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8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當殲20等空中梯隊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國家檢閱時,現場及收看直播的億萬人民熱血沸騰……然而,你可知道人民空軍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過篳路藍縷、艱苦卓絕的奮鬥之路?

1949年10月1日16時35分,無線電裏傳來“空中受閱開始”的命令。作爲“領頭雁”的邢海帆,立即帶領空中編隊飛向天安門,17架飛機分成6個分隊,由東向西依次通過天安門上空,接受黨中央、毛主席的檢閱。整個廣場如沸騰的海洋。

“看!”周恩來總理用左手指着空中3架運輸機中的頭一架對毛主席說:“那一架大飛機是劉善本開的!”毛主席點頭向空中招手。

開國大典時飛機爲什麼飛兩遍?

開國大典受閱飛行員閻磊生前接受筆者採訪時解釋說:“因爲當時我們只有17架飛機參加受閱,幾乎是我們的全部家當。”

開國大典受閱飛行員閻磊

10月1日凌晨5點,參加空中受閱的飛行員就進入了南苑機場的各個工作崗位,擔任戰鬥值班的飛行員已做好了隨時升空的準備。軍委航空局局長常乾坤等進入天安門城樓下的大會總指揮部,對受閱部隊和各項保障工作做了受閱前的最後檢查。

下午16時,受閱指揮部通過常乾坤給油江處長下達起飛命令,油江立即通過設在華北軍區航空處對空無線電指揮室,通知南苑受閱飛行梯隊起飛……

通過天安門廣場後,總領隊邢海帆按照原定方案率9架P-51飛機,右轉彎,繞北京城牆飛行,銜接在第6分隊教練機的後面,再次通過天安門。

一架飛機爲何突然離隊

李裕老師說當時還發生了一次緊急情況:再次通過天安門時,譚漢洲看到自己駕駛的P-51戰鬥機機頭冒煙,併發出“呼呼呼”的悶響,飛機速度也隨即降下來了,情況十分危急!駕駛技術精湛的譚漢洲臨危不懼,他判斷是飛機發動機的故障,必須立即採取緊急措施,不然其後果不堪設想。譚漢洲立刻通過電臺報告飛機發動機出現故障,李裕當即同意譚漢洲的要求脫離機羣,作左轉彎在南苑機場着陸……

當時,在天安門城樓上也有人觀察到一架飛機突然離隊向南飛去,便打電話詢問原因,李裕如實說明飛機故障的情況,並報告已平安降落。

“好!好!蔣介石該害怕了,不敢再來了!”受閱飛行完成後,蘇聯專家阿弗謝耶維奇在指揮所拉着李裕的手興奮地談論着。可李裕重任在肩,不能有半點懈怠,他正指揮兩架P—51戰鬥機和兩架“蚊”式轟炸機在空中巡邏,並按計劃組織小型飛機再次升空,在天安門廣場撒發宣傳傳單……

飛機上壓300公斤石頭?

飛機機艙裏放石頭?你能想象這場景嗎。

新中國第二批女飛行員、第一位女專機機長汪雲說:“人民空軍是靠黨的領導,白手起家幹出來的!我們那會兒駕駛伊爾—14運輸機存在不少疑難問題,比如空載飛機飛行時爲了保持平衡,必須在飛機後艙壓上300公斤石頭。”

這在本場有準備時不難做到,可轉場到別的機場時上哪兒去找石頭呢?爲此,汪雲刻苦鑽研飛行業務,終於摸索到飛行時將飛機襟翼由45度調整爲35度,就解決了空機平衡問題。

還有伊爾—14落地遇到側風的駕駛問題,汪雲也摸索出採用側滑法和航向修正相結合的辦法,保證了飛機的平穩下滑和安全落地……

“全天候”機長、教員和指揮員汪雲

而如今,在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科研投入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我國軍工科技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進入“井噴”發展期。

中國空軍完全可以笑傲長空,阻擊任何來犯之敵!

據環球網報道:在10月初結束的珠海航展,中國推出殲—16D電子戰飛機等一批引人矚目的作戰裝備。航展結束還不到一個月,中國又有幾款新型航空航天器引發國際輿論的關注。其中包括:殲-20雙座型隱形戰機,殲-35隱形艦載戰鬥機,空警-600艦載預警機以及更神祕的“環球滑翔導彈”。

經過10年改進,外界認爲殲-20已可抗衡美國的F-22

軍事學者分析:這三款新型飛機都不是泛泛之輩,一旦裝備中國空軍、海軍,將大幅提升解放軍的戰力。雙座型殲-20現身,標誌着中國在隱形戰機的“忠誠僚機”系統研製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隨着殲-35、空警-600的出現,意味着在與重型航母相配套的兩大艦載機中,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已經沒有了技術上的代差。

作者:夯石 肖邦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