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張珺 羅子泓 通訊員 黃靜怡 張麗珍 洪上毛 管立君)外資企業的招引發展,某種程度上是反映一個區域對外開放水平、投資營商環境的“晴雨表”。

近年來,同安區以廣闊的發展腹地支持產業長遠佈局,以優越的生態環境支持人才安居樂業,以強勁的市場需求支持項目持續發展,以強大的民企羣體支持產業項目合作,以一流的營商環境支持企業高效運轉,爲外商投資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舞臺。

百路達(廈門)工業有限公司:

專注傳統工業領域

30年詮釋工匠精神

百路達專注於水龍頭的生產研發。圖爲百路達產品展廳。

作爲同安區外資企業的龍頭,百路達(廈門)工業有限公司是路達集團的成員企業,從成立至今,只做了一件事——專注於水龍頭的研發生產,一年3000萬套的水龍頭遠銷全球五大洲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是國際衛浴高端品牌在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

讓這些國際品牌心動的正是百路達工匠精神鵰刻的產品“品質”。百路達秉承路達集團董事長吳材攀先生“專注於你認爲對的事情,一直把它做好做精”的理念,從成立至今,始終把產品的品質作爲企業的生命線,而且專注於傳統工業領域,三十年來初心不改。

目前,百路達擁有三重國際認證的實驗室、國家企業認定技術中心,每年研發新品超過1500種,並且擁有上百項國際專利,主導參與了行業領域多個標準的制定。

其核心產品低鉛銅合金龍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款經過多年科研攻關推向市場的產品,一上市就成爲與國際品牌合作的爆款。企業不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還獲得了美國環保署EPA抑菌銅認證。這些“標籤”讓企業在與國際品牌談判時底氣十足。

今年前三季度,百路達的產值已經超過了17億元,比去年全年的產值還要高。“我們創造的稅收也在不斷攀升,前三季度的利稅總額達4400多萬元。”百路達(廈門)工業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李國勝介紹,這得益於地方政府支持下,企業不斷加大的技改力度。據悉,百路達已經連續多年持續推進生產技術的升級改造,目前企業部分生產線的智能化比例已經超過了60%。

雖然產品市場多在海外,但百路達卻沒把自己當作外人,始終堅持把企業經營與當地社會發展有機結合,步履不停地踐行社會責任。在百路達,400多名來自甘肅康樂的員工經過一年多的磨練,已經逐漸成長爲熟練工;今年9月,同安發生疫情之初,百路達又第一時間捐款捐物,並與周邊村居建立起“村企聯防聯控機制”,協助社區實時掌握員工行程軌跡和健康動態。“融入地方、引領行業、反哺社會,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李國勝說。

廈門蒙發利電子有限公司:

智能製造提質增效

創新發展大健康產業

蒙發利衝壓組件生產工序。

生產工序銜接得如何?按摩椅訂單完成了多少?未來,廈門蒙發利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發利”)的企業管理者和客商不論身處何地,只要輕點手機,就能快速瞭解各項情況。“盡在掌握”的背後,是蒙發利對於MES等多種管理系統融會貫通的探索。一系列智慧管理系統投用後,企業將實現生產數據實時可視化、物料配套可跟蹤、生產流程可追溯等目標。

蒙發利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保健按摩器械專業生產基地,2006年入駐同安工業集中區思明園。隨着全球大健康產業的興起,企業也緊跟時代步伐,以智能製造爲引領,在技術革新的浪潮中強勢崛起。

“不只是MES系統。從傳統制造到精益生產、到智能製造和工業4.0智慧工廠,我們正在持續打造按摩椅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的研發、製造和品控等生產管理系統,力爭產能、品質和生產效益的最大化提升。”廈門蒙發利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何兵告訴記者。

