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新四军老战士茅岩:一朝着戎装,一生家国情

发布时间:2021-11-01 16:09:15来源:学习强国

对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兵茅岩来说,“吃过糠,打过仗,扛过枪,负过伤,渡过江”是他从军生涯的真实写照。

投笔从军抗日一腔热血报国

1929年1月,茅岩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从事布匹生意的商户人家。作为家中的长子,衣食无忧的他自幼在私塾读书。1944年,年仅15岁的茅岩在进步组织的影响下,怀揣着满腔热血,毅然投笔从戎,加入苏北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入伍后,因读过几年书,有文化、年纪又小,连队让他跟着战地卫生员负责战场救护,冒着枪林弹雨救人。

第三排左一为年幼的茅岩

他曾回忆,有一天,战斗异常激烈,不断有战友负伤,茅岩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看到有一位通信员倒在血泊之中,他艰难地抓着地上的杂草和荆棘,一步一步爬到负伤的通信员身边,通信员拿出一支“香烟”只说了两个字“送信”,便停止了呼吸。茅岩瞬间明白这个“香烟”里藏着重要文件,他一把装进口袋就跑,那一刻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信念——坚决完成任务。送信路上,身后是隆隆炮声、耳边是呼啸而过的嗖嗖子弹声,他人小机灵,边躲避炮火,边匍匐前进。过敌人封锁线时,为保护军事机密,茅岩把“香烟”紧紧咬在牙齿中间,牙齿咬出血,下巴差点脱臼。就这样冒着生命危险,他将信件成功送达,部队避免了损失,他也因此被授予三等功。

茅岩的女儿说:“我的父亲后来又跟随陈毅、粟裕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参加了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他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也是不惧枪林弹雨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军人的身份,是他一辈子的骄傲。”

远赴重洋援助非洲排除万难结硕果

新中国成立后,茅岩随部队驻扎上海任职警备区药房主任。建国初期国家急需茅岩这样的医药技术人才,组织安排他留沪支援地方建设,茅岩却主动要求回当时条件较差的家乡工作。在南通,茅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办了多个药厂、化肥厂,当时的季得胜蛇药闻名全国。

1974年,中国政府援助非洲建造制药厂,茅岩作为中国政府指派的专家组负责人前往坦桑尼亚工作。已到中年的他刻苦自学英文,从发音到语法,认认真真地记录了满满十一本笔记本。

左一为茅岩在教非洲人民调制药品

初到非洲,国内去的人员难以适应。晚上睡觉,他们必须把住房的门窗全部用纱布钉上,早晨去菜园摘菜,要用塑料袋将头巾包起。尽管难度大,但在他的领导下专家组团结一心,很快做出了成绩。在坦桑尼亚援助的几年里,茅岩不仅为建造药厂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还和当地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离休心不休永葆革命本色

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70岁的茅岩在新闻中看到抢险战士被洪水浸泡腐烂的双脚心疼不已,他和妻子向南通市慈善会捐助了196000元物资,用于抗洪抢险医疗救助,其中包括他自己研制的治疗皮肤炎症的特效药物等。2008年,汶川大地震,88岁的茅岩捐助了20万元药品、物资。

离休后的茅岩仍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处处助人为乐,儿女和家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他,他女儿说:“我父亲常说今天的好生活是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格外珍惜,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有益的事才对得起战场上逝去的英魂。”回首父亲的一生,她为父亲总结了四句话,“少年饱读诗书,青年弃笔从戎,中年为国争光,老年为民福利”。

一朝着戎装,一生家国情。从战场杀敌到回乡建设,从意气风发到耄耋之年,老兵茅岩始终以至高无上的家国情怀,书写着撼人心魄的人间故事,以无声的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