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朱儁生:金融機構拓展養老版圖應發揮相對優勢

21世紀經濟報道邊萬莉,實習生林宜煒 北京報道

11月2日,在“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的21世紀亞洲保險年會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儁生指出,中國的養老金融行業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金融機構尤其是保險業應發揮自己的相對優勢,與政府、媒體共同促進我國養老金融發展。

中國的養老金融領域存在巨大的挖掘空間

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呈老齡化趨勢,“這會改變整個保險壽險業的結構,也將劇烈改變金融業的結構。”朱儁生稱,未來中國的年齡結構變動會重塑國內的養老金融領域。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爲26402萬人(約2.64億),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爲19064萬人,佔13.50%。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有機構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化將達到峯值,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27.9%。就中國國情來看,我國老齡化呈現老齡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區域間老齡化程度差異大,未富先老等特徵,社會養老壓力不容小覷,養老體系亟待健全。

其次,中國的養老金體系尚不完善,養老保險三大支柱結構失衡。三大支柱是指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構建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自願的養老投資,包括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根據朱儁生的測算,2019年,在我國養老金總資產中,第一支柱爲6.29萬億元,佔65.45%;第二支柱爲1.80萬億元,佔18.73%;第三支柱爲1.52萬億元,佔比15.82%,養老金體系呈現第一支柱一支獨大的結構特點。

據統計,2018年,我國養老金總資產中,三大支柱總額分別爲5.82萬億元、1.48萬億元、1.3萬億元,對應比重67.67%、17.21%、15.12%。朱儁生表示,我國三大支柱結構不均,二、三支柱比較薄弱,第三支柱的制度構架剛起步,相較於美國和其他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養老金資產佔GDP比重較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國家積累制公共養老金和私人養老金規模中,美國佔GDP比重134.4%,中國僅1.7%。

根據朱儁生的測算,2019年中國養老金體系三個支柱積累的養老資產約爲9.61萬億元,僅佔GDP(99萬億元)的9.70%。美國2019年三個支柱積累的養老金資產總量爲35.1萬億美元,佔GDP(21.428萬億美元)的163.8%。

朱儁生認爲,真正的養老金融規劃是在比較長的生命週期裏進行儲蓄,而我國目前的居民儲蓄結構還以一年以下的短期儲蓄爲主,短期儲蓄到長期養老投資的轉化大有可爲。根據中銀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居民部門儲蓄存款餘額爲90.32萬億元。“如何把鉅額的短期儲蓄轉化爲長期的養老資產,需要銀行、保險、信託、基金、證券等多個金融機構共同參與挖掘。”

保險業發展養老金融的三條指南

金融機構應在養老金融市場發揮相對優勢。“基金行業是未來的養老金融的核心提供方之一。”朱儁生認爲,基金更加靈活,可以滿足多元化的需求,銀行業則可以利用豐富的客戶資源快速拓展中國第三支柱的覆蓋面。他着重強調了保險業應該發揮的作用。簡單概括有三個可以重點發展的方向:第一,在“交錢、投資、領取”中的“領取”階段發揮保險分散長壽風險的獨特作用;第二,注重保險長期投資端的發力;第三,將保險與服務相結合。

隨着醫療水平進步,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保險業面臨“長壽風險”。例如,實際平均壽命大於預期壽命,導致壽險產品在幾十年前的定價過低,保險公司經營入不敷出。事實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保險行業已有對應措施。例如,通過發行死亡率債券和長壽指數債券,借道資本市場轉移風險,再比如將養老保險產品與投保人固定資產掛鉤,以資產收益平抑“長壽損失”。

“對保險最大的挑戰是未來投資。”朱儁生提到,保險作爲長期投資和長期儲蓄在投資端更應發力。保險需要重視投資,一方面,較長的投資期間使得較高的收益率會在長期積累中促進養老資產積累;另一方面,保險長期投資的時間區間爲自身創造了跨越經濟週期的獨特優勢,需要好好利用。而目前看來,我國養老保險業尚存在“長錢短錢用”的問題,養老保險的長期優勢並不凸顯,需要重視。

將保險支付與服務結合是養老的重要環節。“醫養一定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不能分開談。”根據官方發佈數據,截至2018年底,我國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朱儁生建議,保險行業可以發揮在養老健康領域的佈局優勢,將老年人慢性病管理與保險產品結合。

最後,朱儁生向我國養老金融發展提出幾點建議。政府要給予政策支持,撬動市場主體,促進養老金融遠期發展潛力的近期轉化。具體可以從三大支柱結構性改革,完善現有的EET遞延稅收優惠制度,促進財稅政策實施載體從產品制轉向賬戶制,加強養老金融監管幾個方向改進。保險、基金、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要發揮自己領域的相對優勢,媒體力量在知識普及方面可以促進養老金融教育,提升居民投資素養,養老金融需要政府與市場、媒體多方協調,共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