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區的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鄂豫皖蘇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領導創建的根據地之一,誕生了多支紅軍主力部隊。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裏“28年紅旗不倒”;解放戰爭時期,這裏是劉鄧大軍千里挺進的落腳地……無數英雄兒女胸懷理想信念,投身革命洪流,前仆後繼、英勇鬥爭、不怕犧牲,爲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偉大功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光輝燦爛的大別山精神。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爲什麼出發”。走過硝煙瀰漫的革命年代,經過開拓進取的建設時期,我們站在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上。百年前“喫飽穿暖、獨立自由、人民幸福”的願望已經實現,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過去的一切奮鬥就已經結束了,相反,過去是我們不斷奮勇向前的“營養液”,是我們繼續攻堅克難、面對挑戰的“動力源”,銘記歷史、牢記使命,才能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大別山,在百年黨史中,是最耀眼的“紅色地標”,不僅因爲那巍峨的高山,更因爲“28年紅旗不倒”的奇蹟。百年過去了,大別山的人民羣衆始終是黨和國家的牽掛,要更好地推動老區建設,尤其需要弘揚大別山精神,堅定不移跟黨走,在巍峨的大別山上用好“四支筆”,讓歷史的光芒照亮大別山這片紅色土地,讓億萬大別山兒女賡續紅色血脈,邁出新步伐,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用信念之筆,讓大別山精神薪火相傳。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大別山精神”是刻畫在這座山上的和平盛世;“大別上精神”是寫在這座山上的英雄故事。我們要更好地推動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建設,首先就需要緊握信念之筆,要永遠信黨愛黨爲黨,只有心中有堅守,思想“不缺鈣”,行動有正確的方向,才能夠讓大別山精神薪火相傳,把崇高理想奮鬥的實踐繼續推動向前。

用團結之筆,凝聚出大別山振興偉力。“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這是一首軍民齊上陣的民謠,這是大別山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折射了我們黨始終堅持“依靠人民”的戰略思想。“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衆智之所爲,則無不成也。”在推動革命的過程中,“團結奮進”是大別上取得勝利的重要力量,在推動老區建設的新時代,更需要緊握團結之筆,凝聚起強大的力量,讓鄉村振興後勁更足。

用山水之筆,擘畫紅綠交融時代美卷。紅色,是大別上最鮮明的底色,也是老區建設最豐富的資源。大別山,是紅色的山,革命的山,英雄的山,光榮的山!這座山上有故事、有精神、有傳說、有力量,要推動新時期老區建設,就需要我們緊握山水之筆,用好革命博物館、紅色文物、英烈廣場、烈士紀念碑、將軍墓園、紅軍墓園等,講好紅色故事,發揮大別山生態優勢,擘畫紅綠交融的時代美卷,推動大別山走上特色鄉村旅遊的新道路,讓這片紅土地湧動新潮。

用鬥爭之筆,以一往無前姿態譜新篇。“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大別山地區的革命軍隊不畏強敵、英雄頑強、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越是艱險越向前,這就是鬥爭精神,這也是勝利密碼。推動老區建設,依然要緊握鬥爭之筆,主動擔當、不懼困難,才能攻克前行的每一個難關,讓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折射出它永恆的價值,在推動人民更幸福的振興道路上持續發光發熱,譜寫大別山時代新篇章。

相關文章