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個保法即將正式實施 AI基礎設施技術爲數據安全保駕護航

數據安全、算法倫理、技術合規等話題成爲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方向,保證技術“安全、可靠、可信”,平衡AI創新發展與監管治理也成爲人工智能未來發展最重要的趨勢。

隨着全球人工智能規模化建設和應用加速發展,人工智能治理問題近年來引發社會關注,數據安全、算法倫理、技術合規等話題成爲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方向,保證技術“安全、可靠、可信”,平衡AI創新發展與監管治理也成爲人工智能未來發展最重要的趨勢。

《個人信息保護法》即將於11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也標誌着中國人工智能領域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其中“安全可控”成爲企業一項必要的基礎能力,解決算法公平透明、安全可靠等瓶頸,保證應用合規、隱私數據安全等也成爲行業共同關注的焦點。

算法和數據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平臺的關鍵要素。在算法方面,全球AI行業正在積極推動可解釋、可推理、無監督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數據方面,藉助多方計算、聯邦學習、匿蹤查詢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技術,行業正在建立數據安全共享基礎平臺和隱私保護計算平臺。

“隱私計算是當前數字經濟時代下最受關注的科技領域之一,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是數據,只有構建起保障數據安全高效流通的基礎設施,才能夠充分發揮數據應有價值。”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曹劍表示,“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是前提,搭建數據流通基礎設施是未來。”

“數據使用可控可計量能力是管控數據使用的目的和方式的最有效手段,是數據使用合規與監管的基礎設施,是踐行《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有效保障。”華控清交董事長張旭東近期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道。

張旭東強調,數據不僅是資源,更是責任。“數據需要妥善地用於造福人民,防止因濫用而導致巨大的負外部性。數據巨大價值的另一面往往是少爲人知的脆弱性和風險。”他表示。

在數據要素流通的大趨勢下,數據使用安全是新數據安全觀的核心。張旭東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傳統數據安全的關注點主要在於保護對數據的控制權,避免數據被他人複製和使用;因此以往對數據的分級分類和相關風險評估與管控往往只注重單個數據本身的泄漏風險。

不過在數據要素流通時代,多方、多種數據的融合計算如同開設“數據化工廠”,多種原料(數據)在一定的配方和條件下(算法)進行“化合反應”(融合計算)的結果,可能會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傷害或產生重大風險。

張旭東稱,“數據可用不可見”只防止數據在流通過程中泄露信息,“使用可控可計量”並且“可監管”纔能有效管控數據融合計算結果的負外部性風險,才能夠保障數據安全、合法、合規地融合使用。此外,他還呼籲建立評估和管控“數據化合反應”結果的機制和要求,釐清數據流通使用的“責、權、利”。

達泰資本合夥人姚承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經歷了近十年來的發展,跨越了科學與應用之間的技術鴻溝,從實驗室逐步走向產業。但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人工智能的潛在風險也被迅速放大。”

受到企業對安全解決方案需求的提振以及資本市場的追捧,近日包括華控清交、瑞萊智慧在內的安全方案提供商紛紛宣佈數億元規模融資,相關企業估值達數十億人民幣。

瑞萊智慧方面表示,已經通過匿蹤查詢實現了各家中小銀行間的黑名單安全共享,並通過橫向聯邦學習技術幫助銀行實現欺詐樣本的安全共享與模型共建,使銀行在數據不出庫、客戶隱私不泄露的情況下,拓展數據樣本規模與維度,提升整體風控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