以針車廠自動化設備爲例。蒙發利共引進了4臺自動裁剪機,它們可根據電腦排版自動裁剪按摩椅皮料。設備升級帶來的最直觀變化,是人力資源的集約化——原本需要8名工人“同時在線”才能得到的產量,如今只需一至兩人即可達成。車間裏,諸如此類的智能製造設備還有很多。比如,懸掛生產線,機械手自動焊接設備、機芯強弱軸自動組裝設備、多段式總裝生產線等。

此外,擁有“廈門市按摩器具重點實驗室”“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證書”的專業級實驗室,一批研究測試精幹人才以及世界先進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等,也爲蒙發利的轉型升級插上“科技的翅膀”。

“新技術、新手段和新方法解決了人力成本高、專業經驗靠傳承等問題,還有利於優化工藝流程,提質增效。”蒙發利工程部經理朱國光表示。目前,企業已發展成爲國內保健按摩器械行業產業鏈最完整、技術研發實力最強、影響力較大的龍頭企業,產品訂單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取得有效專利超1000件,專利申請量超過1400件,先後獲得了多項省市及國家級榮譽。

“在智能製造升級改造、疫情防控、復工穩崗方面,市、區兩級部門都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支持,爲我們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將繼續秉持公司‘學習是立身之本,挑戰是創新發展的動力,共識是穩定發展的前提,責任是長久發展的基礎’的精神,深入推進技術創新,在大健康的賽道上闊步前行,爲用戶創造更大價值,力爭成爲全球健康科技產業的引領者。”何兵說。

弓立醫療:

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研發生產防護新品

弓立醫療生產線。

9月12日晚,黃雪儀直到凌晨2點才入睡,從下午開始到深夜,她始終在對接同安一線志願者的防疫物資配送問題。次日一大早,弓立醫療捐贈的首批口罩和防護服順利發放到洪塘鎮的社區志願者手中,作爲董事長的她才稍稍放下心來。

“志願者們在一線忘我付出,不能讓他們因防疫物資緊缺而冒風險工作。”不少人認爲疫情讓以防疫物資生產銷售爲主營業務的弓立醫療有着良好的市場前景,但在黃雪儀看來,每一次疫情的發生,都不是企業賺錢的時候,而是踐行社會責任的時刻。

2003年的“非典”給黃雪儀上了一堂生動的疫情防護現實教育課,也從那年開始,她創辦的弓立醫療專注於健康防護產品的研發生產。紮根同安多年,黃雪儀也把公益的理念身體力行於企業經營管理之中。今年,“弓立善行基金”“益童呼吸”等公益項目相繼成立,專注於對特殊困難羣體進行幫扶。“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我們最初的想法就是能幫一個算一個。”

在做公益、踐行社會責任上,她是這樣要求員工,也是這樣經營企業的。發生在同安家門口的疫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阻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正值“秋老虎”肆虐,黃雪儀偶然得知核酸檢測點帳篷緊缺,她開始四處打聽,硬是從周邊城市購買了100多頂帳篷,無償捐贈給社區。在帳篷的調運過程中,她和司機兩人“灰頭土臉”地駕着車取貨、送貨。

“帳篷不是我們企業的產品,不費這麼大勁去‘折騰’也不會有人來責怪,爲什麼還要這樣做?”面對員工的疑問,黃雪儀簡單地回答了兩個字——“責任”。

一組數據讓弓立醫療的社會責任更具象:此次同安疫情防控期間,弓立醫療共捐贈了各類口罩將近50萬隻,防護服2萬多件,洗手液、消毒液等產品更是源源不斷地向社區派送。除此之外,企業還自掏腰包購買帳篷等緊缺物資,捐贈給社區一線。

如今,黃雪儀把企業新品的研發與社會責任又結合了起來,弓立醫療的新品生物材料可降解口罩已經研發成功,即將批量生產。而這款產品將大大縮短口罩的降解時間,爲地球減負。“當口罩成爲生活的必需品,企業在綠色生態環保領域的責任就必須擔當起來。”黃雪儀說。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