊:在長短槍切換時,主手的位置正好位於胸前位置,直接探到胸前就可以最快速度拔槍射擊,而無論是腰掛亦或者腿掛式槍套,切換時都要先將主手移動到腰間甚至腿部才能完成拔槍動作,隨後還需要行進同樣的距離再能完成射擊。

資料圖 :某部裝甲兵裝備胸掛槍套 輕武器圖

演兵場注意到,除了特種部隊列裝這種胸掛手槍槍套,解放軍的其他部隊也開始逐步列裝。如,新疆軍區某部裝甲兵也開始裝備這種槍套。

資料圖:新型單兵戰鬥攜行具 高原戰士圖

此外,相比於有根腰帶就能用腰掛,胸掛手槍槍套還需要更專業的戰術背心支持。作爲新型單兵作戰系統的子系統,新型單兵戰鬥攜行具已經開始快列裝解放軍部隊,優先級甚至要高於星空迷彩作訓服。其中,戰術背心設有標準接口,能與功能副包配合使用,而且預留了接口,必要時可以加裝護喉、護肩、護腹等防護模塊,能夠最大限度防止破片和子彈對身體造成傷害。

再來談一談陸軍第77集團軍的這支特戰旅——“西南獵豹”。該部前身是原成都軍區特種偵察大隊,是全軍首支團級規模特種偵察部隊,成立於1988年10月,也是我軍最早的7個特種大隊之一,時光流轉,該部歷經6次體制編制調整,從特種偵察大隊、特種大隊到如今的特種作戰旅,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圖片說明:“西南獵豹”特戰部隊 人民網圖

在幾年前那場“脖子以下”的改革中,我國在原18個集團軍的基礎上調整組建了13個集團軍,隸屬於西部戰區第77集團軍的“西南獵豹”特戰旅也應運而出,其別稱也從最初的“西南獵鷹”變更成爲今天的“西南獵豹”。

由於最早隸屬於成都軍區,其別稱中的“西南”二字不難理解,而“獵豹”相比“獵鷹”同樣速度迅猛,但身體更加強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